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的噱头要玩到什么时候
如果说菌业内部哪一个技术最不靠谱,又最容易让购买者上当,我估计首推菌种脱毒。
脱毒,顾名思义,就是脱除病毒,在某些不怀好意的菌种销售者那里,脱毒已经是最常见的吸引顾客理由。
但实际上,常规菌种生产单位说什么脱毒,根本就是一句胡话。我们且从如下几个问题来看这个说法的理由。
第一个问题是:病毒有没有那么普遍?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病毒病都会有一些外观表现,而非常见的减产、死菇、虫害、以及显而易见的病原感染。菌种本身有没有病毒,责任在卖家,正常情况下,菌种的生产规程,是不会让菌种感染病毒的,而种源的来历如果清清楚楚,一系列的扩繁也是能够保证他不会感染病毒的。自然界的病毒存在,也不是随随便便就会感染菌体的,否则那基本上就防不胜防了,而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发生的病毒病不是很多,而且说实话,那也不是菌种带来的,至少不会是试管母种带来的。因为菌种感染病毒带来问题的一定是全面发生,而不会是部分。
至于在制作原种栽培种的过程会不会更容易感染,这个是肯定的,但制种无论是销售或者自用,条件也应该比一般生产更加好,所以几率是不高的,也可以说“天要下雨娘要嫁”,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偶然的问题。如果在长速、菌落形态、前端状态、以及颜色方面严格选择,那么感染的菌种混进生产应用的概率也是不高的。
而出菇期间感染,仅有的解释是技术管理不当导致菌丝弱化和环境病毒量太大(老场地问题之一),这已经与菌种没有关系了。
第二个问题:对菌种做脱毒的必要性
菌种销售机构如果不是唯一的培育机构,而且所有保藏的菌种全部感染病毒,那么,无论如何也是用不着脱毒的,因为引进一支种源远比自行脱毒要靠谱。实际上即使是唯一的培育机构,也有扩散在外面的种源,不必搞什么复杂的脱毒。
再者,脱毒的前提是确认感染病毒,有多少人和机构具备检定病毒感染的能力和条件呢?实际上除了高校和专业研究机构(层次还不能太低),普通的什么研究所,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菌种是否感染病毒。这个既不能靠肉眼也不能靠感觉,凡能够感觉的问题都是早就该淘汰的,而连这个都做不好就更加免谈什么脱毒了。所以无缘无故谈什么脱毒,根本是脱裤子放屁。
病毒体积比细菌还要小得多,其研究要求的硬件,这些吹牛皮的机构都根本不具备。反过来,有这些硬件条件的机构,其菌种在感染病毒方面的可靠性根本不容质疑,而且这样的机构根本不做商业性销售,中国农科院菌种保藏中心或者中国科学院菌种保藏中心,哪一个是你可以怀疑的呢?
第三个问题:组织分离带毒的处理
这同样是一个伪命题,组织分离的第一步是要选择环境洁净,各项外观指标合乎菌株特征,健康强壮的头潮子实体。这样的菇体如果还怀疑带毒,后面还有试种过程,如果试种正常,那就肯定没有病毒了,如果有问题,还硬要通过脱毒去保留这次分离,就不是技术的事情,而是精神有病,无事生非。另外易地找菇分离不就得了。
第四个问题:脱毒效果怎么确定
我只能肯定的说,不能检定带病毒,也就无法检定脱毒效果。
第五个问题:图片
现在最有欺骗性的东西莫过于图片,在一大块地里挑出一小块特别好的拍照去代表高产,这是羊肚菌栽培宣传方面的老套路。所谓脱毒菌种也是这样,找两支一好一坏的菌种拍个照片去说明病毒的存在,根本就是扯淡,那等于是说从菌丝状况可以看出是否感染病毒,这不是吹牛,是吹大象。
最后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问题,有某菌业公众号发表一幅图片说是有病毒菌种,这图片我就不拿出来了,因为一拿出来大家就知道是谁了,然后人家就不好混饭了,俺也不想逼他走投无路,毕竟这么搞的不是他一家。这图片实际表现是菌种一头长得快一头长得慢,没有其他对比,尾端菌丝前段光泽和平齐度都很好。其实,试管母种的开口头如果轻微失水,琼脂条两端含水量不一致,生长速度状态不一致是完全正常的现象,与病毒感染没有一毛钱关系。所以,关于病毒感染的菌种照片,也基本上是胡言乱语的。
讲了这么多,我只能说,在中国的今天,在底层市场要有可靠的菌种来源,关键是有实际使用的结论,是代价换来的诚信保证,什么证书,什么招牌,都是忽悠的另外形式,脱毒不过是忽悠把戏的一种。菇农应该明白这些基本的东西,对于考察销售者的诚信度还是可以作衡量手段,哪一天菌种销售不再有人玩噱头,那时候就没有什么好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