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除了温泉,还有一个有故事的大槐华侨农场!
恩平除了有十大美景,还有一个有故事、有韵味的华侨农场!
在风景秀丽的地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温泉之乡——恩平,毗邻七星坑原始森林的大槐镇,有一个有故事、有韵味的农场——大槐华侨农场。
历史之所以迷人,
是因为它存在老一辈的记忆之中,
后人只能从老一辈的叙述中,
体味历史的厚重与繁华。
如今,
让我们一同走进时光的隧道,
一同回味大槐华侨农场的历史故事。
发展简史
1959年10月,接收开平县(当年开平、恩平两县合并统称开平县)商业局畜牧场,建立广东省国营大槐农场。建场至今,曾与大槐镇(公社)“三并两分”。1960年6月,国营大槐农场与大槐公社第一次合并,统称大槐人民公社;1961年3月,场、社分开。1966年8月,再与大槐公社合并,统称广东省国营大槐农场;1972年1月,场、社再次分开。
1965年,为扩大农场区域,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吸收大槐公社的石及、坦陂塘、石坳3条自然村并入农场管理。1978年至1979年,接收安置越南归难侨。由此,1978年10月改称大槐华侨农场,隶属省华侨农场管理局管辖。1979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大槐公社的良洞、那朗两个大队13个生产队并入农场管。
1995年10月,体制改革设镇制,建立恩侨镇,仍保留大槐华侨农场牌子。2001年11月,恩侨镇与大槐镇合并为大槐镇,保留大槐华侨农场牌子。
---1959年10月,广东省农垦总局下发通知,建立国营大槐农场
1957年间,开平县商业局(当年开平、恩平两县合并统称开平县)在大槐牛山(地名)开办畜牧场。
1959年10月,省农垦总局下发通知,建立国营大槐农场,通过接收原开平县商业局畜牧场的人、财、物(工地)作为发展基础。
---1960年,确定农场的发展方向,以种植橡胶为主
20世纪50年代,西方社会对中国进行了严密封锁,橡胶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成为了国家的稀缺资源。
为突破西方社会的封锁,专家提出将重要战略物资橡胶北移,种植范围主要集中在海南岛、云南、广西等,大槐地理坐标112°11'23",北纬22°00'41",可以种植橡胶。
1960年初,省农垦总局派员实地考察与论证,确定农场的发展方向,以种植橡胶为主,并下拨橡胶种子进行育苗。其中,大朗区苗圃场面积69亩,康村苗圃场面积12.5亩(当时播种数量与面积实行保密)。
---1964—1966年,接收广州知青总数达212人
1964年,为贯彻执行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指示,首次安置广州市来场插队的第一批知青43人,大部分安置第一作业区(牛山区)。1964年至1966年,每年都有广州知青下乡插队,三年间,来场插队下乡的广州知青人数达212人。
--1973—1975年,接收广州知青263人。
1973年,广州第四批知青下乡安置大槐农场。至1975年,三年间共接收安置广州知青263名,加上1964年至1966年三年接受的广州知青212名,总共接收安置广州知青共475名。
1974年,购进一部16毫米电影中机供农场放映队放映。
1975年,购进一台35毫米移动电影大机,充实与提高电影队的放映业务。
---1976年10月至1977年3月,安置汕头知青700多人插队农场。
这些汕头知青中海河的有306人,朝阳300人,1977年3月最后安置潮安100多人。据统计,大槐农场共安置广州、汕头知青人数达1200人。
历史上——坐着大解放,浩浩荡荡返乡过年的场景,不会再出现了,重温一下吧:
在60年代—70年代末,过年前一周,农场会派车送知青返乡过年,车子都是国产的 解放牌卡车。
以大槐农场为例,每到年关的时候,一辆辆的大解放牌卡车整装待发,准备运送知青返乡过年,路途较远的汕头知青在车厢上放满凳子坐着回去,路途较近的广州知青只能是站在大解放上了;
随着载人的车一起出发的还有载着”鸡鸭鹅”等的大卡车,那是知青回家过年的“年货”。
所以,每逢年关,那时候路上常见的风景线就是——载满人的大解放卡车后面跟着载满鸡鸭鹅的大卡车,浩浩荡荡地回家过年的返乡大军。
我想,那个场面肯定很壮观,车上人儿的心情是既喜悦又悲伤,挺复杂的吧。
1977年底起,知青陆续回城,但仍有部分留场工作。
知识青年下乡,他们在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里,从城市来到农村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为自己的人生历程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留下了很多难忘的故事。
2014年11月28日,30名广州老人来到大槐农场找寻过去的难忘记忆。50年前,他们是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年,在命运的裹挟下来到大槐农场,留下了青春和汗水;50年后再聚首,他们都是六七十岁的花甲老人了,谈起在恩平的知青岁月,情难自禁,泪流满面。
【当年及现在知识青年大合照】
此次参加聚会的大都是1964年至1966年间山上下乡到大槐农场的广州知青,当时他们先后分5批先后来到大槐农场。在此之前,他们曾先后有过两次较大的聚会,最多的一次聚会有200多人,如今不少知青都已故去,阴阳两隔了。
经过50年的岁月,原来的大槐农场早就变了样,但他们还是欣喜地找到了两件承载他们记忆的部件——村里的一口老水井和一间斑驳不堪的老饭堂。仿佛是找到了时间隧道的钥匙,往事从心里喷涌而出。当天晚上,30个老人聚集在一起聊起一同走过的岁月,一个个都哭得稀里哗啦。
【同一个生产队的两名知青50年后再合照,你能分辨出来吗?】
---1978年,共接受安置六批被越南当局驱赶的越南归难侨1500多人,同年改名为广东省大槐华侨农场。
1978年,越南政府排华,国家为安置被迫迁回国的归难侨,先后(1978-1979年)在华侨农场安置越南难侨共7批,429户,合计2436人,分别安置在19条自然村居住。这些归难侨,绝大多数为汉族,以祖籍地来分,原籍广西的居多,基本上是农民和渔民及个别小商贩,语言大多数讲广西话。
1978年10月,国营大槐农场改称为广东省大槐华侨农场。管理由省农垦局移交省华侨农场管理局管理。
当年,大力兴建侨房。争取用最短时间解决越南归难侨的住房问题。同年,开办农场橡胶厂。
大槐华侨农场广华村集体宿舍,是三十几年前为安置归难侨而建。---1979年,接收安置第七批越南难侨800多人。
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前,国内国营农场前往越南接收难民,难民挑选国有农场进行避难。
当时,南越的难侨较为富有,北越的难侨从事耕种、渔业捕捞的较多,较为贫穷。
大槐华侨农场接收的南越难侨约300人,安置不久就大多前往英国谋生了;
接收北越难侨约2000人,因农场以种植茶叶、水果等为主,从事渔业捕捞的难侨逐步前往广西北海等沿海区域谋生;
这种情况并不是大槐华侨农场独有的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当时在全国形成了多个难民区,国家因此出台了异地安置政策。
1979年9月,根据接收安置归难侨和居民的需要,全场建立中学一所,小学六所。
当年10月,根据安置与发展的需要,开办农场玻璃厂。
---1982年,开办农场茶厂
茶叶种植是大槐华侨农场的一大特色,采茶摘茶也是当地民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1982年,开办农场茶厂,农场的茶叶生产已具一定的规模。
---教育发展简史
1964年,大槐农场在坦陂塘开办农技中学,同年9月,农技中学迁址玻璃厂,1966年再迁址工业村(现大槐中心小学大门口对面)原香料厂办学,为大槐农场青垦农技中学(即“农中”)。1969年3月13日,“农中”与朝阳中学合并为大槐中学。
1979年9月,农场辖区6所小学及1所中学全面开学,开创农场教育新局面。
1986年,大槐华侨农场得到联合国难民署和上级的大力支持,使农场中学教学楼得以建成并投入使用。
---行政设置
1959年10月建场,场址初设于牛山,后设在拖拉机站,辖大槐、大朗两个耕作区的两个生产队4个分队。
1964-1976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农场接收和安置知青,全场设4个大队以及农科所。
1979年,接收安置归难侨并在吸收良洞、那朗两个大队后全场共设6个作业区以及农科所。
1995年6月—2001年10月,随着改设镇制成立恩侨镇,全镇设7个村委会辖32条自然村。牛山村委会辖:牛山、九山王、摩天岭、大板洞共4条自然村;祥山村委会(原农科所)辖:祥山、侨龙、吉风共3条自然村;石坳村委会辖:橡胶队、石坳、良塘、牛牯湴、古城、黄金共7条自然村;石及村委会辖:越贵、越华、坦陂塘、石及、越侨共5条自然村;良洞村委会辖:良洞、良胜、上康寸、下康寸、石古塘、石仁坑、金星共7条自然村;那朗村委员辖:那朗(那一、那二)、东风、崩坎、横坑共4条自然村。
2001年10月,撤销祥山村委会并入牛山村委会。
2001年11月,恩侨镇、大槐镇两镇合并为大槐镇。
2004年3月,行政区域调整,原广华村委会并入石及村委会。那朗村委会并入石坳村委会。
---人口发展
1959年10月,刚建场时人口只有247人。1964年至1978年,共接受广州、汕头知青1200多人,1978年人口达3856人。
1978年10月至1979年,越南政府排华,国家为安置被迫迁回国的归难侨,先后安置在华侨农场的越南归难共7批,429户,2436人,分别安置在19条村居住。据1982年的人口统计,全场总人口达6999人。
1986年至1999年,全场总人口在5800人徘徊,变数不大。2001年与大槐并镇后,具体农场人口数据不再进行单独统计。
由于历史及毗邻粤西的原因,经过数十年发展,大槐镇成为恩平本地、越南归难侨,以及广州、汕头知青,开平、阳江、高州、信宜、潮汕等多地群众聚集生活的地方,因此,大槐也是恩平11个镇街当中方言最多、语言最杂,传统民俗文化最多样、最丰富的地方之一。
经过几十年的和睦相处,当地人、归难侨,留场的广州、汕头知青,以及开平、阳江、高州、信宜、潮汕人的文化互融,互相通婚的现象并不鲜见,因此大槐镇也是帅哥美女非常“高产”的地方哦。
这是一块神奇又充满故事的土地,当前,深茂铁路江茂段建设如火如荼,并在大槐镇设有一个货运站场。此外,恩平工业园大槐产业集聚区建设也在不断推进,为大槐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前景可期!
本文根据:大槐华侨农场史、广东省大槐华侨农场(原国营大槐农场)大事记、“江门日报恩平记站”公众号、“雪荘农业”公众号相关内容整理
来源:恩平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