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期 | 精神考古
文章的大意是:在我们人性中有这样一个思维的陷阱,总喜欢把好的东西看成是理所当然,而对于问题却显得过于敏感。
我们总是习惯把焦点放在关注问题上,总是喜欢顺着问题的线索追下去,越追越深,越追越远,最后反而解决不了问题。
比如小孩考试,一门课考了60分,另外一门课考了90分,我们大人拿到成绩单以后,大多会先把目光放到60分上,会问孩子“怎么才考60分?”
然后就顺着这个思路开始找原因,有时候一直能找到是不是玩了游戏机,看电视的时间是不是太多,甚至怀疑孩子是不是找女朋友分了心……
而对那个90分却十分冷漠,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这种思维陷阱被称为“精神考古”,是一种很有害的思维方式。
而真正解决问题的答案,往往不在他没有考好这个方面。
如果你反过来想想,他那一门90分的课程是怎么考的,从积极的角度追踪下去,答案也许就在这里边。
哲人说,原因大多不在结果附近。
寻找亮点,把焦点放在优美的状态上,而不要过多的去纠结“槽点”,有时候问题反而会自己解决或消失了。
当你问题解决的时候,你会发现给你造成一大堆困难的这个问题往往很小,小到你几乎都注意不到。
但由于它没有隐藏在你在追踪考古的这个系统里,所以你有时候就很难找到它。
我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举这个例子。
我很喜欢乒乓球,虽然水平不高,但也尽量学着专业队的架势,并认真地把它当做一种自我的修行去对待,可努力打了好多年,水平一直提不高。
我正手弧圈球总发不出力量,我顺着这个问题找原因。可能是没有用上腰,抬手太高,步伐跟不上......
后来我写《小球大时代》这本书的时候,有机会去采访世界冠军马琳,我请他帮我找找原因。
他看了看说,你握拍子太紧了,要放松,松到近乎极致,在手里晃晃荡荡地不掉下来就行。
这句话如果不是出自世界冠军之口,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教练,我一定是听不进去的。
可是出自世界冠军之口,那感觉就不一样了。
我回去试了一下,没想到前面找的那一堆原因,都自行消失了,球技突然长了一大截。
这就像马路上堵了一大堆车,可当你开过堵点的时候,发现原来是一起极其轻微的交通事故,这个一点点,就能把车堵得长达数公里之长。
创业也是一样。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千万条,如果你只是顺着问题本身寻找下去,问题往往越找越多,你最后会被自己找出的越来越多的问题压垮。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不能用导致这个问题的方法去解决。”
有时候你会发现,真正的原因不在你关注的问题上,而是在你没有关注或者从表面上看起来和你要解决的问题无关的地方。
一种有效的思想方法是:从积极的方面入手,想想你是怎么做好的,而不要把好东西看成理所当然,而总是顺着问题的本身纠缠下去。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这就要看你怎么去看待这个世界了。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推荐斯奈德和洛佩斯合写的《积极心理学》这本书。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经风祝您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