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乡村记忆——学打席
乡村记忆——学打席
文/同龄人
我家北院有一位近房叔叔,名叫马凤芝,我喊他“凤芝叔”。他会打苇席,我和与我同岁的小四哥一起跟着他学打席。一开始得先学习刷苇子,破蔑子,轧蔑子等准备工作。刷苇子,就是把芦苇上的叶子全部去掉,根部和苇梢也适当截去一点;剖蔑子,就是用三铳子(专用工具)把芦苇剖开成三瓣或者两瓣,这里有一定的技巧,必须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轧蔑子,就是用石磙子把蔑子轧扁轧平。并且要把席蔑子分成大、中、小号(分别用于打大、中、小号席),用小绳从根部捆成捆放在屋边以备用。
打苇席一般有三种规格:1、丈五席。即一丈长(3.33米)、五尺宽(1.66米),粮站或供销社收购盖大仓顶用;2、四六席。即四尺宽(1.33米)、六尺长(2米),又叫“二铺席”,一般用于铺家庭大床,可以依据大床的实际尺寸而定;3、独身席。顾名思义是铺单人床用的,长六尺(2米)、宽三尺(1米),也可以依据小床的实际尺寸而定。
打苇席一般是在室内作业,必须要有足够的空间。那时候农村房屋是3.3米开间,宽度4米左右,最少需要两间屋(长6.6米),三间屋(长10米)宽绰些更好。并且室内陆面要平整,最上面铺上一层沙土,再用石磙轧实。因为打席人的手要贴近地面抬起席蔑子,沙土地面相对柔和一些,不欻(音chua)手。
初学打苇席,要按照席的规格在平地上量好尺寸,划一个长方形的框。打席要从中间起头,先拿二十几根长蔑子,两搭头顺着对角线依次平摆在地面上,两边蔑子的根部要超过边框约20厘米长,够撬席边反折过来用的。然后按照“抬二抬四死压三”的口诀打席。一根席蔑子根在这头,另一根席蔑子根在那头,还是两搭头,根也要超过边框20厘米长,这样就起成一个菱形的开头。起好头之后,可以朝着四个角的方向依次轮流打。快打到席边时要压六七根席蔑子,形成一条宽8——10厘米的双层空间,留着撬席边用。这条空间之外是席边子,打席边子的口诀是“抬三压三”。
学打席第一难是起头;第二难是“成拐”,就是打四个角;第三难是撬席边。撬席边时,要把大席翻过来,先在席的周边喷洒一点水,以致席蔑子柔韧不容易折断。打席者一只手拿着撬边刀(专用工具)与地面划的框边线对齐放平,另一只手把席的毛边慢慢折过来,用撬边刀把席边蔑子的根部插进预留的空间里,再用木榔头(专用工具)捶席边,把对折后的席边捶扁平。这样依次把周边的席边撬好后,一条席就打好了。如果在春季的长天大日里,并且各项准备工作都已经提前做好了,一个人一天能打一条丈五席。我记得,当时一条丈五席卖五元钱,能赚2元工钱。
作者: 马香俊;灵璧县科学技术协会退休干部;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资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