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潘天寿先生课徒稿》

墨笔花图 1931年

艺术原为安慰人类精神的至剂,其程度愈高,其意义愈深,其效能亦愈宏大。艺术以最纯静的,至高、至深、至优美、至奥妙的美之情趣,引人入胜地引导人类之品性道德达到最高点,而入艺术极乐之天国。蔡 孑民先生主张以美育代宗教,亦就是这个意思

——1949年,关于“国画与诗”

八哥图 年代不详

画至化境,形神皆着我意。“夺”者,须有我之精神移入于物,交流引动,方可夺物之精神也。是精神,实为物我精神之融合。

山水画家,不观黄岳、雁山之奇变,不足以勾引画家心灵中之奇变。然画家心灵中之奇变,又非黄岳、雁山可尽赅之也。故曰:画绘之事,宇宙在乎手。

黄岳之峰峦,掀天拔地,恢宏奇变,使观者惊心动魄,不寒而栗;雁山之飞瀑,如白虹之泻天河,一落千丈,使观者目眩耳聋,不可向迩:诚所谓泄天地造化之秘者欤。

绘画必须有思想,否则就不成绘画。自然界的形和色是死的,只描摹对象,其艺术也是死的;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自然,其艺术就是活的了。这是古今中外不变的定律。

——潘天寿

农家清品图 1958年

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

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

——《论画残稿》

凌霄图 年代不详

中国画向来重气韵、重意境、重格调,同中国的诗一样,靠的是胸襟、学问、修养。如果读者看了一幅画,读了一首诗,亦能在胸襟、学养上有所提高和收获,这就起了很好的作用。好的画,好的诗,可以使人 超脱名利欲望的束缚。

——1963年,对来访学生语

春兰新放图 年代不详

艺术这个东西要有不同的,不要去强求相同。各民族、各地域的作家创作出来的东西有不同的风格、形式、气魄,这是好的。如果都相同起来,那不是艺术,而像机器生产。当然,艺术大的原则还是同的,但不同民族,不同凭作家的表现有所不同。不同就是它的成就。

——1965年,在浙江美术学院附中作中国画讲座

梧桐甲虫图 年代不详

出新,也就是要有时代性。同时,画家必须有自己的个性、风格、特点。因绘画是思想意识的反映,它表达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有的画明显,有的画不明显,但总之是有感情的。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个性。
——1963年,在泰安谈中国画问题

交易担保 月雅艺术图书 《潘天寿先生课徒稿套装(一套两册)》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小程序

《潘天寿先生课徒稿套装(一套量册)》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原价156,优惠价116

白描水仙图 年代不详

画者,画也。即以线为界,而成其画也。笔为骨,墨与彩色为血肉,气息神情为灵魂,风韵格趣为意态,能具此,活矣。

——《听天阁画谈随笔》

芭蕉蜘蛛图 年代不详 

有万物,无画人,则画无从生;有画人,无万物,则画无从有;故实物非绘画,摄影非绘画,盲子不能为画人。

——《听天阁画谈随笔》

荷叶蜻蜓图 年代不详 

荒村古渡,断涧寒流,怪岩丑树,一峦半岭,高低上下,欹斜正侧,无处不是诗材,亦无处不是画材。穷乡绝壑,篱落水边,幽花杂卉,乱石丛篁,随风摇曳,无处不是诗意,亦无处不是画意。有待慧眼慧心人随意拾取之耳。“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惟诗人而兼画家,能得个中至致。

——《听天阁画谈随笔》

蘑菇图 年代不详

有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蕴蓄于胸中,为学必尽其极,为事必得其全,旁及艺事,不求工而自能登峰造极。

——《听天阁画谈随笔》

葫芦菊花图 年代不详

法自画生,画自法立。无法非也。终于有法亦非也。故曰:画事在有法无法间。

——《听天阁画谈随笔》

蜻蜓荷石图 年代不详 

艺术品,为作者全人格之反映。无特殊之天才,高尚之品格,深湛之学问,广远之见闻,刻苦之经验,决难得有不凡之贡献。故画人满街走,而特殊作者,百数十年中,每仅几人而已。

——论画残稿

甬江口炮台图 1932年 

美情与利欲相背而不相容。去利欲愈远,离美情愈近;名利权欲愈炽,则去美情愈远矣。惟纯(真)坦荡之人,方能入美之至境

——论画残稿

霜天暮钟图 1931年

谁有创造,谁就能在历史上占一席之地;谁没有创造,谁就会被历史淘汰,所以,你们不要以学像我为满足。

——20世纪40年代,对学生语

柏园高士图 20世纪30年代

画人胸中生生郁勃之精神灵感,融会自然之形神,激发流(行)于运思挥毫之间者,气韵是也。

——论画残稿

钩花兰石图

落笔须有刚正之骨,浩然之气,辅以广博之学养,高远之神思,方可具正发眼,入上乘禅;若少气骨、欠修养,虽特技巧思,偏才捷径,而成新格,终非大家气象。

——《论画残稿》

雁山观瀑图 年代不详

山水画之布置,极重虚实。即世所谓虚能走马,密不透风也。然黄宾虹云:“虚处不是空虚,还得有景。密处还须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此即虚中须注意有实,实中须注意有虚也。实中之虚,重要在于大虚,亦难于大虚也。虚中之实,重要在于大实,亦难于大实也。而虚中之实,尤难于实中之虚也。盖虚中之实,每在布置之意境。

——《听天阁画谈随笔》

近代中国的剧烈动荡,堪称自古未有。真诚而敏感的艺术家,总是能够感应时代的脉搏,勇于承受命运的压力,并自觉地予以回应。国画大家潘天寿,以大写意花鸟山水名世,在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诸大家之后,别开一重天地。潘天寿的作品,富于刚劲奇崛的气象,以结构与格调取胜,这都与其笔墨追求有关,而深层根源在于潘天寿的人生与人格,切实关系到他对传统和时代的切身理解与自觉回应。在本质上,潘天寿不是职业画家,而是具有道义感与责任感、追求理想人格的中国儒士。

——潘公凯

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雷婆头峰寿者。历任国立艺专教授、校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院长,浙江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等职。代表作有《雁荡山花》《铁石帆运图》《小龙湫一角》《小龙湫一截》《雨霁》《朝霞图》《雄视图》《晴霞陶》《记写雁荡山花图》《光华旦旦图卷》《暮色劲松图》《松石梅月图》《梅月图》等。

潘天寿 西湖碧桃图

对物写生,要懂得神字。懂得神字,即能懂得形字,亦即能懂得情字。神与情,画中之灵魂也,得之则活。
对景写生,要懂得舍字。懂得舍字,即能懂得取字,即能懂得景字。对景写生,更须懂得舍而不舍,不舍而舍,即能懂得景外之景。
——潘天寿

(0)

相关推荐

  • 在艺术的熏陶中成长

      在成长的记录中,有些会轻描淡写的略过,有些是需要浓墨重彩去抒怀. 很怀念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去浙江美术馆看看画展.而随着长大,去的次数越来越少. 当有那么一天,意识到自己已经偏离初心后,我们调 ...

  • 潘天寿国画小品的 “清新与别趣”

            潘天寿(1897-1971),20 世纪"中国画四大家"之一,以纵横磊落.大气磅礴的巨作著称于世. 然而,潘天寿又有追求"清新"和"别 ...

  • 【百年巨匠·004】潘天寿:艺术为人类精神之结晶,又为人类精神之食粮。

    {大师是一种境界} [中国画大师潘天寿语录]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做人之道,亦是治学作画之道. 画贵自立. --论画残稿 有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蕴蓄于胸中,为学 ...

  • 读潘天寿《雁荡纪游诗》

    图 <雁荡纪游诗>行书 一夜黄梅雨后时,峰青云白更多姿.万条飞瀑千条涧,此是雁山第一奇.如此峰峦信绝奇,写来出塞少陵诗.不禁我亦思名马,一抹斜阳展大旗.洞口曾停鸾凤车,群仙何夕散真如.碧霄 ...

  • 潘天寿: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

    潘天寿作品   初晴 导读 -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些画,从具体技法上讲很不错,而整个格调大不类也.因为格调只能体察于象外,临去秋波,出于纯洁,露于自然,无意于媚,而有百媚自生.搔首弄姿,求人一顾, ...

  • 古诗书法作品欣赏《凉州词》

    <楷书行书> 书法作品欣赏 凉州词 摩登兄弟刘宇宁 - 经典咏流传第三季 第4期 凉州词 (唐)王维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g ...

  • 《凉州词》 欣赏

    <凉州词1>(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2, 春风不度玉门关3. 注释: 1.凉州词:<乐府诗集>卷七九<近代曲词>载有< ...

  • 王之涣:鹳雀楼上观沧海,凉州词里忧边关|唐宋绝句欣赏②

    王之涣画像 欣赏唐宋绝句,本文选择的对象是诗人王之涣.缘由是:欣赏也好,评说也罢,唐诗绝句谁也绕不开他. 王之涣,字季凌,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传说此君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乃描写边塞风情之圣手,其 ...

  • 【古诗欣赏】凉州词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 ...

  • 心静,人不病!张仲景用于“静心”的方子,专治烦躁不安,请欣赏【一点资讯】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 ...

  • 黄梅戏《啼笑因缘》全本欣赏,周莉

    黄梅戏《啼笑因缘》全本欣赏,周莉

  • 新微校粉丝诗词欣赏(五月)

    <温柔> 我足够随心所欲 学不来蜜蜂的勤勤恳恳 无意中拥入怀中,刺进胸膛的 是谁的尾后针 我也足够平凡 自不敢高攀蝴蝶的惊艳众生 拾起的边角,漂泊游荡 迷茫且散漫 彼时花蝴蝶的散漫 小蜜蜂 ...

  • 古画欣赏:五代

    五代 周文矩文苑图卷 绢本设色 31.3×5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作品以前被认为是唐代韩滉作,根据是画上有宋徽宗赵佶题"韩滉文苑图"及"天下一人"押 ...

  • 盈一份心的感知,唯美自己(美文欣赏)

    盈一份心的感知,唯美自己(美文欣赏) 作者:梦情缘编辑:夕阳  QQ:105018467 将生命融入一朵莲中.静谧在尘世的一角,盈满怀清逸,婉约一池碧水,不与姹紫嫣红争艳,不与红尘烟雨有染,默默开放, ...

  • 明代画家文伯仁山水画40幅欣赏

    文伯仁(1502-1575),明代画家,字德承,号五峰.摄山长.葆生.摄山老农.五峰山人.五峰樵客,汉族,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侄子.工画山水,效王蒙,学"三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