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鸡汤
晓萱
人生需要心灵鸡汤,一可励志,二可安心,名流也不例外。苏轼一生,命运多舛,历经坎坷,还差一点掉脑袋。东坡一生,优哉游哉,自得其乐,这归功于他的自制鸡汤。
沉醉诗文,助他度过困厄。东坡勤奋好学,且天赋过人,诗、词、文、书、画、禅无所不精,其诗文不仅成为北宋巅峰,放在中华五千年文化史上,亦是翘楚。旁人写诗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他则多是信手拈来。在元丰二年罹“乌台诗案”后,他被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这本是苏东坡人生中最黯淡的时光,然而旷达的苏东坡却以诗文自娱,其间最著名的“一词两赋”,一举奠定了他文学大师的历史地位。“乌台诗案”之前他是苏轼,之后便是名满天下的苏东坡了。诗人不幸诗家幸!
寄情山水,使他心旷神怡。东坡好游历,每有郁闷烦心之事,便呼朋唤友,或登高远眺,或江河泛舟,以化解忧愁,忘怀不快。游西湖,他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游赤壁,他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游庐山,他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甚至看到一幅风景画,他也会诗兴大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祖国大地几多名胜因他的直播而蜚声中外!
钟情美食,让他忘却悲苦。苏东坡是著名的美食家,他并非贪求口腹之欲,而是遭朝廷一贬再贬,越贬越远,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把追求美食当成一种仕途失意的补偿和安慰。他喜欢吃鱼,“但有鱼与稻,生理已自毕”。每吃到一次可口饭菜,他就大发议论“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由他始创的佳肴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羹、东坡豆腐、东坡春鸠脍……不仅使当时的自己解脱痛苦,乐而忘忧,而且这带货行动至今还在惠及后人。人间有味是清欢!
结交朋友,令他心有慰藉。苏东坡的朋友圈很大,不仅有诗人、文友、官员、塾师,还有和尚、道人、平民、歌妓,可谓“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他的好友和尚得知他被贬黄州后,便专程到黄州陪住了一年多。东坡由黄州赴汝州时,参寥又亲自送到九江,并住在汝州附近的寺庙,继续陪伴他。还有他的同乡老友巢谷,得知苏轼被远谪到海南时,不顾自己年已古稀且重病缠身,徒步从四川去海南看望东坡,结果累死在途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朋友的深情厚谊,支撑了苏轼充满魅力的一生。
身为苏州人,忍不住说几句题外话。我常常疑惑为什么苏轼没有为苏州多留下一些文字或传奇故事,虽说有“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这样的广告词,但终究不是老苏原话,总觉得说起来有点不够意思。他本人的感慨是“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时任黄州太守的闾丘孝终乃苏州人,一生正直,为官清廉,没有像别人一样打压、排挤苏东坡,反而礼遇有加,奉为上宾,诗酒唱和,交往甚密。等到闾丘致仕回到闾邱坊巷的故园,苏轼还为梦中遇见的恩人填过《水龙吟》,在苏轼调任浙江时,多次来苏州探望恩人,写下过《浣溪沙》等词。只叹世事变迁,这个典故逐渐被遗忘在这条小巷中,包括定慧寺旁的苏公弄,实属官宣不到位。虎丘的“铁华岩”“千顷云阁”“仰苏楼”等景点都与苏轼有关,可惜在2500多年厚重历史的压制中败下阵来。无奈中只能跟东坡先生说声对不起了!
东坡一生,以诗文自娱,以游历悦情,以美食疗伤,以交友暖心,修炼出宠辱不惊、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终于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之一。西哲有言:“人不能左右风的方向,但能够调整生命之舟上的风帆。”若不能掌握命运,无法掌控未来,那就主动调整自己,东坡牌鸡汤即是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