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的互联网思维&小程序的运用
互联网时代新添了许多思维方式,也给教育增加了无数新内容;正因为教育追求现代化、科学化、网络化,所以教育被加上去的内容才多源于互联网思维;唯先有想法,进而行动,才有可能转为成熟的实战思维。互联网+创造了无数的奇迹,我们也可以把这些思维应用到教学改革中。
文/双莹
一、流量思维
什么是流量?流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打开网站地址的人气访问量!而今手机上网方便,各种流量套餐层出不穷,手机的随时随地造就了碎片化阅读的快速发展。而不少产品从线下到线上,通过云平台免费让人们使用成为可能,“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的事情越来越多。为用户免费搭建一个平台,让用户免费使用,凝聚粉丝,当粉丝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也就是说用户流量成为海量时,平台虽仍然免费但有被各种广告公司或者需要推送内容的公司看中,平台就可以通过增值服务进行收费。比如说,一个平台有100万粉丝,那么游戏公司可能就会找上你,在上面投一个广告,这个广告如果有10%的用户阅读,那么就有10万粉丝看到这个内容,如果10万人中的1%的用户进行注册,那么就有1000人,而通过这些阅读数及注册数可以为平台增收,而这自然是游戏公司与平台之间的一个约定。即拥有了流量也就拥有了用户,拥有了隐形的资产。
用这个思维我们使用到教学上,如果一位老师做一个课程,发布到互联网上,如果用户点击率高,也就是拥有海量粉丝,则有可能成为互联网的精品课程。所以老师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老师,通过网络每一位好老师都可以成为互联网的讲师,教育可以有更美好的展望。
二、社会化思维
社会是由人共同组成的,使用社会化思维,即拥有合作的思维,现在越来越多的事情并不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去完成,很多领域都会采用协作的方式,比如说众筹模式,商业化众筹使得各个地区从未谋面的人因为共同的目标及利益聚集在一起,把事情做成。把这种思维应用到课程建设中,如果一位老师对课程有整体设计,每章分成几节,再分为具体知识技能点,把整体框架打好后,就可以通过众筹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合作完成一门课程的建设。在教育领域当然众筹还可以有多方面的变通,比如说几个区域合作把一门课程完成,最后资源共享,发起方提供样章,其他可以改进,并且对于另外一些章节可以有比较大的自主权。如果把众筹模式完全应用到互联网上去,可以通过更多的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并做好赢利方案,即完成这个课程后,各个参与方都可以取得相应的利益。
三、用户思维
有句话说“得吊丝者得天下”。在互联网上如果不是站在用户的角度看问题,则事物发展定会陷入危机。互联网更像是一个大型的平台,这个平台上可以放任何你想卖的东西,但真正会被用户买去的只有用户需要的东西。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这样,我们开发了很多课程,但是如果学生说NO,那么即使开发再多也没有意思,为了选择而选择为了开发而开发,换汤不换药的课程注定要失败。
四、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思维其实是收集尽可能多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得到我们想要的分类。大数据表现在再现学习者的过程,比如未来教室,可以通过技术把师生互动的整个课堂智能化录制下来,并且不需要后期编辑制作,这种低结构化生成的视频资源,使得教师只要备好课,完成一个授课过程,结果就傻瓜式地得到了,这并非不可能。
五、跨界思维
跨界思维是通过跳出教育看教育,把课程跳出课程的范畴。教师把自己看成是经营者,就会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发市场,这就是需要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比如说我们搞一个培训,这个培训是免费的,但培训的项目对一个对培训者来说极有吸引力,通过这个项目让培训者参与了项目运作,有些人便投资启动了项目。这在现实中我们也容易想到,比如说连锁店运营,就是这种思维,因为项目而使得培训本身更有吸引力了。课程建设也可以整合企业的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一方面为课程服务,另一方面也吸引企业。
六、平台思维
我们自己的资源,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平台让你分享,你的资源可能只会被一部分人看到,而无法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但如果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平台推广就不一样了。课程建设也是如此,资源建设相对容易,搭建平台或选择平台的推广更重要。
七、极致思维
在互联网上要脱颖而出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兴的事物太多。各种仿,被仿的事务案例实在是举不胜举,而有时候两件类似的产品往往在一些细小层面做到了与众不同,更细致更实用将会为他赢得市场,这也是细节决定成败的体现。要用极致的思维去做产品,没有第二,只有第一。拥有了这样的想法将能够使我们走过当前的磨难期,走得更远。
八、简约思维
用户体验越简单越容易被人喜爱,这就是互联网的简约思维。如果做一个产品只要三步就行,你就不要使用四步。一句话能够讲清楚的事情尽量不要罗嗦,正如有时候一幅图片涵盖的信息量会远远大于长长的一篇文章,一段两三分钟的小视频所要表达的信息量可以代替一个故事。
九、迭代思维
技术发展带动各个领域不段更新,新技术三个月实现一次迭代,如果产品更新还是几年前的设计,估计没有多少人会感兴趣。在课程建设中也一样,用早些年出版的教材再来教现在学生估计很多知识都老化地不行了。尤其是信息技术类课程,比如说,一位计算机的老师制作了一个微课是QQ如何使用,这在学生看来真地是没有必要讲,学生对QQ使用的掌握都能当老师们的老师。可见如果教师的思维还停留在低级层面中,没有迭代思维的应用,那他的课堂必然是低效的、无趣的、生硬而教条的。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几点反思与总结,期待更多的专家老师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