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音格力|不辞为君弹
不辞为君弹
文|白音格力
似山中流清溪,蜿蜒涓涓,
似云间飞白鹤,高鸣不俗。
明·仇英《桃源仙境图》
桨声摇醒灯影,灯影起身,披月色,看见有人船头抱琴。
我时常有这样的幻觉,江南水畔,几千年来,一直飘着琴声,和迷离的灯影。有时在一首词里,恍然就听到琴声,幽凄,哀凉,而后就能看到抚琴人的背影,被月色洗到发白。
我总觉得,琴声必定是为一个人弹起的。琴,是为情而生的。男女间的情,一张琴,一拨响,再不需要任何话语。就像司马相如到卓王孙家作客,特意为主人之女卓文君选了一曲《凤求凰》,当琴声宛转,两心间早就情意连绵。
清·郎世宁《弘历观荷抚琴图》
而琴为知己弹,更是清越悠扬,美妙动听。似山中流清溪,蜿蜒涓涓,似云间飞白鹤,高鸣不俗。所以当子期听伯牙抚琴,听到高山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是为知己。而当子期死,伯牙之痛,无以释怀,随即“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伯牙是琴痴,学琴鼓琴故事动人心魄,而其琴音之美,更是让人遐想翩翩,“伯牙鼓琴,六马仰秣”,天子的车驾之马,都被其琴声吸引,仰头欣赏。能说伯牙之琴不美,能说伯牙没有听者?不,伯牙需要的是知音。
清·郎世宁《弘历抚琴图》
自古至今,知己一人难求。
《红楼梦》中紫鹃对林黛玉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己一个也难求。”这样的感叹,古人隔着历史发了又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壮怀激烈,壮志难酬的悲痛,因这一句“知音少”,愈发让人感到曲高和寡的凄凉;诗人杜甫在老友逝去后,也曾发“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的哀叹和感伤;《增广贤文》第三节中有句:“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读来更是有深切体会,能知心,心心相印,酒才会畅饮不醉,诗才会长吟不歇。
正所谓:“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如此,才更是难求。
冯超然《抚琴图》
也是痴琴人的白居易却写过一首《废琴》,为什么要将琴废掉,今人有很多理解。其实简单来看,无不是因为“少知音”,所以诗中一句“不辞为君弹”,则多了深沉孤绝的况味。
世间的喧嚣太多,宽容与爱又太少,所以我们听不到另一个人心中的琴声。而只有真心感受到知音之妙的人,才能一生视若珍宝,不辞为君弹。
元·朱德润《松下鸣琴图》
元代朱德润的《松下鸣琴图》中的知音相坐,既有高雅之乐,又有清淡之美。三位高士坐在长松下,一人抚琴,另二人谈兴正浓,水中一鱼翁正划舟归来。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神往。
弹者自弹,谈者自谈,如此的恰到好处,悠然自在,所以鱼翁友划一小舟,可能远道而来,只为了天旷气清之时,任身边木叶尽落,群雁低徊,一定要与友人相聚,听琴饮茶。
明·沈周《虎丘送客图》
由朋友而到知音,最需要的一定是这样的闲坐而谈,心中有妙人,更有妙音。
明代沈周的《虎丘送客图》:一人坐在崖石之上,独对清流,抚弄七弦。不是知音,怎会抚琴相送?琴音款款,深情弦弦,随流水而去,意境清远。
《香闺抚琴》
其实,行于世间,人最少不了的一个知音,还有自己。
非常喜欢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名为《北窗三友》。其中有句“琴罢辄举酒,酒罢辄吟诗”。有评说,此诗是白居易孤独的写照。我不完全认同。琴、酒、诗,如此良友,虽有孤独之感,却是诗人豪迈之情的表达。人一生,能守得住内心的孤独,必懂得喜舍,也必定会拥有超脱悠然的境界。如鱼在水底,与云自在游。
陈少梅《高士抚琴图》
以琴酒诗为友,又何尝不是与自己为友。我曾为此写下一句:琴友弹,酒友和,诗友咏;一个来自高山流水,一个来自明月花间,一个来自桃花三月。
想想,一个人抚琴,抚的是心弦啊。岁月的琴面上,光阴的纤手,捻花香为弦,捻月色为弦,捻白雪为弦,弦弦弹弹,自得其乐,自在逍遥。
林风眠《抚琴仕女》
当下,交心之时,也许无琴可弹,但仍有心曲淙淙的人,是因为他们心中备了琴一张。为知己而弹,弹高山,弹流水,弹清风,弹月色;也弹喜悦,弹情谊,弹光阴。
一友有诗句“信中寄来琴声半把”,那么美,那么让人痴想。自从读到后,每对远方的朋友有所挂念时,光阴的笺上,总是听到琴声如诉。我想,我可以以文字为琴,以怀想为琴,不辞为君弹,因为我相信,总有一个人,像一帘花影,像一片月色,与我以琴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