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少年甘罗》 悟“板车精神”
看《少年甘罗》 悟“板车精神”
看《少年甘罗》 悟“板车精神”
看罢鄢陵县豫剧一团优秀演员郑庆茹、王笑笑、宋俊英、程艳丽等主演的新编大型古装历史剧《少年甘罗》后,我一直在想,什么是“板车精神”?
《少年甘罗》选自《甘罗列传》,《甘罗列传》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虽然甘罗十二岁为丞相的经历非常传奇,堪称历史仅有,但只以他的确切历史还不足以单独成传。西汉的《战国策》中《甘罗十二出使》对甘罗的记载,只有甘罗十二岁时说服张唐出使燕国、自己出使赵国为秦国赢得十余座城邑这一段经历。
由闻名全国的“板车剧团”鄢陵县豫剧一团创编的大型新编历史剧《少年甘罗》一剧,以流传在鄢陵的甘罗传说为素材,讲述了在群雄逐鹿的战国时期,秦国年仅12岁的甘罗以自己的聪明智慧拯救200名赵国战俘,据理说服名将张唐担当使命为国效力,不畏艰险出使赵国缔结和约,不费一兵一卒争得十六城土地,为秦统一建功立业的动人故事。
该剧由冯振廷初创,马炎心、贾凤翔改编,知名导演黄力杨执导兼唱腔设计,鄢陵县豫剧一团优秀演员郑庆茹、王笑笑、宋俊英、程艳丽等主演。该剧以饱满的笔墨,鲜明的主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少年英才的高大。
大家知道,在花都鄢陵县柏梁镇西郊两公里,有一处古庙,庙前有古柏一棵,树围4.5米,高约7米,世传为汉柏,文献记载已有700年的历史。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状如伞盖,苍劲壮观,为鄢陵县名胜古迹之一,它就是甘罗古柏。
甘罗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少年政治家,自幼聪明过人,小小年纪拜入到吕不韦门下,十二岁便出使赵国,使计让秦国得到了十几座城池。因此,甘罗被秦王赐任上卿,相当于丞相。在今天的鄢陵县,甘罗的民间传说更是妇孺皆知,那么,甘罗和鄢陵到底是什么渊源呢?
原来,这位天下有名的神童的墓就在这里,当地村民因墓植柏,因柏建庙,香火逐渐旺盛起来。可是,甘罗本是安徽上颖人,墓葬却在鄢陵,不得不让人称奇。据说,甘罗早逝之后,被埋在河的上游,后来汉灵帝年间,泛滥成灾的双洎河改道流经这里时,忽有一具棺材从上游漂泊而下,至村头而停。县令立马派人打捞启棺,验证墓志,发现竟是甘罗的棺木,为了纪念这位天才童子,遂建庙立碑,并改张湾村为甘罗村。
为繁荣鄢陵县文艺精品创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鄢陵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召开大型古装历史剧《少年宰相甘罗》剧本座谈会,擦亮板车剧团这张鄢陵文化名片。
会上,编剧冯振庭讲解了创作过程,并通读《少年宰相甘罗》剧本。与会专家对剧本纷纷进行了讨论,一致对剧本的题材、基本结构、人物、剧情表示认可和好评。并从戏剧创作规律、创作实践、人物刻画、剧情冲突、新时代要求、观众欣赏水平和需要等方面给与了合理化建议和建设性意见。
据《少年甘罗》的扮演者郑庆茹介绍:鄢陵县豫剧一团的演员们正式接到新编大型古装历史剧《少年甘罗》剧目上演的通知后,为了演好这部大型古装历史剧《少年甘罗》,演员们每天都要早起跑步,练功。尤其是在那瑟瑟的寒风中她们的脸吹得生疼,手都冻麻了,还要坚持从早上排练到深夜......
为了深入生活,服务百姓,坚守责任,演员们树立了高尚的职业操守和良好的职业形象,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什么是板车精神?鄢陵县豫剧一团的“板车精神”是花乡人朴素情感、勤奋踏实的人格精神写照。七十年代就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几十年来,“板车剧团”的演员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板车精神”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剧团人,她们以传承、创新的理念,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板车精神”,始终奋战在农村最基层,“上山上到顶,下乡下到底”,用花乡千帆竞发、万众奋进的音符和灵动优美的姿态展现花都人的奋斗和创造,激励人民群众意气风发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板车精神”集中体现了“艰苦创业、务实苦干、开拓创新、敢为人先,不计得失、乐于奉献”的宝贵精神。这种精神是自强不息与不甘平庸的高度统一,是人生价值与奉献社会的高度统一,是文化灵魂与社会责任的高度统一。
“板车精神”引导着鄢陵人奋力实现新的梦想与希望,拥抱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鄢陵县“板车剧团”的演员们就是凭借着这股持之以恒的韧劲,谱写了一曲汗水铸就希望、拼搏成就梦想的时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