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县台城村 种槐又刨槐的背后
去年我初来乍到,看到安平县台城村绿化的不错,地里到处是树木,不过和我们村不一样,我们村地里果树多,路边杨树多,这个村地里大多是国槐树。
国槐树被农民拉的横平竖直的,一行行,一趟趟,很是美观漂亮,当然也有个别的地块槐树长的横七竖八,乱蓬蓬的。
我有时候去地里去,和当地的农民攀谈起来,才知道有的槐树十几公分粗的能卖一二百,甚至三四百块钱,其实,除了要拉枝抻直比较麻烦,一般像锄草浇水,相比于别的庄稼,比起棒子麦子,管理上也相对简单一些、
其实,农民比谁都心疼地,本来土地就是民之父母,一家老少吃穿都靠二亩地,可是,现在这些年种地不挣钱,种经济作物也挺麻烦,再加上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去了,家里剩下的五六十岁的上年纪的人,种地力不从心,于是,从 六七年前开始,安平台城和周边一些村庄开始种国槐,几年之后,还真有的靠这个发了小财,一户引得百户种,台城村是这样,我想别的村庄也应该是这样。于是,几年之后,村里地里到处是槐树,别的庄稼就很少见了、
但是,物以稀为贵,也许是上些年,国家园林道路绿化多,用槐树的地方多,这两年,建设的差不多了,于是,槐树价格就降下来了。
这不,还是疫情期间,我看到地里到处是挖掘机在刨树,锯树的声音不绝于耳,地里的槐树倒了一地,外地的汽车来的不少,也有的把槐树刨了,没有人要,胡乱堆放在地里。
这件事让我想起,早些年我们村里不少人家看到桃价高,纷纷种桃树,桃树多了,桃子价格贱了,人们又大量砍伐桃树,别的作物也差不多,于是,农民在种种刨刨,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中徘徊,这就是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
其实,写这篇文章,是我看到了深州一户农民种植国槐,无人要,求助电视台的事情,记者报道说:3月是植树的好季节,家住深州市辰时镇郗家池村的李刚强夫妇却望着家中苗圃犯了愁,究竟是怎么原因让他如此发愁呢?
原来李刚强夫妇多年来一直在村里种植果树,但是因为年龄越来越大了,管理果树感觉力不从心,于是便将果树更换成了精品国槐,本想国槐好管理经济价值又高,却没有想到如今遭遇到了滞销的问题
哀民生之多艰,作为半个农民,半个文化人的我来说,看到这个状况,也是一声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