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获得者
“七一勋章”获得者丨魏德友——为国巡边50年 边境线上“活界碑”
魏德友,山东沂水人,1983年6月入党。他和妻子坚守在新疆毗邻边境线的无人区,把家安在边境线上,为国巡边50多年,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管控区内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他的家被称为“不换防的夫妻哨所”。魏德友巡边总里程达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5圈,被誉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他是兵团精神的典型代表,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丨王书茂——为国护海寸步不让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王书茂,海南琼海人,1996年6月入党,他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参与南沙岛礁建设,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寸步不让,坚决捍卫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此外他还带领群众造大船、闯深海,发展休闲渔业、建起海洋民宿,实现共同致富。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七一勋章”获得者丨王兰花——坚持志愿服务十余载 群众心中的“活雷锋”
王兰花,回族,宁夏吴忠人,1995年11月入党。她把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毕生事业,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她带领“王兰花热心小组”先后为居民解决各类困难7000多件,调解各类民事纠纷600多起,开展公益活动7000多场次,推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的志愿者从最初7人发展到6.5万余人。她是群众心中的“活雷锋”,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称号。
艾爱国 “焊花”不熄 初心历久弥坚
工作中的艾爱国。
红网时刻 邓华丽 谢文礼 实习生 杨依莎 湘潭报道
艾爱国,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工人、全国职工自学成才奖、中华技能大奖、湖南省技能大师等荣誉。日前,他又成为了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并入选“七一勋章”提名建议人选名单。
“当工人就一定要当一个好工人”
1969年,艾爱国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从湖南攸县招工进入湘钢工作。原本攸县是没有名额的,但因为艾爱国踏实肯干,当地的知青、贫下中农、干部联名向湘钢写了一封推荐信。因此他成了攸县大山里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一个进城、进厂的人。
临行的前一晚,父亲教导艾爱国说:“你要记住,当工人就一定要当个好工人。既要钻研技术,在思想政治上也要追求进步,争取早日入党。”就这样,直到2015年退休,艾爱国在焊工岗位上一干就是将近半百年。其间虽然有机会担任管理干部,但他不忘初心,认准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要当个好工人。
1983年,原冶金工业部组织联合研制新型贯流式高炉风口。艾爱国还是一名普通青年焊工,仍主动要求参加攻关。如何将风口的锻造紫铜与铸造紫铜牢固地焊接在一起,成为项目的关键障碍。在国内尚无先例的情况下,艾爱国大胆提出采用当时尚未普及的氩弧焊工艺。把交流氩弧焊机改造成直流焊机,焊枪加以变化,使之能够承受高温。经过艰苦的反复试验,艾爱国终于获得成功,因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往后的几十余年里,艾爱国为我国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技术难关400多个、改进工艺100多项、申报国家专利6项、获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在一次又一次挑战里,艾爱国勇攀高峰,将挑战转变为机遇。百炼成钢,在这转变背后需要的是一次次自我磨练和技术创新。
实践出真知,争做新时代好工人
艾爱国酷爱学习,夜里读书,常常通宵达旦。实践出真知,他特别注重把自己技术攻关的丰富案例加以总结分析,所做的技术笔记有数十万字。1983年,他的《钨极手工氩弧焊紫铜风口的焊接》在全国高炉风口学术论坛上发表并获奖;1987年,《首钢3万立方米制氧机铝焊总结》在学术研讨会上获奖;2001年,艾爱国与他人合编出版《最新锅炉压力容器焊工培训教材》一书。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艾爱国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再用理论指导实践。他紧跟新时代浪潮,将实操中的一点一滴磨练成真知灼见,成为知识型好工人。
1985年,艾爱国决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入党。入党后,艾爱国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大了。工作上,他起模范带头作用;工余时间,他也无私奉献。当一些同行或者下岗工人在媒体上看到文章,纷纷来电来函咨询技术,他总是毫无保留,悉心传授。外面企业遇到困难前来求助,只要是经过单位领导批准,他都欣然前往,不问报酬。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艾爱国将毕身所学所得无私地教授给后辈,期望的是国家人才越来越多、整个行业越来越好。
如今,71岁的艾爱国仍然奋斗在湘钢生产科研的第一线,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生活上不讲吃穿、不攀比。工作上他是“好工人”,但回到生活里,如此数十年如一日的朴素,是因为他以“一个党员”的规范要求自己。拳拳赤子之心,在半百年的焊花中炽热发光,在千万次历练中磨得更加坚韧,历久弥坚。
“七一勋章”获得者丨石光银——治沙与致富相结合 荒漠中营造百里绿色长城
石光银,陕西定边人,1973年7月入党。他是治沙造林事业的模范代表,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40多年,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彻底改变“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他还将治沙与致富相结合,创造“公司+农户+基地”的新模式,帮助沙区群众脱贫致富。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治沙英雄”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丨吕其明——用音乐歌颂党和祖国 知名作品广为传唱
吕其明,安徽无为人,1945年9月入党。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一生坚持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劳动人民。70年来先后为《铁道游击队》《焦裕禄》《雷雨》等200多部(集)影视剧作曲,创作《红旗颂》《使命》等10余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300多首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歌曲广为传唱。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和“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廷·巴特尔,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1976年11月入党。他是扎根牧区、苦干实干的楷模,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扎根牧区近50年,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改革先锋”等称号。“七一勋章”获得者丨廷·巴特尔——扎根牧区50年 探索绿色经济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