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P.E.T.父母效能训练》第二章

今天继续阅读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的著作《P.E.T.父母效能训练》第二章:父母是人,不是神。

这个章节主要讲一个观点——父母是人 ,因而会犯错,有局限性,拥有真实的情感;两个概念——接纳和问题归属。

关于父母是人的概念,我们都知道。但真正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会因为自己是“父母”而在孩子们面前不能展露真实的自我和情感,甚至表现出自己的弱点?或者说,即便我们表现出来后,也会有愧疚感?比如当我们无法无条件接受和容忍孩子,没有办法对两个孩子一直公平公正的时候,我们是否会自我谴责?

真正认可这个观点,才能做到书中提到的“接纳”和分析“问题归属”问题。

“接纳”的对象是孩子的行为,即孩子所说的所做的,而即便是同一个孩子的同一种行为,父母对此的接纳程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接纳程度的变化,戈登博士用了“行为窗口”的可视化图表来解释。

(《P.E.T.父母效能训练》p12)

接纳的范围会随着父母的情绪、行为所发生的环境(例如家里来客人时,你平时可以接纳的孩子的餐桌礼仪就不接纳了)、不同孩子(比如A这样做你觉得可爱,B这样做你就接受不了)等的改变而变化。因此,接纳并不需要前后一致,父母也不必要建立“统一战线”,如果硬要保持前后一致、父母双方一致,那么就会产生“虚假的接纳”,也就是语言上接纳,内心却没有真正接纳,而孩子很容易从父母的非语言信息,如表情、神态、身体语言、手势等去读取父母的暗示。经常对孩子行为进行虚假接纳的家庭,孩子不确定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到父母真正的接纳,因而会不断地去试探(父母眼里很可能是挑衅),会焦虑,会缺乏安全感。

因此,身为父母,我们首先要接纳自己的真实情绪,要有在孩子面前展现自己真实想法的勇气,做真实的父母。

第二个概念,涉及到的是问题归属原则。

这里的“问题”指的是谁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问题就属于谁,谁就负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责任。弄清楚问题属于谁为什么重要呢?因为不同的问题归属,需要用不同的技巧和方法去解决。比如说孩子不喜欢自己的老师,这是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问题就属于孩子。父母要做的是使用“倾听技巧”(关于这个概念,第三章会有讲述),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行为窗理论和问题归属理论,都是效能训练的基本概念,对于实操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真正理解,并不断运用。今天不理解,也不要紧,因为在后面的章节中,会有更多的案例来帮助我们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