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会!我不是ADHD"

小亮是苹果妈妈的学生,这个孩子刚上学就表现不好,上课不守纪律,坐不住,和同学打架,这让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一度被怀疑是ADHD,但小亮去医院诊断却不是。对于这样的检查结果,小亮妈妈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是小亮尽管调皮,但和ADHD孩子不同的是没有很多情绪对抗问题,每次妈妈批评他时,他很善于转移话题,并不会在这个话题上继续辩论下去,妈妈即使想发火,但经常被他那些“神逻辑”弄得哭笑不得,母子关系并没有太多对抗。

苹果妈妈观察小亮的进步是从一年级下学期才有起色,听课的专注度比刚入学时要好很多,对于学习的兴趣也浓厚了,小亮妈妈也觉得儿子有变化,那么为什么班里有的调皮好动的孩子没有太大变化?而小亮却朝着良性发展,医院的诊断是准确的,如果他是ADHD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会自省吗?当孩子从幼儿园转入到小学是个分界线,普通孩子也会出现不守纪律,没有作业概念,书写困难,但这些状况会很快就有改观,大多数人一个学期就完全适应了学校和幼儿园不同学习模式,但ADHD如果没有经过治疗却要延续这些“坏毛病”。从学习方面看,小学三年级显然是个分水岭,苹果妈妈认为在这个阶段,普通孩子和ADHD孩子在数学这门课学习能力开始分化,ADHD面对复杂的计算,大应用题的理解出现了困难,普通孩子却能够很快适应教学要求,小亮在三年级时,从数学卷面看,字迹更加工整,粗心错误减少,每次都能考到满意的分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也更促进了学习动力。

“调皮”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很容易被认为是“多动症”,但这种好动并不可怕,相反更能促进孩子的心智发育,家长错误打压批评会影响孩子学习兴趣,而对于真正ADHD孩子如果认为只是一时调皮,无需治疗,随着年级的递增,学业困难基本都会遇到,但也存在高智商ADHD ,学业不受影响,我曾经在文章中写过的苹果妈妈班里的小郭同学,尽管经常考试班级第一,但老师却不喜欢他,自控力问题不解决同样也是让人头疼,对于ADHD孩子的教育需要不断探索合适的方法,当孩子遇到学业困难时,家长需要帮助寻找突破的方法。计算问题,文字理解问题,书写问题,情绪对抗问题经常是混合在一起的,家长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摸索经验,不断调整策略,药物和家庭,学校教育配合缺一不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