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欠20万抑郁失联,父母撕心裂肺:人间所有悲欢离合,只有一个真相

文 / 锦瑟


这几天,一则夫妻2人寻找25岁女儿的新闻让人揪心。
视频里,他们手上拿着一张寻人启事,眼里充满泪水。
啜泣声伴随着痛苦担忧的表情,还有簌簌流下的眼泪,让人动容。
这对夫妻只希望女儿能平安归来。
据爸爸陈先生说,他曾帮女儿还了7万元,因此闹过不愉快。
不久前他们得知女儿还有25万的外债,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决定卖房子来还这个钱。
他们通过女儿的朋友了解到,她一直在吃抗抑郁的药物,也曾向别人透露过想要自杀的念头。
25岁的年纪,就算遇到再大困难,也不必走上这样的路。
其实,人生是分段的,之前错了,后面还有几十年可以重新来过。
毕淑敏说:

“岁月给我苦难,也随赠我清醒与冷静。我如今对命运的看法,恰恰与少年时相反。”

是的,经历过生活的洗礼与打磨的人,才不会因急切而慌张,也明白了万事难遂人愿。
这时,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在忧患中思考,把磨难变成智慧。
扛起痛与累,做自己的摆渡人
除夕的前一天,杭州市的某条马路上。
一名中年男子徘徊在街头,步履蹒跚,头深深地埋着,嘴里念念有词。交警上前询问,男子十分激动,两三句话还没说完,就扶着警察的胳膊嚎啕大哭起来。
“压力太大了,我想家,我是外地的,想家回不去……我跟妻子吵架,就出来喝了点酒,我也不止是想家,事情太多了。”
断断续续的语言,男子越哭越难过,紧紧地抱着交警。
压抑许久的泪水总在被陌生人关心的时候夺眶而出,成年人太累时大多如此。
一霎那的释放后,有了些许的平和与安慰,可转头还有一地鸡毛等着他收拾。
其实,痛与累,永远都在自己身上。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这是季羡林在《不完满才是人生》开篇的一句。
写这篇文时,季羡林重访了他曾待过十年的德国哥廷根,见到了他的老师瓦尔德·施密特教授夫妇。
两位老人身体健康,住在设施齐全的豪华养老院里,但他们对那些高档设备没有一点兴趣,最担心某个房号空了出来。
在这条生命的单行道,我们自己才是摆渡人。

有人说:“你千言万语诉说自己的悲哀,他人能理解,也能原谅,但无法替你担当。”
成功的喜悦、生病的疼痛、失去的心酸、受伤的委屈……不论身边的人与你多近,都不能真正感同身受。
《爱的七种颜色》里有句话:

“生命是单独的个体,无论怎样的血肉交融,我们必须独自面对世界的风雨。”

因此,你要学着自己清扫路上的尘埃,前路的荆棘,独自走上万里陡坡,让强大成为最朴实的底色。
人与人可以同欢,但不能共悲
宋晓东是山东济南一名摆地摊的90后小伙,有11年的摆摊经历。
初一就辍学的他在创业初期只能摆摊,那些被人追的经历,让他学会了快速奔跑和提前判断风向,心惊胆战摆了几年。
再后来,他找到一个僻静的巷子,借用别人的摊位,几乎只做熟客的生意。
去年泉城轰轰烈烈的夜市开场了,但宋晓东还是坚守在老地方,他害怕走入人群,也怕失去老主顾。
妻子怀了二胎,大儿子在老家上学,过年才能见上一次,想孩子的时候,妻子情绪时好时坏,宋晓东就拿出手机看看。
“活得有点累,一家老小都指着我。”宋晓东在采访中说。
天亮了,他收拾好摊位骑车回家,去市场买菜,再陪妻子去产检,然后去上班,下班再摆摊。
干两份工作的宋晓东,最大的心愿是在这座城市有个家。
家,对许多打工人来说,温暖又陌生。
城市里租住的房子算家吗?回不去的老家算家吗?
为了生活,我们挣扎着、强撑着在这繁华的大都市谋求出路,很少会埋怨,几乎不哭泣,就是心累,累到心结了茧,生出厚厚的硬壳。
记得朋友娟子年前发的那条动态:“今天丢了那个辛苦维护的重要客户,被领导一顿猛批,原来我真的一无是处,自闭……”
在这条朋友圈下面,点赞和安慰的人寥寥无几,与她之前发那些高兴事截然不同。
我本想问她情况,想了想只发了一句简单的话:“加油,我相信你。”
因为,我知道如果询问细节,就是在伤口上撒盐。
鲁迅说: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其实,人与人可以同欢,但不能共悲。
生活永远是自己的,你的委屈、酸涩、痛苦就算满到溢出来,也不能流到别人那里去。
如果跌倒在沟壑里,会有人伸出援手,前提是你得先站起来,踩稳当。
所以,杨绛先生说:

“我们要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要让乐观坚毅成为你最真实的模样,不向外索求,不过度攀附。
多对他人笑,少怜自己苦
记录片《中国人的一天》有一期的话题是:说出你2020年最难忘的事。
亲历过疫情的女孩说:“抗击疫情成功,从隔离里面出来,抗压能力比以前更强了。”
北漂说:“地铁不可能有座,能上去就很不错了。”
行色匆匆的路人说:“打工人就是早出晚归,很累,以客户需求为第一。”
90后姑娘说:“总能看到很多人在学习、在追寻。”
不论何时,波澜不惊的生活下,藏着激流,内心的酸痛与外在的冲击撞在一起,然后呼啸而过,有人撑住了,可以笑,有人被击打后就开始哭。
实际上,红尘的千百种味道每个人尝到的都不一样。
唯有一个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多对他人笑,少怜自己苦。
街头采访中,那些前一秒还为生活奔波的人,下一秒就开始畅想新一年:
“租的房子暴雷了,但情绪稳定的话,这些事还是能商量解决的。”
“甘蔗长高了,今年甘蔗最高了。”
“不开心的时候,我就去跳舞,或是吃一顿好吃的。”
“下班后买一束花,为自己的生活带来点色彩。”
“勇敢一点,别怕,一切总会好起来的。”
是的,相信明天和自己,相信坚持不懈,这是我们最好的信念。
沈从文说:

“即使踏着荆棘,也不觉悲苦;即使有泪可落,亦不是悲凉。”

记得《山海情》里有一幕,水花用板车拉着腿受伤的老公、幼小的孩子、还有全部家当去移民区。
一路上,漫天的黄沙,看不见边际的路,但水花没有皱一下眉头,而是唱着歌,让女儿喊着口号,弓着背一步步往前走。
到了金滩村,远远地看见了马得福,水花脸上那笑容,灿烂美丽,让人感动。
望着一片空空的地,水花想着那是自己未来的家:“这是我的家,好着呢,好着呢……”
丝毫不害怕建起这个家需要多少心力,有多遥远。
能够从苦痛中看见希望的人,内心一定充满力量和阳光。
只有内心坚定,才能把岁月留下的伤痕化作成长的书签。
做生活的舞者,让笑容、真诚、踏实和行动共舞。
人生下半场,在忧患中学得智慧
生活与明天,是变但又不变的,变的是被打磨后日益壮大的内心,不再害怕孤寂和苦涩,不再失落与感伤。
不变的是,饱满的热情、干事的“蛮”劲、以及坚定的脚步。
作家张贤亮说:

“我把荆棘当作铺满鲜花的原野,人间便没有什么能将我折磨。”

我们总要一路朝前,才知道被风雨击打后泪水是咸还是甜,才知道趟过急流,还能站在旷野里是一种勇敢。
你可以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但一定要记得多向内寻求,学会与自己对话。
哪怕前路坎坷迷茫,最要紧的是迈开步伐,在忧患中学得智慧。
与大家共勉。
责任编辑x圆滚滚    值班编辑x拧发条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