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友运用三方姜连汤加减治愈癫痫病一例
李某某,女,37岁,广东佛山人。职业:护士。2014年12月29日 初诊
主诉:癫痫十多年,术后频发作。
现病史:不定时常发眩晕,继而意识模糊,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初发于2002年,经广东佛山人民医院头颅ct显示为先天性脑动静脉畸形,拟诊为原发性癫痫, 予抗癫痫治疗效果不佳,于03年12月再次头颅检查提示:左颞、顶枕部血管迂曲畸形,逐分别于03、04、06年多次行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术(介入),并给予口服抗癫痫药物,后因效果不佳又行介入术及三次伽马刀手术。十多年来发作频繁,痛苦不堪。
刻下症:除癫痫反复发作外,头昏目涩,颈肩僵硬,背部酸胀难受,肢体怕冷畏寒,晨起流涕,时有胃胀,胸胁胀痛,惊悸、烦躁,无汗,乏力,面容焦虑,月经可、二便可。
诊:六脉弦而微数,舌红苔白而略腻,舌下静脉紫暗。
按六经,太阳、少阳经辨证施治:
拟方:葛根60g 麻黄10g 桂枝30g 芍药30g 炙甘草20g 柴胡60g 黄芩30g 制半夏20g 党参50g 茯苓20g 大黄15g 龙骨30g 牡蛎30g 防风20g 枳实15g 厚朴25g 槟榔10g 生姜30g 红枣10枚。七帖,十四天。
2015年1月25日二诊
诉:发作次数减少,发病过程时间缩短,自觉精神较以前好,诸症减轻。
拟方:守上方加减,十帖,二十天。医嘱:西药渐停,避风寒,调饮食,畅情志。
后续每隔二十、三十天不等,前来复诊。
至2015年6月20日再诊:进入2015年以来, 从未再发病,面色明润,精神好,体重增加了十来斤。
观其形神,查其舌脉,病已告愈。
本案小结:本案患者西医按原发性癫痫行十次介入、三次伽马刀手术治疗而效果不佳,病人不堪其苦,逐来寻中医治疗。
根据刻下症头昏目胀,颈、肩、背部酸胀,肢体怕冷、流涕,可辨为太阴经病、 兼表证长期携带。胸胁胀、满而痛,惊悸、烦躁,可辨为阳明轻度腑证,少阳邪气有余,乃典型柴胡龙骨牡蛎汤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龙骨牡蛎汤主之”。笔者认为,此方按仲师原意应为治太阳病过经、或误下 而致邪气入里,引起胸满烦惊、谵语;或少阳本已受邪日久,太阳、阳明过经之邪气又传少阳,少阳为小阳,难以承受三阳之邪而发为上述证候。观其脉证,故投葛根汤、柴胡龙骨牡蛎汤,又虑患者满胀,久病邪实轻度腑证,兼方小承气。
病已告愈,病患全家感激涕零,本案再度体现仲景之学,六经之道,实为医者临证必修。从多年临床中体会到,促进传统医学的进步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应当有二:一是医者的仁爱之心,为患者解除痛苦是原动力;二是医生求知的欲望是助推器。笔者近年来接诊了一些癫痫病患者,才知道他们的痛苦不是常人能够体会的,因此我探索运用六经辨证的思维对癫痫的治疗,同时在诊治经验的积累中感悟到,顽固性癫痫病在六经辨证中能够找到很好的答案。
癫痫——是现代医学给它的命名,俗称“羊角风”或“羊癫疯”。西方医学认为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性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常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流涎沫,肢体僵直,抽搐颤动。本病的发病率较高,在中国已成为神经科中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病。
从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来看,癫痫病相当于中医学的“痫证”或“痉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云:小儿痫证类痉惊,发时昏倒搐涎声,食倾即醒如无病,阴阳惊热痰食风。意思是痫证类似惊风、痉风,发时昏倒抽搐,痰涎壅盛,气促有声,与惊痉二证相似。
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口噤切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历代医著对痉证也多有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曰:口噤不开背强而直,如发痫状。在《医林改错》一书中,王清任又提出了气虚血瘀可以致痉。
由此可见,历代医家对痫 、痉之疾病各有论述。笔者临证中接诊此类疾患,多以痉病论治,每从六经入手,多获良效。《伤寒》、《金匮》皆经典之作,六经辨证贯穿其中,经典乃千古之法,不可超越但可延伸,所以多年来我养成了“临证若困疑,开卷寻经典”的习惯。《金匮要略》中仲师置此病为杂病之首,明确了外感可发为痉病,有汗为柔痉无汗为刚痉。参照仲师学术思想,笔者认为此病临证应首辨六经、次辨病因相结合,辨六经多从太阳、阳明、少阳辨起;辨病因可概括为:风寒束表、湿邪犯表、实热雍盛、产后血虚、阴亏筋急。从六经立法,当解太阳、清阳明、和少阳;从病因立法,可解表散寒、驱风逐邪、泻热荡腑、滋阴生津。方药常以括蒌桂枝汤、葛根汤三承气汤、大小柴胡及柴胡龙骨牡蛎汤、复脉汤等。
以痉病预后而言,又分为易治、难治、不治。风寒袭表、湿邪犯表者多太阳受邪致诸暴强急。风湿寒邪客于表,致腠理闭塞,营卫郁遏,故发热、恶寒、无汗,项背强,经脉挛急,或口噤不语,因病势紧急强硬,故名刚痉。《金匮》曰:“太阳病··· ···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金匮》又曰:“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此刻无论刚柔,病程短,邪未深,皆为易治。若三阳邪气不解,入腑化热,或燥实痞满,津亏液耗致筋脉失养,拘挛而急,故其证见口噤齿切,脚挛急。《金匮》曰:“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切齿,大承气汤”。此乃邪陷于里,痉暴强急,多为难治。若太阳、阳明、少阳皆误,致病入三阴,或因误汗误下损正气,邪反盛,病亦急,或三阴经因他病亏败已久而无力抗邪,致本病发病日久,缠绵难愈,甚至携带终身,多为不治。痉病在三阴,医圣仲师未明言方,医应按随经随证之法而求拟方药。如施颐养三阴兼除痉之法,亦可为此痉病立方。可参《金匮·妇人产后病篇》治产后中风之“妇人产后失血中风,冒昧不知,遗失便利”之小续命汤方或大豆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