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新娘上轿,假哭真笑”,啥意思?为何新娘要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简而言之,便是通俗易懂的语言,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口口相传流传至今的,别看俗话通俗易懂,但是言简意赅,每个俗话,都是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一种反映,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俗话来自于生活,所涉及的范围,也极其广泛,人们常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是人生的大事,为三大喜事之一,就有这么一句俗话,就涉及婚姻的,叫——“新娘上轿,假哭真笑”
俗话说:“新娘上轿,假哭真笑”,啥意思?为何新娘要哭?
在古代的婚礼上,人们很讲究形式,整个婚礼流程中,有一个环节,是新娘要哭。这一环节,叫“哭嫁”,即使时至今日,在一些农村,也会保留“哭嫁”的习俗,有人就纳闷了,结婚是喜事,为何新娘要哭呢?
有一种说法,认为人间的喜事,会招来“妖魔鬼怪”的嫉妒,因此,新娘“哭嫁”,其实是一种障眼法,避免“妖魔鬼怪”们的嫉妒,当然,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并不足以为信。
其实“哭嫁”的原因,还被记载在古籍《周易》和《礼记》中。
先说《周易.爻辞》中的记载:“乘马斑如,泣血涟如”,这仅仅八个字,说得是一种野蛮的行为,那便是“抢婚”,“抢婚”比三国演义中记载的曹操和袁绍去偷新娘,更加不道义。
“乘马斑如”指的是马寇,依靠武力,抢夺民间的良家女子,而被抢夺的女子,命运悲惨,她们并不愿意嫁给马寇强盗,因此伤心而哭,也就是所谓的“泣血涟如”。
再说《礼记·曾子向》中的记载:“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礼记中说的是嫁娶双方,嫁女儿的,要三天三夜不熄灭蜡烛,来表示思念女儿,而娶妻的,也要三天三日不可奏乐,来表示同样陷入悲痛之中。
虽然说,古代是男尊女卑的社会,但是,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父母的心头之肉,多年的养育之恩,多年的情感割舍不掉,嫁出去的女儿,又如同泼出去的水,虽然结婚时喜事,但是也意味着子女长大,各自为家。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即使时至今日,女儿嫁出去了,在平时在坚强的父亲,也会痛哭流涕。
无论是《周易》还是《礼记》,都是很古老的书籍,一部来自于先秦,一部来自于西汉,其中都有记载“哭嫁”,由此可见,“哭嫁”这一形式,是由来已久的。
那么新娘子哭什么呢?有一种说法,叫“两骂五哭”,两骂很多人也许有所耳闻,在结婚时骂男方、骂媒婆。而五哭,则是哭新娘自己、哭新娘父母、兄弟、姐妹和嫂嫂,简而言之,就是哭与娘家人离别。
说了这么多,俗话“新娘上轿,假哭真笑”就很好理解了,它指的是“哭嫁”这一种形式,外人看来,新娘表面上哭,心底里是笑,其实不然,结婚是悲喜交加,喜的是大喜日子,找到了意中郎君,悲的是要与娘家人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