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水灵灵的云南,为何旱情多发?
每每提到云南,我们总有着这样的印象:气候如春、湿润多雨、河谷密布……
如同南方的大多数地方一样,云南在人们心里,也总是水灵灵的。
然而最近这些年,本该水灵灵的云南却频频喊渴,雨水久久不至,甚至干旱成灾。事实上,云南的旱情由来已久,早在明朝就有过“昆明正月至六月不雨”的文字记载。
其实,说旱灾是云南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并不为过。有数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云南旱灾年均次数接近60次。虽然旱灾的发生次数少于风雹和洪涝灾害,但后两者的影响面积通常较小,而干旱灾害的波及范围更广,影响也更为严重。
进入21世纪,云南的干旱仍然时常出现,比较严重的一次旱情出现在2009年秋季至2010年初夏,其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均属历史罕见。就在2021年春节之前,云南也经历了一段缺少降水,气象干旱持续发展的日子,很多地方出现了中旱或重旱,气象干旱强度达到近五年同期最强。好在春节前夕南方的大范围降雨精准解渴,气象干旱才得以缓和。
如果从水资源总量和全年降水量来看,云南其实并不缺水。据统计,云南水资源总量超过2000亿立方米,属于全国前列,全省气候平均年降水量也超过了1000毫米。
那么,看似不缺水的云南,为什么总是和干旱捆绑出镜?
理由其实很简单,云南充沛的降水得益于其典型的季风气候,但每年夏来冬撤的季风导致的干湿两季分明,也为云南的干旱埋下了种子:一年的雨,都搁在半年里下了!
云南的大部分降水都集中在5~10月的雨季,这段时间的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像两个大水管一样不断从阿拉伯海、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海往云南输送水汽,这期间云南的降水量能占到全年的八成以上。而在11月到次年4月的干季,云南整体处在西风带干暖气团的控制之下,干燥晴朗的天气成为主流。虽然西风带也会出现波动带来降水,但这与雨季的降雨强度完全没法比,干季的降水只占全年的一到两成。
以昆明为例,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云南的气候。如下图所示,从5月开始,昆明降水明显增多,6~8月月均降水量更是达到了150毫米以上,从9月起降水量逐渐减少,到了11月月均降水量就不足50毫米了,12月~次年2月甚至每月只有15毫米左右的降水,仅仅是盛夏时的十分之一左右。
云南的干旱就大多发生在降水稀少的冬春季节,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冬春连旱的情况。这就好比一天里的三顿饭的量,非得让人在中午一顿全吃了,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午特别撑,早晚非常饿。
再加上负责“送饭”的夏季风,每年都有自己的脾气——爆发时间早晚不定,季风降水有强有弱。假如遇上云南的雨季开始时间偏晚,或者是在夏季风间歇的雨水空窗期,某些地方也可能会出现旱情。
当然,季风气候并不是导致云南经常出现干旱的唯一原因,多山的复杂地形也为旱情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方面,云南山地多,山区和高原占据了全省90%以上的面积。出现降雨时,雨水会从山坡上向下流,再加上当地的土壤大多是山区旱地土壤,蓄水量比较少,降水难以大量存积。例如云南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就有着土壤浅薄、保水性差的特点。
另一方面,云南的山脉大多是南北走向,而夏季风从西南方向而来,和山脉形成了近乎垂直的角度,这就导致了降水的分布极不均匀,迎风坡多雨,而在背风坡则会因为气流翻山下沉增温,出现焚风效应。如此一来,背风坡一侧气温高、空气干燥,也会更容易出现干旱。
气候和地形因素使得云南无法避免干旱的频繁出现,但如果能够增加森林植被面积,更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干旱造成的损失就能少一点,再少一点。
笔者:陈山,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气象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