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重症新冠患者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力不从心!能彻底定性“无用”吗?

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因没有特效治疗药,医护人员与新冠病毒的博弈异常艰难。艾滋病治疗药物洛匹那韦,因曾被证实对同为冠状病毒家族成员的SARS和MERS有一定疗效,因此被寄予厚望。

近日,中日友好医院和武汉金银潭医院等的研究人员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研究结果,可能会让大家有点失望:对于重症成年患者,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复合制剂有点力不从心,没有带来明显获益。但这是否意味着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将被永远定性为“新冠治疗无用之药”了呢?

危重新冠肺炎患者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临床获益不明显
▲▲▲

研究在金银潭医院进行,入组了氧饱和度(SaO2)≤94%或者氧分压(PaO2)与吸入氧浓度(FiO2)的比值<300 mmHg的成人重症患者,排除了妊娠期女性。

以1:1的比例,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接受为期14天的常规治疗或常规治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吸氧、抗生素、血管加压药和无创及有创通气等。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临床状况改善的时间,定义为自随机分组至7分等级量表评分改善2分,或是至出院的时间缩短,以先发生的一项为准。

共纳入199名患者,中位年龄58岁。99人被分配到了试验组(常规治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100人被分配到了对照组(常规治疗)。

试验组中有5名患者未接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原因分别是:3人在分组后24小时内死亡,2人是主治医生评估后拒绝给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在至临床状况改善速度方面,实验组与常规治疗无差异(中位时间16天。临床改善的风险比,1.24)

但在改良意向治疗患者(即摘除了因各种原因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后)的分析中,试验组的中位临床状况改善时间缩短了1天(15天),风险比则为1.39。

此外,进行亚组分析,如果患者在症状出现12天内接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则也与临床状况改善较早相关(风险比为1.25)。

实验组与常规治疗组的28日死亡率相似(19.2% vs 25.0%),在各时间点可检出病毒RNA的患者百分比也接近。

对于安全性,整体上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48.45 vs 49.5%),但试验组的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稍高,4例严重胃肠道不良事件均发生在试验组。此外,常规治疗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如呼吸衰竭、急性肾损伤和继发性感染发生率都更高一些。

总的来说,该研究表明,对于重症新冠患者,与常规治疗相比,加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未能改善临床状况或降低死亡率。但试验组在排除了未接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的患者后,在临床状况改善时间上有小幅但显著的获益。

尽早用药可能有获益 直接定性“无用”为时尚早
▲▲▲

对于改良意向治疗分析中,实验组结局有一定改善,为何未将其作为主要结论的依据,NEJM杂志同期发表的社论如此回应:实验组有3名患者在随机分组之后死亡,尚没有进行第一次给药。如果将其剔除,结果会相对乐观。但这样的统计可能会带来争议,因为在对照组中没有进行同样的剔除。我们都希望药物能够有效,但是本着研究结果要经得起质疑和检验的原则,采取了谨慎的态度,选取意向治疗分析数据作为主要终点,来为本文下主要结论。

除了主要终点没有带来希望之外,次要终点则是喜忧参半。接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组的死亡人数略低。然而,病毒排出并没有显著影响。同期社论指出,“由于该药物是直接抑制病毒复制,无法降低病毒载量,以及病毒核酸检测持续阳性表明,它没有预期的活性。因此,尽管这种药可能有某些作用,但目前还不容易观察到。”

此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患者,近14%无法完成14天的疗程。主要是因为是厌食、恶心、腹部不适或腹泻等胃肠道不良事件,还有2起严重不良事件(均为急性胃炎)。2例患者发生了自限性皮疹。

研究还记录到有肝损伤、胰腺炎、严重皮疹和QT延长风险等副作用,以及因CYP3A抑制可能发生多种药物相互作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这些副作用,让人担忧用提高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的方法来改善患者结局,未必可行。

但该研究发现,在症状出现后12日内接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患者群体,临床康复速度加快(16.0日 vs 17.0日)且死亡率较低(19.0% vs 27.1%),而症状出现12日之后才接受治疗的患者,不存在获益。因此,早期给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可能有临床获益,但需要进一步求证。

总之,对于新冠患者,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与其他抗病毒药联用能否增强抗病毒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结局,仍悬而未决。直接定性“无用”,为时尚早!

参考资料

NEJM.March 18, 2020 DOI: 10.1056/NEJMoa2001282

A Trial of Lopinavir–Ritonavir in Adults Hospitalized with Severe Covid-19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01282?query=featured_home#articl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