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未来如何发展?调研报告来了!

2019年10月,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组成调研组赴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调研,了解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发展情况。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调研组成员:陈先达、方敏、王志刚

董大啸、周鑫、汪恩满、张志敏

    一、基本情况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以下简称“中化局”)始建于1952年,是从事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化工矿产、金属矿产及其他矿产资源勘查的专业地质局,下辖30余家全资、控股二级单位,分布在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包括18家基层地勘单位、13家公司、1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拥有1家地质资料馆(矿产资源信息中心)、16家获国家级计量认证资质的地质实验室。截至2018年底,中化局职工总人数9586人,其中,在职职工3618人,离退休职工5968人。

近年来,中化局积极落实有关改革方案和措施,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按照“一体两翼三转四力”改革发展思路,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市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成立了中化明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努力提高全局管控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实现了近五年全局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的持续稳定发展。2018年,中化局营业收入56.79亿元,同比增长38.6%。按照产业板块划分,地质勘查占8.2%,矿业开发占37.12%,地下工程占33.56%,水工环地质占1.6%,生态与农业地质占0.9%,地理信息产业占0.44%,辅助产业占18.17%。

    二、地勘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

1.做精做优资源勘查主业

重点围绕钾盐、磷矿、萤石、重晶石等重要的优质非金属矿产、战略性金属矿产,强化主业技术优势。主动服务中国地质调查局、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项目。加强与矿山企业的沟通联系,创新合作方式,探索所属企业与外部资本的有机融合。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开展对外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借助资本市场,与所在国和发达矿业经济体共同打造资源命运共同体,实现资源全球化部署。

2.稳妥发展资源开发产业

以中化明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企业化运行平台,探索化工重点矿种、战略性金属矿产及贵金属矿产的“探矿、采矿、深加工”一体化发展,推动中化明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向资源型矿业开发企业集团转型。加大优质矿权的获取力度,争取矿业开发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紧紧抓住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地热能开发产业。以致密砂岩气为重点突破方向,着力推进油砂地质调查与技术研发实验室建设。

3.大力发展生态与环境产业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和绿色发展理念,抢抓生态与环境产业快速增长的有利时机,重点关注生态与环境产业,积极拓展山水林田湖草、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环境整治、土地整治及耕地占补平衡等业务,形成集技术服务、工程承包及投资建设运营为一体的发展模式。支持中化局下属地研院和浙江院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实验室建设,打造土壤调查评价及土壤污染修复治理中心。积极发挥中央地勘装备能力建设资金的作用,以及环境修复和工程技术方面的优势,加强自然资源部“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

4.做强做大地下工程建设产业

发挥岩土工程施工领城的专业优势,大力拓展以岩土工程为主的地下工程建设业务。同时,积极尝试以工程承包等模式,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地下管廊、海绵城市以及市政工程等相关业务,充分利用地域及资源优势,构建中化明达城市地质勘查研发中心。

    三、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首先,化工矿产在国家地质工作的战略定位、需求拓展、发展环境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磷、硫、钾盐资源关系国家粮食安全,萤石、硼矿资源已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工业、新材料等方面,在当前国家重视粮食安全和新材料技术进步的形势下,化工矿产受到了各级政府极大的关注和重视,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将萤石、石墨纳入行业管理,自然资源部已将磷矿、钾盐、萤石、石墨列为战略性矿产。其次,多年来,中化局立足地质主业,积极开展地质勘查工作,项目总体运作规范,找矿成果较好,新探明了数个中大型至特大型磷矿床,大型萤石矿,多个大中型金属矿床。打造了化工地质找矿的品牌,在矿产勘查市场上树立起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第三,中化局所属地勘单位分布在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地勘单位与当地矿业公司和化工企业形成了较为紧密的业务联系,构成了有一定影响的市场经营网络。如湖北地质勘查院、贵州地质勘查院、云南地质勘查院等单位开展了大量磷矿、硫铁矿、萤石矿勘查项目,为化工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矿产资源,与宜化集团、开阳集团、瓮福集团、云磷集团等大型化工企业建立起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

2.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中化局地勘队伍同全国地勘行业一样,主要依靠国家地勘事业经费生存,由于经费的严重不足,地勘单位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其次,中化局是企业领导下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职工事业单位的身份没有改变,尚未完全从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中摆脱出来,思想观念与企业化管理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第三,长期以来,中化局所完成的地质勘探成果全部上交国家,自身没有积累,用于发展生产的经营性资产少,自我发展的能力有限。第四,传统的化工地质勘查行业属于资源性产业,同时具有基础原材料工业和支农工业的双重属性,商业性地质市场难以形成,公益性化工矿产资源勘查投入逐年下降,给中化局的生存发展带来较大困扰。第五,中化局及所属地勘单位的经营渠道和手段相对比较单一,工勘及施工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大约占到总收入的1/3,地勘主业收入只占全系统经营收入的1/10,主业地位还不够突出,影响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第六,化工地质为农业农村服务,关系到粮食安全问题,需要有一支稳定的地勘队伍和一个稳定的环境,确保稳定发展。

    四、思考和建议

1.进一步加强化工地质勘查工作,推动化工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大对化工矿产资源地质调查、勘查和开发工作的投入,提高我国主要化工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和战略储备;二是建立化工矿产资源风险勘探基金,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加大国外矿产资源的风险勘查力度。三是开发建设矿山资源性产业,实现化工地勘产业的结构调整,引导中化局及相关地勘单位走地质勘查、矿产品开发、生产经营、贸易一体化的道路。

2.地勘单位在转型升级中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合理进行产业布局

中化局及相关地勘单位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对市场和客户进行深入调研,围绕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寻求更大突破,依托科技创新拓展市场和客户,取得经济效益。增强科技创新对重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形成涵盖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生态与环境地质、地下工程、农业地质的科技创新体系与研发布局,支撑向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集团的转型调整,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在做强做优地质勘查主业的同时,加快地质工作新需求和新兴地质产业布局。

3.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动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

通过完善资源勘查、新能源开发、生态环境治理、地理信息、地下工程建设、农业地质技术服务等产业格局,构建航天、航空、地面、地下“四位一体”的绿色勘查与生态文明建设技术体系。按照中央企业管理要求,稳步推进公司制改革,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坚持地质勘查主业导向,加强投资管理,培育打造主业核心竞争力,着力于构建更加适应市场化竞争的中国特色现代地勘企业运行机制,有效提升企业治理能力。

本文来源于最新出版的《2019年度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报告》

如需购买,可以点击如下小程序

交易担保 地质社 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报告 小程序

最新地质找矿专著推荐

购买图书/开发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