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产品经理,月薪都过2万了
专栏作者/六小西
说人话,做正事,爱思考,懂谦卑的医药圈怪咖。
对新晋产品经理来说,常常感觉迷茫,因为他们要面对很多个“第一次”。
第一次要独立负责一个产品的推广,大到产品定位策略,小到物料设计制作,都要全权管理;第一次独立负责一个项目的设计执行;第一次甄选供应商;第一次与公司内部其它部门合作;第一次面对销售咄咄逼人的挑战......
如何很好地胜任新的角色,让众多第一次都有一个漂亮的ending呢?我想,三个关键的视角转换值得一试。
他人视角
所谓他人视角,就是俗称的“穿着别人的鞋去想别人的问题”的能力。
产品经理需要合作的对象非常多,在不同的项目上,不同的阶段里,不同的场合,需要形成一套有效的共情方法。
很多人以为共情就是说句 "我很理解你“ 这样的客套话。但实际上,他人视角的获取并不容易。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习惯性的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揣度他人。
真正的他人视角产生的共情,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去找到合作的切入点,并规避天然差异带来的争端,从而抓大放小求同存异,推进合作朝着一个有效率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那么怎么才能穿上别人的鞋呢?这是需要你放弃预设立场或是根据主管臆断猜测对方动机,真正试图去了解对方所处的境况,包括他的目标和期望,他的挑战与压力,他的盲点与局限。
新手管理者常常陷入一个误区,就是供应商或者合作伙伴不值得信任,然后就摆出十分警惕的姿态,事无巨细挑战一番,从价格到流程,吹毛求疵。其实到最后,伤害的是彼此之间的信任。
失去信任的合作,欺骗是防不胜防的,最后,双方都会被拖垮。合作,不是去展示自己有多精明,而是要展现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事实上,并不存在绝对的甲方、乙方,绝对的发号施令者与执行者。一旦合作开始,大家其实是利益共同体,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推进项目进展才是终极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他人视角,做有效的相互配合和一定程度的妥协,对项目是极好的。
终点视角
产品经理常常被要求创新,比如项目的改进,抑或是模式的彻底颠覆。可创新就意味着无现成模板,无路径依赖,只能从现有项目的蛛丝马迹中,顺藤摸瓜,慢慢构思酝酿出一个惊世骇俗的大项目。
所谓终点视角,就是在孵化阶段的时候,就能在脑中构建出一个项目最终落地开花的大致样貌。这个样貌越清晰,细节越丰富,那么倒推到设计执行阶段的时候,很多环节和准备工作就能考虑得越周到越具有操作性,最终项目成功的概率也越高。
但很多时候,新晋产品经理只是在脑子里记住了老板关于项目愿景的只字片语,比如要突出品牌力,要有更大的影响力,要跟竞品有区分度,要有记忆点,但这些都只是类似于口号的粗浅概念,如果缺乏在脑中对这些概念反思倒推解构而后重新构建的能力,那么就很难想象这个产品经理能成功完成这个项目。
终点视角,其实就是从现实环境到最终目标的全程想象力及构建能力。
如何做呢?从多问自己“然后呢” 开始,从停止喊口号开始,从对所有概念性的理论保持警惕和反思开始。
旁观者视角
产品经理需要反省,而且是时刻反省。要跳出自己的框架来观察自己,审视自己是否有观念误区或者信息盲点。
或许你已经在之前的工作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可能正是这些经验让自己成功晋升产品经理。所以,通常会刻意将之前自认为有用的那些工作习惯和思维模式固化下来,以期待更大的成功。
利用经验没有什么不妥,只是职位角色改变,环境的改变,任务的改变,以往的经验是否仍然适用需要认真思考。
其实最重要的,不是经验,而是要掌握积累经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被过往束缚,但同时又能利用一个合理的方法论和科学的路径,迅速适应新的任务与环境。
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旁观者视角对自己进行诚实而痛苦的反省。过程不会令人愉快,但非常有必要。
怎么样,新晋产品经理们,拿出勇气和智慧,尝试做出改变吧。
文章声明: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