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温馨的土墙老屋

温馨的土墙老屋

文/胡桃夹子



土墙草顶的老屋,承载着我整个童年和少年的记忆。

虽然三十多年过去,却因为童年玩耍于斯,少年成长于斯,老屋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土墙上剥落的墙皮,都已深深的印入了我的脑海之中。常常会带着涌动着的老屋情怀,在梦中穿越时空回到老屋,重温那童年的欢笑,少年的顽皮,每每醒来,枕头都会被泪水打湿。

当年,土坯房都是自己建造,可以说除了木工要请专业的,几乎人人都是“踩墙(土话垒墙)”、造房能手。谁家需要建新房子了,就会先请来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和一两个有经验的“能手”帮助建房,只管饭不给工钱,俗话叫:请“庆工”。

盖新房的第一步就是活泥垒墙。垒墙的泥先要活透活好(土里加上水,撒上麦草后,人上去用力的踩),然后这些请来的“庆工”,会将活好的泥巴用铁叉挑起来,递给那有经验的“能手”,那人也会用铁叉接过,从留门的位置开始整齐的码放,一层一层的往上叠加,直到一米五左右些的时候就会停下来,这在当时叫“一型墙”。

垒好一型墙,接着就是“刷墙”。刷墙的人,手持三股铁叉,从上往下,将多余的泥巴刷掉,以上下整齐一致为标准。

墙刷好了,在墙头要盖上麦草以防雨水淋着,一般放置两三个月,等墙体凉干结实了,才可接着垒“二型墙”。垒“二型墙”的工序和“一型墙”一样。待“二型墙”凉干后,就要垒山墙了。山墙是用事先备好的土块垒成,这山墙一样的要保证墙体上下一致,不能歪斜。

山墙垒好,木工师傅就会大显身手了,其它人这会都是木工的配角。第一步,上梁,将房梁吊上了墙头摆正放好,用两根长棒交叉顶住,接着就是上“脊棒。

过去上梁有讲究,一要放炮敬天地,敬鲁班祖师,二要贴红纸喜联,三还要撒“梁馍馍”和喜糖,让邻居大人和孩子来抢,场面非常的热闹喜庆。

房屋的喜联内容有传统的,如“鲁班问梁何日上,太公答曰此时吉”。也有新编的,如“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不忘共产党”。正中间的房梁上还要挂“吉星高照”红布条幅,以示吉祥。

建房的檩条是木匠师傅早就理顺好的,这时候会一个个的用绳子吊起摆在梁上,木匠师傅会仔细的把每一个檩条摆平放妥。下面的程序就是“卡笆”(用秫秸秆或芦苇捆扎成拳头粗细的把子)”,卡好笆,接着就是上泥缮草。从屋檐开始先在笆上抹上稀泥,然后就把事先准备好的麦草敷上(即缮草),待房子两面的麦草缮到屋顶就需要上泥压顶,俗话“压脊”。

压完顶,泥匠师傅会在屋顶的两端,整齐的向外倾斜着叠放几块青砖,名叫“望(旺)砖”。“望”豋高望远,“旺”兴旺发达矣。

别看盖的是几间土坯草顶房,在那贫困的年代,可算是大事一件。有句土话可以说明盖房子有多废钱:盖好三间房,三年吃菜糠。还有一句说得最形象:对人不睦,劝人盖屋。

建了新房要摆酒席庆贺,亲戚朋友都会提酒来贺喜,俗话叫“刷檩”,“压风”。那会建房子是大事,谁家建了新房子,会惊动一个庄子,大家都会来给主人道喜。不像现在,大家都富裕了,即使你家盖了六层楼,也没几个人稀罕。

房子建好,接着就是“泥墙”(给房子的里外墙抹一层用麦糠活的泥)。“泥墙”是为了使房子更加美观漂亮。

现在看来那土墙老屋虽然土气落后,但在当年可是人们遮挡风雨,冬暖夏凉又温馨的家啊!

盖好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主人多会瘦掉几斤肉,但心里的高兴是自不用说了。你看他没事就会围着房子转两圈,一会又跑到屋里这瞧瞧那看看,就像欣赏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渐渐的富裕有了钱,扒掉老房建新房,已成不可逆转的社会趋势。新房子自然时尚,洋气,住起来也更加的舒适,但是那住了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老屋,却随着岁月的逝去,已经住进了我们的心里,矗立于我们的心头了。

这就是难忘的记忆,这就是乡愁!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俗学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宿州市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一级作家,灵璧禅堂湖人氏陈长柱先生

(0)

相关推荐

  • 老关东民居24墙37墙及女儿墙

    在过去的老关东地区,老百姓家里住的民居都是泥草房子,这些房子经不起风吹雨打,经常是西倒歪斜,而且年年还得用黄泥抹房子,起房盖抹碱土,很麻烦的.即便这样,房子里还会冬天一屋霜,夏天死拉热,是老百姓非常头 ...

  • 3个好友组团回村建房子 耗时5年花光1200万|乡村|设计|设计感

    作者: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5年前,3个从村里走出去的新城里人又回来了,盘下了村里最高处的一座老宅. 村里人总觉得他们有些奇怪:比他们晚建房的人都住进了新房.这里却还是一片工地? 维持了一两年时间的框架结 ...

  • 【我的乡情26】余显斌:养一川薄土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养一川薄土 余显斌 喝茶要养壶,赏花要养花.土,也要养.那一川薄土,顺着山脚走着,外面是一条河.河面宽,田土就窄一点儿:河面窄,田土就宽一点儿.土是围坝造田在沙上垫出来的,因此 ...

  • 坡刘村史 民俗 盖房子

    盖房子 一. 动土 最初,坡刘村的先辈们在建房动土的时候,是要请专业的"风水先生"看风水的.那时候的人口少,土地面积广,看上那块地方了,就请个风水先生来看看,把方位确定好,再算一个 ...

  • 乡土 ‖ 老屋

    马泮光 /文 幺爸家的二弟建砖房,今天浇筑"现浇"水泥板.他把我转让给他的土墙瓦房全拆了,也就是说,40年前我父亲建的房子已荡然无存了.这可是父亲完成的最大的建房工程,当年也是我们 ...

  • 翟传海 | 土墙小屋冬暖夏凉

    土墙小屋冬暖夏凉 眼见着一群孩子,一个个如同地里的玉米棵似地一天天高起来,女主人那"得再盖几间新房"的唠叨,跟秋天的连阴雨一似地越来越勤,越来越稠.男主人架不住女人的唠叨,便默不作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老屋

        乡村记忆--老屋        文/游传化       说是老屋,其实也只是四.五十年的光景,但她却承载了那个年代人的所有快乐与无奈.我们这里的老屋大多都是土墙草顶,别看她简陋,但她却是那个年 ...

  • “儿时的记忆”:院子土墙怕倒

    院子土墙怕倒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北乡村里,家家户户住的是泥草房.房子四周是一个很大的院套,院墙是用黑土掺上小麦秸秆一榔头.一榔头捶打出来的,墙不高, 一米左右.房子前面院墙开有小门,上面有一个用破 ...

  • 浅谈“灵璧记忆”

     农村人说农村事  文/叶紫 浅谈[灵璧记忆] "记忆",顾名思义是过去式,那么"灵璧记忆"肯定要受到区域空间的限制,重点要体现灵璧的历史. 据悉,县政协下发一 ...

  • 灵璧记忆中美食:炒花子

    炒花子 文/姜德臣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自制食品中,最能追思往事的一项是炒花子.炒花子也叫炒苞米花.玉米花或者炒玉蜀黍花.所谓炒玉米花就是将晒干精选后的饱满玉米颗粒与草木灰或细沙土混合放到开口的普 ...

  • 灵璧记忆:大脚新娘之死

    邵明宣作品 大脚新娘洞房失踪 文/抱璞斋主 妇女缠足裹小脚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那历史的沉渣还不时地在一些老人的记忆中泛起.那些耄耋之年的老妪中,偶尔还有走路扭扭捏捏的小脚者,人们把她当作村子里 ...

  • 灵璧记忆:俺奶

    奶  奶 文/王新 奶奶姓吴,没有名字,因为身体稍胖庄里上人背地里都叫她"老胖".小时候但凡遇到不认识我的人就会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旁边人会是说"老 ...

  • 灵璧记忆:听书

    听书 文/王新 "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说书不说书,先作一首诗:作好了是诗,作不好是屎"."诗曰: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 ...

  • 灵璧记忆中的美食:掇子

    记忆中的灵璧美食 掇 (duō)子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天早上,母亲把案桌子放好,搬上了和面盆.只见盆里有拳头大的一块小麦面,和半盆大蜀黍(玉米)面.她把小麦面揪成两个面剂 ...

  • 灵璧记忆:那年县北谢孩子跟花学生结婚之后

     从老碰(儿),到谢孩子,到老花(儿) --灵璧女人名字三天的急遽变化 文/晏金福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一个秋天,灵璧县王集区,新婚三天的谢银铃由丈夫花为魁陪同回娘家(当地叫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