【国宝品鉴】温邈墓志
温邈墓志,1997年出土于河南济源,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墓志青石质,分为志盖和志石两部分。志盖为箓顶,长为79.5厘米,宽为79厘米,上书“唐故征君左补阙温先生墓志铭并序”。四煞装饰有极为精美的四神以及云纹图案。墓志长76.5厘米,宽76厘米,正书34行,满行34字。
温邈墓志
墓志叙述了温邈一生作为隐士的三个阶段,叙述虽简单,但却蕴含了丰富的中晚唐时期的社会讯息,揭示在当时混乱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下,很多士人宁愿隐居也不愿入仕的生存状况。对于温姓起源问题,以前我们一直认同《元和姓纂》和《新唐书》的说法,而温邈墓志和其父温佶神道碑的出现,则使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有了重新的认识,因此此墓志对于研究温氏起源和温大雅家族世系具有重大的意义。温邈墓志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李珏撰,李珏是当时朝廷牛李党争中,牛党中重要一员。通过对其研究并结合牛僧孺为温佶写神道碑这一史实,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于中晚唐时期政治状况及背景的认识。通过对温邈墓志的考证以及温佶墓志的印证,纠正和补充了两《唐书》记载的错误和纰漏,为进一步研究唐代社会、政治等历史,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温邈墓志背面
墓志录文如下:
唐故征君左补阙温先生墓志铭并序/
承议郎守河南尹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李珏撰/
温先生讳邈,字顺之。本巳姓。有平者佐夏灭穷,受封于温,因以命氏。自平至人,廿六代仕/周为司马,别封于祁,始为太原人。永徽中,礼部尚书赠左仆射大雅,于先生为六代祖。/仆射生工部侍郎、瀛洲刺史无隐。瀛州生范阳令晋冲,范阳生金吾卫长史仁礼。长史生/南郑令、赠谏议大夫景倩。南郑生太常丞、赠谏议大夫辅国,先生即太常谏议/君第二子也,出于高平李氏,外五代祖司空李勣为唐功臣。先生幼而聪悟,长有/名节。年十五丁谏议君忧,勺浆绝口,加人数等,始以至孝知名。服阕,从师授六经,览/百氏史,钻研涉猎,俾夜如昼。故能于学无所不通,于人无所不容,卓荦绝伦,为时儒雄。与/弟故礼部尚书造,故至德令逊,侨居邺郡,复有三虎之号。贞元初,四郊多垒,戎府强大,有/若马燧、刘洽,宿兵两河,观望形式。先生或飞短札,或诣辕门,质责异端,指明逆顺。二/师皆词屈心伏,以客卿处之。然正言高步,龃龉难合方将,以夔皋之道翊赞/。大君丁太夫人忧,哭无常声,几至灭性,筑坟栽树,皆出身力。时遇亢旱,草木不滋/,先生长号诉天,泪尽继血,数里之内独降甘雨,有祈必应,如此者数声入。而又庐于墓侧,猛/兽驯扰,暮来蚤去,若扦卫然,乡里异之,目为巨孝。外除,东诸侯有以羔鹰及门者/,先生喟然叹曰:人生荣、宦、禄、贵及亲风树之感,今则已矣,安能碌碌随人后取富贵哉/?扬名之义岂无天爵?若其轩冤承绪,则有令弟存焉,而今而后吾不复言仕进矣。繇是服名教者嘉之,隐居于泗水之上垂三十载,言必孝悌,化成乡闾。长庆中,护至德季弟丧归葬/旧里,遂于鸣皋山紫逻川,筑室艺树,坚终为之志。京师士大夫想望其风采,发书致礼,交/驰于门。大和初/,上即位,名公钜人,相与推荐,拜左补阙,敕河南尹。敦谕发遣,先生稽首辞疾,竟/不屈志。洎礼部官达,贵为元侯,先生蓝舆褐衣,就其理所,执经讲德,和乐怡怡,允所/谓或出或处,皆不失其道也。未几,礼部以大宪征/,天子方倚为相,病不起。大和九年夏六月,先生在洛闻其丧,气不胜哀,因恸疾作,乃/隐几雪涕而言曰:吾老矣,手足既绝,安用生为?于是卧服缞麻,不近医药,及暮晦日终于/家。夫人李氏,即前所谓先生外五代祖司空勣之玄孙。有子男四人,长曰璙,前/滑州酸枣尉,曰瑀,曰环,曰璘,皆举进士。女四人,皆适良士。次女婿长乐贾育最知名/。先生生于宝应壬寅岁,卒于开成景辰岁,龙虵之谶,岂虚也哉?其孤以明年二月十五日/祗奉大事,葬于河南府河清县金娥里,袝太常谏议君之墓。先生容貌尊严,身/长七尺,广眉阔额,方口踈齿,博达有智略,于经精易、传、三礼,于史熟司马迁、班固书,澁文/难义,剖析无滞。天与至性,孝于亲友,于弟信,于朋友,亦全人也。竟不试于时命矣!夫尝著/周官参略六篇,序天地四时,述作之能,侔于古人。予忝与游,熟其事业,铭曰/:先生有道可为王者师,先生有才可以佐明时。贞节玉立,涅而不淄,岂无/兹基?亦有深知,卆用不试,天其命而。已乎已乎,从古如斯/。孤子瑀泣血书。
比较研究
一般墓志铭先叙志名,而后列举祖先世系。将祖先等人的籍贯姓名等一一列举。接下来就是叙文,有赞语,也有生平叙述。其后记载卒年,葬年。最后附有“铭”。主要表现了赞颂死者功德的目的。在唐早期和唐以前,墓志铭的行文大多以叙述先世为主,主要称颂各位祖先与穆亮的功绩。风格多为骈文,并大量运用典故,其中尾后的“铭”占有较大的比例。全篇基本上是一首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骈文赞颂。总体来说虽文辞优美但疏于记事,使人觉得用词华丽空泛,堆砌了大量溢美之辞,浮华不实,所以有“谀墓之文”说法。这种墓志的写法和当时文坛上盛行骈文有很大关系。骈文中虽有优秀作品,但发展到唐代时期很多已是侈丽颓靡、专事雕琢、内容空洞的文章。自南北朝中晚期至唐代早期的墓志中占绝大比例,是六朝浮华文风的典型体现。这种骈文墓志文体的影响长达一百多年,至唐代中晚时期才有所改变。
因为中晚唐时期,针对这些情形,很多文人主张重新振作当时的文风,例如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韩愈主张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的基础上,坚持“文以载道”的写作思想和“唯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各识职”、“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的语言风格,使文章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韩愈这些文人领导的“古文运动”一振唐代中晚期的文风,有力地排除了风靡几百年的柔软文风,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代新风,成为我国古代散文创作的一个转折点,影响后世上千年,被人们视为“文圣”和文学界的“百代宗师”、“泰山北斗”。李珏就生活在唐代文人希望重振文坛的时期。和同为李珏所写郯王墓志相比,郯王墓志更为接近唐早期的骈文形式,辞文优美,多赞溢之词。而同为李珏所写的温邈墓志,已经脱离了传统的文体格式,内容以记述墓主经历为主,叙事详尽,在叙述中引用了大段的人物对话,语言基本采用散文写法,不再使用骈句,这与中唐以前的墓志文体已经完全不同,更接近宋代墓志的文体。墓志文笔新颖通俗,将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语句流畅,叙事清晰、自然,感情真挚,文辞飞扬,不失为一优秀的散文作品,显示了墓志作者较深厚的文学修养。墓志内容着重表彰了墓主人品德超群,见识非凡的一生,在后面不仅描述了温邈的容貌、身材还将其生平的著作进行交代。这些新颖的写作形式,表明了唐代墓志铭写作程式随着当时文风的改变也在不断地改变。
附:郯王李经墓志铭
大唐故郯王墓志铭并序
翰林学士朝议郎守中书舍人赐紫金鱼袋臣李珏撰
王讳经,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之第二子也。母太妃张氏。王早封於郯,以大和八年七月十一日薨於京师内邸,享年五十有七。皇帝设次发哀,不视政三日。命内官襄事,尹京监设,群司备物,太常藏礼。以其年八月廿四日迁窆於京兆府万年县崇道乡夏里,礼也。肇源自天,洪派万里;灵根发地,殊彩五色。生知孝敬之道,长茂温恭之质。聪悟敏肃,端庄惠和。繇是庆叶剪桐,荣膺胙土。至於好古乐善,□信行己,造次不忘於礼法,优游自适於典坟。亦犹楚元嗜学,采仁义之□徵;师献谈玄,穷三易之系象。所以享崇高,无颠危之惧;洽渥泽,有行爱之权。今上睦亲,尤所贤重。宸游屡陪,不间於终月;蕃锡加等,持盛於当时。而能宠至弥惊。谦光自牧,骄矜不形於体貌,恬智交养於襟灵。宜乎永锡难老,膺履多福。羽仪宗室,翰屏邦家。而逝水不留,藏舟靡固。皇情轸悼,褥礼饰终。义深序之恩,宠极哀荣之典。词臣奉诏,志於佳城。
铭曰:赫哉巨唐,生此贤王。天与孝敬,曰□忠良。恭肃惠和,端明齐庄。动祟礼乐,率由宪□。允武允文,不愆不忘。皇族挺秀,邦家有光。麟趾疏封,宗周旧□。大保分土,炎汉□□。□□□社,爰自早岁。好古师儒,依仁游艺。诗穷气雅,易探象系。胙启山河,□□邸第。陪游夹辇,侍宴升陛。蕃锡有加,宠光无际。万□岳固,忽叹粤逝。应沼迁舟,犭爰岩落桂。宸哀轸悼,诏葬覃恩。备物前设,车从後繁。人觐缛礼,路往秋原。鼓曲犹咽,泉台已昏。空余令德,千□□□。
作者简介
黄林娜,女,古代史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河南博物院研究部,《中原文物》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