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凌随笔:惜物
惜物
张亚凌
倒垃圾时看见一个挂钟被丢进垃圾桶,已委身垃圾桶,它的干净与光亮就显得尤为尴尬了。一时,我竟不知道该不该能不能把簸箕里清扫的垃圾倒进去。就是在那一刻,“修”这个字冒了出来,同时冒出的还有种种物已不再被惜的遗憾。
一直觉得“修”是个很美好的字。说文解字里对“修”的释义为“人持物洗刷尘土污垢使其重现光彩”。对物来说,“修”是拯救,拉一把,让脱离轨迹的物重新回到活色生香的日子里。
“修”的美好根植于儿时。
铁锅经年累月,被用得有了裂纹,或有了砂眼,渗水了,无法继续蒸煮了。或者铝勺在多少年与锅的摩摩擦擦中变薄,再薄,以至于出现了破洞。还有洋瓷碗呀,铁簸箕呀,所有的物件,有了破损都可以修补的。修补之事却不是随时随地谁都可以做好的,得等,等挑担行走在乡间专门修理这些物件的人来。我们这里的方言叫那个行当的人——“箍碌锅的”,极可能源于他们一出现就吆喝“箍碌——锅”。
小孩子一听到“箍碌锅”的吆喝声,撒腿就往家里跑,边跑边喊“箍碌锅的来了,箍碌锅的来了”。不大一会儿,从很多家里就拎出来破了的锅、瓢、盆,小孩子会自觉排队,当然少不了用身子撞着扛着,争个先来后到。
那时候我觉得箍碌锅的无比神奇,将铁的,瓷的,铝的,不管啥质地的硬家伙都能拾掇好。也记得母亲曾舍不得丢弃一口补了两次的老铁锅,只是源于早年时她与父亲被分出大家庭后,外婆看到自家女儿的灶房里几乎空荡荡的,就买了风箱、大锅、小盆的一摊东西,才能开始生火做饭。用旧物,念旧物,不舍旧物,只因往事夹杂着种种情感,都化作了物的包浆。
我曾笑母亲有钱了还爱过穷日子,她说饱年不忘馑年,才心里踏实。母亲用东西,真正的物尽其用。总说用趁手了,就不想换新的。她甚至很糊涂地说,东西也有年龄,不要嫌弃旧的,得让人家慢慢变老。用母亲的话,修补东西就像给老人配拐杖。
想到此处,低头,看到了我脚上这双皮鞋。八年了,已经去了补鞋匠那里两次,从鞋帮的脱胶到鞋底的磨损厉害加了鞋掌,就是舍不得让它退休,它陪我走过了不少风雨,怎忍心将它独自丢在风雨中?
对受了损伤的东西,总想着修,定是多情重情之人。





“心愉悦”微写作邀你同行
写作,是在家长里短、鸡毛蒜皮里寻找快乐,是在懊恼沮丧、疲惫不堪中依然心向美好。微写作,你也行!一个人会茫然会懈怠,会忘了初衷。加入我们,一起前行。学习人群:热爱生活并渴望表达者(只接收成人)。学习方式:微信群分享,每天十分钟,感受细微捕捉美好,快乐并滋养自己。学习费用:年费1000。
愿您从“心愉悦”出发,遇见越来越美好的自己!
联系微信:dx709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