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万祥:你的孩子会读书吗?

在老高私塾里,我都是坐着上课。教师坐着上课,这是现代学校不允许的。也许,这算私塾的一点复古,一点小小的古风吧。因为千百年来,传统塾学,都是教师坐着,学生站着的。

站着怎么上课?读书啊!一字一句,默读,小声读,大声读,高声读。范读,领读,跟读。个别读,齐声读,轮流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抑扬顿挫地读,声情并茂地读,摇头晃脑地读,神采飞扬地读。读,除了读,还是读!一直读到心领神会,读到心有戚戚,读到滚瓜烂熟,烂熟于心!

语感出来了,美妙出来了,章法出来了。情感情商,喜怒哀乐,儿女情长,家国情怀,圣贤精神,都出来了!

没有这么多的题目,没有这么多的考卷,没有这么多的分数。但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成功,谁也不能否认。书香民族,文章大国,诗意和创造辉煌历史,这等称号,如此荣耀,亘古以来,环球世界,除中华无二。一部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历史,就是半部中华文明的灿烂历史。

回到我的课堂。回到孩子的语文学习。每次开班第一课,我都要做问卷,主要了解阅读情况。结果是,大部分都爱读书,令人高兴。也经常询问家长,共同的反馈,一向爱读书。但好多家长忧虑,好多家长想不明白,为什么书读了不少,作文还是写不好?!

几堂课下来,我找到了答案。其实,这个答案,我心中已有,不过从课堂,从孩子身上,我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这就是,不会读书!

我的课每次两小时。前面六七十分钟是读,读后五十分钟左右是写。读写要么是内容,要么是方法,一定有关联。当场完成交卷。阅读时,经典名著或美文,人手一册(份),原原本本,原汁原味,一字一句,轮流大声朗读。不时打住,纠正,讨论,点拨,交流。每生每天必读,差异很大。优秀者流畅生动,还有抑扬顿挫。差劲的结结巴巴,还往往念错。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或读破了句子。我心里总为他们纠结出汗。读写能力完全成正比。读得好的,一般作文也好。读得差的,作文也差。差的表现主要是“三多”——错别字多,病句多,标点差错多。这些孩子中,有的想象能力超好,甚至让我自愧不如。但因为这“三多”,害苦了他们,作文大煞风景。

这“三多”是胎里毛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原来,他们从小爱看书,只是停留在“看”的层面。他们不会读书,一目十行,急吼吼了解内容情节,翻来翻去寻找故事结局。想象力指数提高了,语感却没有很好提高。他们共同的毛病叫“语感差”!他们缺少的不是“看”书,而是“读”书!

怎样才算会读书?我的理解和实践是,精读,品读,鉴赏性地读,才是真正有效高效地阅读。只有这样地读,才能品尝汉字的精美,母语的美妙。还有作者的艺术匠心。只有这样地读,才能积累语言感觉,提高语言感知和应用能力。不能指望一蹴而就,但坚持下去,读写面貌一定会很快改观!

每次上课,我都会领着孩子大声诵读:读书要三到,眼到,心到,手到。这三到,版权归千百年前的朱熹老先生,但解读也许有我的个性。眼到者,一字不漏,一字不差。心到者,思考也。手到很重要,就是必须及时圈、划、写。我经常对学生和家长说,语文书上干干净净的,一定不是语文学习的好学生!

精读,品读,鉴赏性读,权称“三读”。上文说了,错别字多,病句多,标点差错多,是作文“三多”。总结一下,这“三读”,应该是治疗“三多”的最佳方法。换一个角度说,坚持三读,勤读勤写,读写能力的同步提高,指日可待!

亲爱的家长朋友,各位语文同仁,不知你以为如何?

作者简介:高万祥,汉族,苏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中国教育报》首届“全国十大读书人物”、苏州市首届名校长等称号。著有《语文的诗意》、《在日记中成长》、《相约星期一》、《我的教育苦旅》等作品。现退休家居,和孩子读书写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