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赝品戏单的背后

魏宇澄

2020年春,逢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人们都几个月闭门不出。各种戏院、剧院等公共场所也都关了门,像我这样的戏迷,是看不了戏了,便在家里上网浏览起了老戏单。我从网上购得的第一张老戏单,便是这张小纸片,如今具体价钱已记不清了,大约几十元吧。因为不懂,经在家与懂京剧历史的老师,以及懂书法、印章的朋友之间互相发图闲聊,这张小纸片最后被“专家会诊”为一张赝品戏单,里面错误不少。然而虽是赝品,聊天过程中,我却发现它错误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点,甚至都是多不为今天的人们所熟知的。故而今天写成此篇小文,讲讲戏单,与读者们分享戏单里饶有兴趣的小知识。

购得戏单的正面

首先,概括地说说我的老师给我讲戏单。“戏单也叫戏报。早年间唱戏,基本没有广告,多是事先一天将第二天的主要戏码的'砌末’或道具的一两样,悬于戏园子的大门口,比如演《八大锤》,在大门口放一对双锤等。堂会戏则讲究一些,会按照主家点好的戏码,预先写在一个折子上。

后来市场繁荣,戏院多了,为了招揽观众,各戏园子就都在大门口悬挂或立起'水牌子’,有专人书写。写'水牌子’也极有讲究,由于牌子不大,就要充分利用空间,便将演出的大轴、压轴和排在倒数第三的中轴戏写在突出的位置。

如果有大牌演员主演,那么人名比戏名就更为重要了,一般放在极其突出的位置,演员姓名的三个字成正三角形排列,上面写姓,下面从右至左写名。

纸印的戏报则多用木版印刷,那就十分讲究了。用预先刻好的木版,印刷若干张,那时的数量不会太多,一两百张足矣。这种戏单大多不要钱,由领位茶房随茶水、小食一并送到。这指的是包厢和池座的方桌,但如果招呼茶房索要一张,一般也不会遭到拒绝。纸印戏报的格式与门口水牌上基本一致。

一般普通营业演出,有的是没有戏单的,仅用石印甚至是铜版刻蜡纸后油印,大多也是不收费的。后来有了铅字印刷,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就渐渐取代了木版印刷的戏单。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之前,戏单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都是用得普通白报纸,单色印刷。

直到80年代以后,戏单逐渐豪华起来,有的用铜版纸印刷了。80年代后期,更出现了彩色铜版纸戏单,也开始收费了。戏单、戏报应该说是戏曲史的重要佐证。”

二,就购买的这张戏单而言,戏单的正面反映的是一个民国时期的票友戏单,存在几个问题:1、票友演出,男性确实是在姓氏下面加个“君”,以区别职业演员。女性则写某某小姐,或某太太。这张戏单虽然是按这个处理的,但是格式不太对。2、票友演出为娱乐,除偶有加在班社中“票”一出外,一般不会卖票要钱的。

3、这张戏单的时间写的“七时”更为可疑,那时习惯用“七点”,很少说“七时”。并且那时多用“礼拜几”,不过也有“星期几”这么说的。4、票友演出,戏院不会出广告。场地费用都要票友们自己掏腰包。5、这张纸从左向右的这种写法也是不规范的,完全就是现在胡写为之。6、纸张、铅字印刷都不是那个年代的东西。

三,再说说这张戏单背面的印章。这张戏单使用了蓝色印泥。在书画作品中,极少用蓝色印泥。蓝色印泥过去只用于丧事文书。还有国丧期间,不准用红色印泥,也只用蓝色印泥。如果收藏古字画的话,其上若有蓝色印泥的章,基本上可以断定:1、这印章一定是书画家自己的印。

购得戏单的背面

2、此字画一定是在国丧期间内所作,并且落款一定有确切日子。3、这字画还不能用红色印泥。如果书画上面有红色印章,那是别人后盖上去的。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国丧’这一提法,都是在民国以前,新中国成立之后,没有这样的说法和避讳了。

比如根据《京剧第一科班——富连成社研究》一书里记载:“清代制度,逢皇帝、皇太后、皇后、太妃乃至比较重要的妃嫔去世,都要实行所谓'遏密八音’的禁止娱乐政策,其中皇帝驾崩后的'国丧’禁演期最长,达27个月。国丧禁演是影响清代戏剧市场运转的重要外因,很多戏班、科班的解散或外迁,都与之有直接的关系。

1908年,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在24小时内先后去世,形成双重'国丧’,或称'双国服’。虽然这时已是清代末期,政府对禁演政策的执行有所松动,但仍有100天左右的完全禁演期,喜连成的许多竞争对手在'双国服’期间被迫解散……进入民国以后,共和体制的确立使封建时代带有专制色彩的'国丧’、'斋戒’等人为禁演政策不复存在,包括科班在内,诸多戏曲班社以更为自由的姿态发展。”

这里将这种丧事文书的知识延伸一点,有的人书信落款,会在名字下面加“期”或“功”。“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指服丧一年。“功”,分为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

比如晋· 李密《陈情事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又如明· 李东阳《刘益斋传》有:“生弥月而孤,族无期功之亲。”

另外,这方印章的“竹报平安”四个字,经过查阅资料可以看到,“竹报平安”出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棵,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北都,即唐代北都太原府晋阳城。童子寺,在晋阳城西的龙山,始建于北齐,是北朝隋唐时期著名的皇家寺庙。

纲维,寺庙中的司事僧,管具体事务的和尚。这段话得释义就是,北都只有童子寺里有一丛竹子,刚数尺高,主管寺院事务的纲维和尚每日都向寺院有关人员报告,竹子没有枯萎,很平安。后以“竹报平安”指平安家信,也简称“竹报”。

竹子也因此成为吉祥平安的象征。后来从除夕到上元节,把发明的纸卷的爆竹,家家户户燃放,意在驱邪避灾,祈福平安,故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或“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等诗句。民间吉祥图案则有画竹或儿童放爆竹,寓意“竹报平安”。这封印疑不会用在五月,更不会用蓝色印泥。“竹报平安”这句吉利话,应是春节时使用的。

讲到此,这张小纸片可以说错误百出,自然我是买到了一张赝品戏单。然而我却非常兴奋,因为通过它的错误,学到了很多知识。我高兴不已,打算收藏好这张小纸片。

我向老师表达了欣喜之情,老师欣慰而打趣地说:“你听说过中国有句古语吗?叫'堕甑不顾’。”我表示不清楚,最后老师的总结可谓为这张小纸片所带来的知识点锦上添花,“'堕甑不顾’就是说,你背了一个瓦罐子在背上,走路时听到身后'啪嗒’一声,无疑是瓦罐子摔碎了。

(0)

相关推荐

  • 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印章”

    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印章”

  • 花几十万珍藏的,有人说是赝品,大家给把把...

    花几十万珍藏的,有人说是赝品,大家给把把...

  • 张哲瀚单曲火爆程度超顶流,却被吐槽难听,全面发展失败了?

    本文由明星粉丝团作者吃糖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前一段时间和龚俊一起出演今年最火的一部古装耽改电视剧<山河令>在娱乐圈里面爆火的演员张哲瀚,在前天推出了自己的首支音乐单曲.而这一支单曲在q ...

  • 资料 | 《琼宫泪》,1949年云华剧团老戏单

    戚雅仙.傅幸文<相思树> 毫无疑问,这就是本期的<琼宫泪> 前几天竺派戏迷会会长@蒋小名 购入了一份竺水招[新]的[老]戏单,<琼宫泪>,演出于1949年下半年. ...

  • 17 张貌似普通的照片,背后故事却令人起鸡皮疙瘩!

    照片可以将时间凝固,让后人知晓世界的过往. 不过,对许多照片来说,你必须知道它背后的故事,才能真正感受它的魅力. 以下是 BoredPanda 网站收集的部分案例: 01 这位老人名为塔德乌斯,他手中 ...

  • 戏单︱劈波斩浪渡一遭

    来源:中华戏曲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推荐人 | 柯喃 夏季渐渐来临 一年也过了近半 虎豆感谢大家持续的 支持和陪伴 亲爱滴新朋旧友们 未来也请 一道开心聊戏看戏哟 越剧 · 云水渡 ...

  • 从老戏单看谭元寿的艺术人生

    谭元寿晚年与梅葆玖共演<龙凤呈祥> 谭元寿上海唱双出戏单 年轻时的谭元寿 京剧界向来看重梨园世家,而最著名的莫过谭家,从谭志道.谭鑫培,到谭小培.谭富英,再到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传了整 ...

  • 这张轰动世界的照片背后,藏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1954年,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周总理身穿黑色大衣.头戴礼帽的这张照片,引起了世界轰动,标志着新中国以全新的形象登上了世界舞台. 在这张照片的背后,还有一段 ...

  • 晋察冀一分区一张检阅部队老照片的背后故事

    与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有关的摄影干事前后一共有七位,1937-1938年是沙飞,1939年是罗光达("一分区史"记作罗功达),1940-1942年有三位:杨国治.李途.刘峰,1943年 ...

  • 吴小如:说说戏单

    (杜广沛收藏) 看戏不存戏单,是我平生一大憾事.周明泰先生根据所存和所见戏单,辑成了<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后来又续补了十年)可见戏单的文献价值.而我写文章则只凭记忆,难免挂一漏万或张冠 ...

  • 【小说】张道友/戏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戏  殇 张道友 当娘用右手食指戳着我的头皮,满目含泪,恨恨地说:"你这个不争气的冤家,都是看那梁山伯与祝英台惹的祸"时,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