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名家】清雅秀和 平淡从容 ——江允功书法艺术浅述
清雅秀和 平淡从容
——江允功书法艺术
季永
蚌埠地接南北,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素有“淮上明珠”、皖北重镇之誉。自开埠百年以来,蚌埠挟淮河水运与津浦铁路交汇之地利而顺势崛起,沿淮和津浦铁路线周边地区各类移民不断涌入蚌埠,繁华的街道商铺林立,各色招牌、广告给这座新兴城市带来别样的文化景观,也为本地书法家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而回顾民国至建国后蚌埠书家,江允功先生堪称代表。
江允功先生像
江允功(1913—1995),字智清,号荆山愚公,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农工党党员。先生祖籍歙县,后家族迁居怀远县城。12岁时,其父将他送至蚌埠吴小街拜老中医吴献南先生学习中医,暇时兼学书法。至20岁时,江允功不仅谙熟医道,书法也已在当地颇有名气。
八十年代蚌埠老街景
1949年蚌埠解放,江允功先生以悬壶行医为业,间以临池鬻字。他遍临历代名家碑帖,书艺日渐精进,名亦渐起,常有商家店面请先生书写招牌。江允功的书法兼融碑帖,工稳厚重,颇适合牌匾题字的需要,故深得蚌埠各阶层喜爱。文革后,先生焕发艺术青春,书艺益精,逐渐形成自家风格,成为淮上书法一代名家。
2016年,在江先生去世21周年之际,蚌埠市博物馆举办了《江允功先生书法遗作展》,展示了其不同时期创作的各类作品近百件,其生前使用的文房、印章等亦同时展出。展览作品分别来自博物馆馆藏,以及先生家属、门人及社会各界提供。记得我专程去禾泉农庄拜会江允功先生哲嗣江田兄,得观江先生多件遗作及遗物;江允功先生故旧、淮上区企业家书法家吴若峰先生送来其珍藏的江允功为吴氏家族书写的楹联作品;江先生门人和学生王少恒、朱陈慷慨支持提供了珍藏多年的江允功书法作品。这是博物馆新馆落成后第一次为蚌埠已故艺术家举办展览,也象征着市博物馆(美术馆)“蚌埠近现代美术书法研究课题”的启动。展览全面展示了江允功生平及艺术面貌,为研究其书法创作成就以及蚌埠近现代书法发展史提供了珍贵资料。开幕当日,蚌埠各界人士来到博物馆展厅观赏江先生遗作,众多书法家聚首座谈,大家一起追怀江老,也回顾着那些老蚌埠的文化往事。
蚌埠市博物馆江允功书法展
江允功赠吴若峰五言联
江允功自二十岁学成之后,一生行医习字数十年,虽历经社会变革动荡而从未间断。其书法博涉多家,兼融碑帖,用功至勤,所能得见之碑帖均临习无间,故留下大量日课作品传世。先生生逢民国,学书自然受到碑学影响,对甲骨、金文、石鼓、小篆、汉隶、魏碑等古体能够溯源探奇,积学数十年,功力深厚,书来游刃有余。同时,先生还兼善帖学,观其临赵孟頫、文征明作品,气息渊雅,笔法流畅,毫无习碑者板结之弊,令人赞叹。
做为江淮地区书家,应是受到皖人清代大书家邓石如的影响,江允功亦兼善各体。其尤喜书写四体书条屏,有时甚至增加到六体书,于是甲骨、篆、隶、楷、行、草各体书法同时在一个空间呈现,给人以丰富而和谐的艺术享受。
江允功书五体条屏
先生自幼饱读诗书,又深诣岐黄,内心世界与书法境界达到了高度契合。品读其书作,每每折服于那一份独特的雅静气息,与时下喧嚣的尘俗气迥然不同。这除却先生数十年临池不辍的笔墨之功,更是平生行医读书所形成的人格气质的呈现。
江允功楷书忍拓片
著名书法家刘子善先生曾以'清雅秀和'四字评江先生书法,可谓深合旨趣。著名学者、书法家杨士林先生以司空图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的诗句来移赞江先生书法,亦十分贴切。此皆知者之论,然而其在安徽近现代书坛的影响力尚未足够彰显。
杨士林先生题词
江允功生性淡泊,待人和善,一生以医术和书法服务社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其书法虽已渐有市场,而先生仍然坐堂行医,不改本色。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还是学生的我因喜爱书法而仰慕江老,听说他在纬二路的万春堂药房坐堂行医,于是数度骑自行车到药房处,但终因年少羞怯,未敢入内拜访。每见药房内确有一位白发体胖的老者安静端坐,想必定是江先生了。
江允功先生在医学上的成就也非常精深。蚌埠自清末兴埠以来,便有儒医世家吴若昆、吴若奉兄弟在淮河北岸小蚌埠挂牌行医,至民国时期中医从业医师逐渐发展壮大。江允功即拜吴献南先生为师,后长期坐诊于水上卫生院、万春堂药房等处,成为淮上中医名家。(见《蚌埠市志》卷二十四医疗卫生1116页,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对于以儒家“修齐治平”思想为道统的读书人来说,治理社会的“官”与调理身体的“医”有着特殊的联系。如傅山等便兼善医、书。江允功出生书香之家,身处动荡年代,性格内敛的他选择读书行医或是一种必然。
江允功百寿图
江允功医术深得淮阴派中医真传。我曾收藏有先生于1964年以蝇头小楷抄写的自撰中医著作《温病条辨方义歌括》一册,其自序云:“《温病条辨》一书,为淮阴吴瑭鞠通先生所著。其立法精奥,措词简明,迨仲景后一大杰作也。自是书出,于伤寒温病两大法门,燎如指掌,辨析无遗......余亦有鉴于斯,乃不揣固陋,黾勉成编,遂照温病条辨原文,按次编为歌括。”书中保存了医歌二百三十首,附医方十六首,对中医温病临床具有重要价值。其在自序中又写道:“我国自建国以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医学进步,亦一日千里,人民健康,更自强不息,实为我政府对祖国医药遗产,竭力发扬,对青年医学成就,积极栽培,始克臻此。......兹为响应政府号召,适应当前需要,便利中医学者,特为是编,俾学者对温病堂奥,开一捷径,对社会主义建设前途,聊亦小补云尔。”言辞之中,充满了对祖国医学遗产之珍视,和对人民健康之关切。书成之后,江先生将之无私呈献给市卫生局,惜乎种种原因未能出版或影印。好在遗墨尚存,以俟后人。
江允功《温病条辨方义歌括》册一
江允功《温病条辨方义歌括》册二
江允功先生八十余年的人生岁月,见证了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时代风云,和皖北这座交通商埠的繁荣兴盛。数十年里,先生笔墨功课未见停歇,其笔下的篆隶魏碑少了些刚猛,而赵董行草则添了些厚重。时光和阅历默默注于毫端,字也随着他一起褪去浮华而归于本朴。
先生晚年欣逢盛世,书名日隆,求书者众。而他总有求必应,不吝笔墨。对于本地学书者求教,先生也和气待之,谆谆教导,后辈蚌埠书家中受益者良多。
1984年值先生74岁,也是蚌埠市书法家协会成立五周年。市书协举办金石书画展览,先生欣然赋诗一首,并挥毫创作参展。今日再次拜读诗翰,让我们对江先生看似平淡表相之下的襟怀与风骨,不觉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江允功自书诗轴
诗云:
虚度光阴七四年,未能建树愧何言。
东隅已逝心犹奋,两鬓虽衰志未泯。
术奉岐黄缘济世,法尊羲献为承先。
前途虽是黄昏近,夙愿难偿敢息肩?
时辛丑孟春月于蚌埠市博物馆
审核|时昭旭
编辑|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