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20位墨客,超乎你想象 !
中国明代文坛有些低迷,
只能说,你不了解大明朝。
虽不如李唐雄壮亦无赵宋般意韵,
但是大明朝依旧星光璀璨,
文人墨客或儒雅谦逊或风流狂放,
不是一般朝代可比拼的。
绵延近三百年,
无数风流人物事迹震撼当时,
故事传至今世。
这里,
我们选取20位惊世墨客人物,
并呈献其书画墨宝与朋友们共赏之。
- 朱元璋 -
明王朝的开国皇帝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朱元璋原名重八,
他统治的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大军帖》是朱元璋写给部将的一封信。
从内容分析,
此时朱氏已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
正全力攻打北方,战事仍频。
大军所过之处,收降元朝官员甚多,
就如何妥善处置告喻部下。
信文明白晓畅,
对研究明初军事形势和政治方略
颇有参考价值。
幅末有“朱”字花押。
此帖书风健拔瘦劲,点画稚拙流畅,
得自然生动之趣。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朱元璋《大军帖》
- 高启 -
助朱棣夺取皇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高启是明初著名诗人,
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
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
因当时的苏州知府魏观整修府治旧基,
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
有人借机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被诛;
高启也受株连腰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高启《题仕女图诗》
- 姚广孝 -
助朱棣夺取皇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姚广孝是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
晚年主要承担太子、太孙的辅导讲读,
及主持《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
等书的修纂,人称“黑衣宰相”。
其博通精深的学识和修养
对皇太孙(明宣宗)有较大影响,
对《永乐大典》的完成也起了很大作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姚广孝《中州先生后和陶诗》
- 沈度 -
明清两朝馆阁体祖师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沈度,号自乐,华亭(属今上海淞江)人。
善写各体,其书婉丽飘逸,雍容矩度,
官至侍讲学士。
与其弟粲名重一时,
并称“二沈先生”、“大小学士”。
当时朝廷很多金版玉册、重要制诰
都出自他的手笔,
又因为当时八股科举,读书人纷纷效仿,
成为流行一时的“台阁体”。
明清两代提倡馆阁体,
束缚和扼杀过书法创作的自由精神。
然而,这也是书法史上
“尚法”精神的一次复兴。
馆阁体崇尚法度谨严,
丝丝入扣,清秀耐观,没有病笔,
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没有十几年乃至数十年的临池不辍,
要写出象样的馆阁体,那是不可能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沈度 楷书四箴页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行书七律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沈度 敬斋箴册
- 解缙 -
主持撰修《永乐大典》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解缙(1369-1415),明初学者、文学家。
永乐十三年(1415),
解缙被锦衣卫帅纪纲活埋雪中而死,
年仅四十七岁。
解缙才气放逸,下笔不能自休。
解缙一生业绩最足称道的,
就是主持撰修《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之后,
只有清乾隆时编的《四库全书》
在规模上超过了它。
解缙为明初书法名家,
既精于小楷,又擅长行草,
用笔精妙,出人意表。
解缙喜欢写狂草,其草书开晚明狂草先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解缙《草书宋赵恒殿试佚事》
- 朱瞻基 -
姚广孝高徒,施“仁宣之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朱瞻基(1398-1435年),
为明朝第五位皇帝,
与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
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爱好翰墨,尤工绘事,
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无不臻妙,
常以书画作品赏赐近臣。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朱瞻基御制《书上林冬暖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朱瞻基《三阳开泰》
- 李贤 -
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李贤(1408-1467),
邓州(今河南邓州市)人。
一生从政三十余年,
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
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
景泰二年(1451年),
上正本十策,代宗视为座右铭。
又论述战车火器好处,被提升为兵部右侍郎。
李贤博采古代君王治政经验,
编为《鉴古录》,给代宗作为施政参考。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李贤 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
- 沈周 -
平民大艺术家,“吴门画派”班首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画家,
明中叶画坛上四大艺术家
(另三人为文徵明、唐寅、仇英)之一,
人称江南“吴门画派”的班首,
在画史上影响深远。
沈家世代隐居吴门,
居苏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区阳澄湖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沈周为汉文书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沈周《卧游图》画册选页
- 董其昌 -
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董其昌(1555-1636),上海松江人。
董其昌出身贫寒之家,
但在仕途上春风得意,青云直上。
公元1589年,
三十四岁的董其昌举进士,
开始了他此后几十年的仕途生涯。
当过编修、讲官,
后来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
他对政治异常敏感,
一有风波,他就坚决辞官归乡,
几次反复起用。
董其昌才溢文敏,
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
他是海内文宗,执艺坛牛耳数十年,
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董其昌行书《白羽扇赋》
- 文征明 -
“江南四大才子”中最长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文征明,江苏长洲(苏州)人。
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
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
合称“吴门四杰”。
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
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晚年与老师沈周并驾齐驱,
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
文征明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
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
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
文征明享年90岁,
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
他年近九十岁时,
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
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
其诗、文、画无一不精,
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
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
能工笔,亦能写意。
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文征明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文征明《山水诗画册页》
- 祝允明 -
江南大才子,唐伯虎意气相投的哥们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祝允明,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
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祝允明能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
他和唐寅意气相投,玩世狂放。
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
并称为“吴中四才子”。
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祝允明《牡丹赋》
- 唐寅 -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唐寅,字伯虎,号桃花庵主,
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
江苏苏州人。举乡试第一(解元)。
后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功名受挫,
又遭家难,经历坎坷。
后半生在苏州城西北桃花坞建一“桃花庵”,
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时与徐祯卿、祝允明、文徵明,
切磋文艺,号“吴中四才子”。
唐寅“任逸不羁,颇嗜声色”,
自署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
是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擅人物、山水、花鸟。
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
主要学赵孟府更受李北海影响,
俊逸挺秀,妩媚多姿,行笔圆熟而洒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唐寅《漫兴墨迹》
- 刘麟 -
“江东三才子”,清廉而敢与奸宦斗
刘麟(1474-1561),
饶州(今江西鄱阳)人,家金陵(今南京)。
与顾璘、徐祯卿称“江东三才子”。
晚好楼居,而贫不能构,
悬篮舆于梁,曲卧其中,名曰神楼。
文徵明绘其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刘麟《彰南八咏诗》
- 杨慎 -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滚滚长江东逝水》词作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词作者。
少年时聪颖,
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
人皆惊叹不已。
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
正德六年(1511),
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杨慎《石马泉诗》
- 吴承恩 -
《西游记》的作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吴承恩,明代文学家。
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
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
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帖。
晚年以卖文为生,
约六十七岁时到过杭州,活了大约82岁,
晚景凄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吴承恩《扇面七言律诗》
- 王世贞 -
独领文坛数十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王世贞,太仓(今江苏太仓)人,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王世贞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攀龙殁,
其独领文坛二十年。
王世贞出生于
以衣冠诗书著称的太仓王氏家族,
一门四代八进士,
最终发展成
横跨明清两朝风流相承数百载的世家望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王世贞 跋范仲淹《道服赞》
- 徐渭 -
中国的梵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长,
号天池山人、青藤道人,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艺术家,
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
徐渭多才多艺,
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
且能独树一帜,
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但这样一个天才却极不得志,
一生经历充满坎坷、险恶和痛苦,
最终穷困潦倒而死。
徐渭悲剧的一生,
加上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
造就了艺术的奇人。
中国古代佯狂的艺术家不少,
可真正如梵高那样发疯,
生时寂寞,
死后并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大家实在不多,
徐渭,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
徐渭追随者不计其数,
其中有朱耷、扬州八怪中李宗扬、李方膺。
清代郑板桥
曾以五百金换天池(徐渭)石榴一枝,
并刻有一方印章,称“青藤门下走狗”。
近代齐白石也说自己
“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徐渭的诗文书画
处处弥漫着一股郁勃的不平之气和苍茫之感。
绘画以花鸟为主,还兼写山水。
画史上把他与陈淳并称为“青藤”“白阳”,
并把他视为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
徐渭自谓
“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他的草书,纯粹是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
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不计工拙,
所有的才情、悲愤、苦闷
都郁结在扭来扭曲的笔画中了。
徐渭的狂草很难为常人能接受,
他自己曾在《题自书一枝堂帖》中说:
“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
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
这也难怪,“知者”又有几许?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徐渭《七律诗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徐渭《驴背吟诗图》
- 戚继光 -
日本怕到现在的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
登州(今山东蓬莱)人。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
戚继光在浙江金华、义乌一带
招募农民和矿夫四千人,
在浙江沿海和钱塘江、富春江等处
挑选渔民充当水兵,编练成一支精锐的新军。
这就是后来让倭寇闻风丧胆的戚家军!
戚继光所撰《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为明代著名兵书。
戚继光出身于武举,
但他可以随口引经据典
与文官一起饮酒赋诗,往来酬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戚继光《送李小山归蓬莱诗》
- 文震孟 -
文徵明后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文震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文震孟出身书香门第,
文徵明是其曾祖父。
文震孟也是苏州史称的四大“状元宰相”之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 文震孟《行书初入侍班诗轴》
- 冯梦龙 -
忠于大明的文艺祭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冯梦龙,
出生于明后期万历二年,
西方正是文艺复兴时期,
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
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
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冯梦龙编纂的三十种著作流传于世,
为中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宝。
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
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
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
他的忘年交王挺则说他:
“上下数千年,澜翻廿一史。”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