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大叔在菌业——菌业前景就事论事(2)

赵氏流行风之二:没概念

写述评与写技术不一样,技术讲究精到,而述评则要求知识广博概念准确,惜乎菌业“IBM”们恰恰两头不是。先是自以为是的抄袭教科书,把这叫写技术,然后自己掌握的东西毕竟有限,真的有点优势的东西估计也一样不愿意弄出来(有没有还是另一回事)。改写述评之后,不做调查,不了解实际情况,就敢瞎掰,这倒真是东北风格——光屁股撵狼。我记得这是另一位东北菌业“IBM”李永国的口头禅。

中国菌业未来走向企业化运作为主的方向,这根本上算不上什么预测,尽人皆知的事情而已,但现在我又看到有一位菌业“IBM”,把菌业企业和工厂化之间划了等号。

菌业工厂化是一个特殊词汇,它至少得包含人工环境出菇这样一个要点,否则,依赖于自然条件的集中规模化生产都叫工厂化的话,那家庭生产搞大点并连续性生产岂不是也可以叫工厂化?如此,食用菌就不要叫农业,干脆并入工业领域算了。

不久之前,关于香菇工厂化是争论实际上已经有了一个答案,那就是菌业的工厂化从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品质和成本问题。提倡并力主工厂化的人,理由主要是所谓食品安全,但实际上安全与否如果是基于空气和雨水的话,工厂化何以能够独善其身?而基于人为添加的话,与是否工厂化又有什么关系呢?但市场是无情的,低成本和高品质意味着市场优势,这是并非所有菇种都适合工厂化生产的主要原因。

散户生产的困境主要是协作成本与机械化成本,因为规模关系,协作成本自然偏高,比如采购、销售、运输,摊算的成本显然高,小规模生产机械使用率低,一次单位使用成本同样无法降低,企业化生产的关键盈利模式在于降低上述成本并通过专业分工和机械使用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起点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化生产,在某个范围内的优势显而易见,但与技术上是否工厂化根本没有关系。该菌业“IBM”的观点,其实还是为“资本优势”做进一步的叙述,只是,尽管资本的优势确实存在,但菌业“唯资本优势论”如果成立,中小型工厂化的存在意义就没有了。

所以,我看见人家说进入了中小工厂化起步时代的时候我几乎要喷了。大家其实知道,目前在工厂化方面的实际是,倒的都是中小型的,而本质原因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和设计问题多。当然设计问题也是技术问题之一,而技术问题导致倒闭的情况,需要中小型化的投资者能够请到适当的高水平技术人才才能解决,而目前显然高水平人才仍旧高度缺乏。该“IBM”自己就属于工厂化方面的人士,并未见其开始创办中小型工厂,为什么?技术怎么样是一个问题,没钱是更大的问题。

所以越是鼓吹“中小型工厂时代已经到来”的论调,就越不利于真正的中小型工厂化的发展,这个发展机遇完全依靠小资本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而在技术成本方面增加投入,否则,就根本不可能找到竞争下的存在理由。

与大资本竞争的前提是同质化下的高效率和低成本,高效率体现在管理层级更少,而低成本体现在运输销售,当然还有一点是保鲜成本。同质化是必然的趋势,而技术同质化是产品同质化的必须条件。

该“IBM”的概念混乱不止一处,曾经看过一篇他谈“细节”的文章,把细节真的分成一节节来看,不知道所谓的“细节决定成败”的本意,是要在工作和技术上的精益求精,而不是出现局部失误的大节有亏。甚至还说,所有东西做好了,问题自然没有了,这简直是外行话,菌业目前的支撑理论和技术远不完善,未知数很多,他居然可以理解出“已知细节”替代“未知问题”的结论,不知道该说他是奇迹还是奇葩。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