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乌梅丸治疗疑难杂病
作者:李振爽 中医主任医师、新泰市中医院副院长
作者按:以下两例均用乌梅丸,而乌梅丸主治为厥阴病,病机为枢机不利,阴阳气不相顺接,病象为寒热错杂。《伤寒论》言明:“厥阴病欲解时,从丑到卯时”,这段时间,正值阴气将尽,阳气初生,证属厥阴,故常在下半夜出现或加重。本为厥阴经经气旺盛之期,邪正相争也最为明显,正能胜邪则病愈,反之则病重。两病例均为阳气虚衰,正气不能解,阴阳气不相顺接,故可与乌梅丸药物辅助,以助其解。
《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病至厥阴,两阴交尽,若阳气不能来复,则阳气难出,导致阴盛阳衰;若阴阳两气不相顺接,则阴阳失调。《诸病源候论》云:“阴阳各取其极,阳并于上则热,阴并于下则寒”,故表现为寒热错杂。乌梅丸集酸甘苦辛,大寒大热之品于一体,效土木两调,清上温下之大法,调理厥阴枢机不利,切合病机,故豁然病愈。因此,凡丑到卯时出现或加重的病症,均可用乌梅丸治疗,常效如桴鼓。
一、慢性胃炎(胃痞病)
许某,男,58岁,2015年9月21日初诊。腹胀、泛酸,纳差,口干口臭,有时上腹痛,常在夜半以后发作或加重,进食寒凉食物腹泻,遍服治胃病的中西药物效差。舌红苔厚腻,舌边有齿痕,脉沉,关脉弦。辨证为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乌梅丸加减。
乌梅30g 细辛3g 桂枝10g 黄芩10g 黄连10g 当归20g 人参8g 干姜8g 花椒5g 黑附片10g(先煎) 海螵蛸30g 麦冬30g甘草6g 三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2015年9月24日二诊,服药3剂,症状减轻,仍泛酸,纳差,偶心慌,上方改黄连6g,黄芩6g,加神曲30g,焦山楂15g,五味子10g,共服药30余剂,症状完全消失。
二、失眠(不寐病)
赵某,女,56岁,2016年7月11日初诊。失眠4-5年,每于凌晨1-2点醒后再不能入睡,伴多梦,出汗,心烦,尿少,便秘。诊见:精神差,面色无华,舌红,舌体稍胖,苔厚而燥,脉弦滑。处方如下:
乌梅20g 细辛3g 桂枝15g 黄芩10g 黄连12g 当归20g 黑附片6g(先煎) 茯苓15g 党参15g 干姜6g 远志10g 夜交藤30g车前子30g(包煎) 甘草5g 三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7月14日二诊,药后睡眠正常,多梦,出汗,心烦,尿少,便秘均明显好转,先后服药20剂,症状完全消失。后因感冒,治愈后出汗多,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而愈。
作者简介:
李振爽,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主任医师,泰安市名中医,新泰市名中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常委,山东省中医药学会第三届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泰安市中医药学会第一届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中风病的中医预防、治疗和康复,中医药治疗脾胃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肾病、美尼尔氏综合征、各种顽固性失眠、呃逆、急慢性咽炎、结石病、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疑难杂病疗效显著。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研究发明了“醒脑通栓丸”、“糖栓通颗粒”、“咽舒七宝饮”、“降酸调脂饮”等多种院内自制制剂及膏方制剂,临床广泛应用,疗效独特。
先后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0篇,主编、副主编专著3部,主持设计科研课题4项,其中“糖栓通颗粒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荣获山东省保健科技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安神宁心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心神失养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荣获新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熄风祛痰化瘀通络法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荣获新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先后荣获:“新泰市优秀知识分子”、 “新泰市科技带头人”、 “新泰市拔尖人才”、 “泰安市优秀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