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故事
我爱土豆,很多年来,都想为土豆立传。试着写写!
土豆在各地的叫法都不一样,一般是土豆、马铃薯,云南就叫洋芋,山西叫山药蛋,还有个文学流派是“山药蛋派”呢,代表人是赵树理。
也许,洋芋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土豆传入中国也就三百多年的历史吧。从外国或者其他民族来的,一概叫洋或者叫番,比如番石榴,番木瓜,番茄……洋芋、洋白菜、洋娃娃……还有叫胡的,比如胡萝卜、胡琴、胡闹、胡说八道……
土豆也很好,就是从土里来的豆嘛。那山药蛋呢?估计有一种植物叫山药,人家会说是长山药,于是这个圆的就叫山药蛋了,只是长山药确实有药效,这山药蛋除了好吃,充饥,似乎没见说有药效呢。不过,止饿应该是最好的疗效吧。再说,在我们这个重视吃的国度里,山药蛋肯定被开发出来很多药用价值,也许咱们不知道呢。估计是山西人开发出来的,所以山西人很骄傲地管这玩意儿叫山药蛋呢……
那马铃薯呢?为什么要叫马铃薯?难道这薯辈长得像马的铃铛?也许是它的花长得像呢?马铃薯最初被种植,听说就是为了观赏花的。关键他还知道这马铃薯是茄科茄属的,就是说马铃薯跟茄子一个属相……
这应该属于生物学上的同物异名,命名的时间和命名的人不一样,也许跟命名的地域也有关系……
豆有各种销魂吃法。可以做出麦当劳的薯条、肯德基的薯饼、必胜客的薯格、星期五的土豆皮、土豆泥、云南的炸土豆放点辣椒、土豆条、土豆丝(醋溜的、香煎的、辣椒的)、烤土豆片、椒盐土豆、烤土豆、拔丝土豆……各种丰富的吃法之外,土豆还是百搭食品,土豆炖牛肉、红烧肉炖土豆、土豆炖粉条、土豆炖排骨、土豆炒肉片、尖椒土豆丝、乳酪土豆……土豆真是太神奇,沟通了中西文明,消解了时代阻隔,既有独立之精神,又有随和包容合作的品质,既成人之美又成己之美,简直就有海纳百川大道致远的气度!真是太太太太好了!
古人认为玉有五德,主要是玉器流行的时候,土豆还没有传入中国,如果土豆传入了中国,那简直就没有玉什么事儿了,土豆才有五德呢,仁慈、包容、谦逊、随和、朴实……也许还有更多没有发现的德行呢,土豆既能上得厅堂又能下得厨房,既可以做主食,又可以做零食,简直就是一种相当完美的食物……
梵高有一幅油画《吃马铃薯的人》,梵高自己说想通过那幅画传达的观点是:“借着一个油灯的光线,吃马铃薯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马铃薯 —— 他们诚实地自食其力。”人们对梵高这幅作品的评价也很高,认为就是这幅画确立他作为大师的地位。那幅画的背景虽然黯淡了一些,房屋虽然低矮了一些,但一家人并不缺少爱,每个人的表情都很安详。其实,只要快乐,那样的生活也没有什么不好。
只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是, 国人为什么不画土豆或者马铃薯?以我这点关于绘画的知识,古人的画里面一般都是山水、鸟兽、梅兰竹菊之类的,再就是仕女,都是那种文人画。听说也有一些市民画家,比如清朝的时候,有个将军后来给改行当和尚去了,叫虚谷,这个人画过一幅《蔬鱼图》,里面的蔬菜就是一把大蒜,后来这把有大蒜的画启发了一些人,比如齐白石,画过萝卜、白菜、柿子、莲藕、葫芦、豆角之类,但好像没看到有土豆,是土豆长得不够迷人吗?还是他们根本没有发现土豆的价值?
土豆来自南美洲的秘鲁。大概8000年前就驯化了,并且直到现代,土豆和小麦、稻米、玉米、小米、大麦等植物为人类提供超过90%的食物热量。土豆这厮,长得虽然土里土气,但居然能如此神奇,估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古语当年是用来说土豆的!
土豆从南美洲到拉丁美洲,西班牙殖民者把土豆带到欧洲,开始的时候,欧洲人不能接受这长相丑陋的作物,因为马铃薯长得太像麻风病人的粗糙的手——小时候在姥爷家看到有一种土豆的皮确实有皴裂的感觉,但是长大后见到的土豆基本都是光滑的,大概那些土豆还没有经过品种改良吧——并且神职人员宣称《圣经》里没有提到这种食物,不属于上帝的恩赐,所以,土豆在欧洲用了将近200年时间才被接受。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当时为了推广土豆的种植,有个法国药剂师叫巴孟泰尔,这哥们用了两招让土豆在法国的种植成为一种时尚。他给路易十六国王和王后献上了马铃薯花,皇后特别喜欢这清雅不俗的花,就佩戴在衣服上、皇冠上。同时,他用马铃薯做了牙签土豆、土豆泥、油焖土豆、炸薯条等美好的食物来招待这些上层社会的来宾,架不住美食和美服的诱惑,一时间,佩戴马铃薯花,吃马铃薯成为了上层社会的一种标志。
另外一招就是巴孟泰尔在巴黎城外的田里种了马铃薯,并部署武装守卫站岗,引发了当地人的好奇,他们想知道究竟是什么作物需要如此用心,当作物成熟的时候,巴孟泰尔撤掉了守卫,人们蜂拥而至,偷走了马铃薯——这一招欲擒故纵,使得人们对马铃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