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文学•散文】孔宪政/四川/隆昌的香格里拉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孔宪政,退休教师,隆昌作协会员。先后在《沱江文学》《内江日报》《内江市教育杂志》等刊物发表文章。创作有中短篇小说约22万字,散文约40万字,自传约11万字。
隆昌县的地形是锅盖形。即中间高,周围低,隆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偏少,又没有大江、大河从境内流过,因此十年九旱。
解放前,每遇干旱,人民束手无策,只有求神拜佛。求天下雨。寺庙的和尚(僧人)选好地点,搭起求雨高台,每天跪在高台上,手敲木鱼,口唱求雨诗经:
苍天,苍天,百姓可怜,求天落雨,保护秧田。青龙头,白龙尾,今晚上落大雨,落下来吃白米。诸士儿童都诚心,诚心又来好赶会,老天爷开个恩,落些大雨救众僧(生)。阿弥陀佛,观世音……
那些和尚在求雨的同时,一些人又耍水龙求雨。就是在舞龙的时候,两面的人向舞龙瓢泼大水,把舞龙泼得越湿越好,耍龙的人周身湿得流水……
那些僧人求了几十天的雨,木鱼子都敲烂了,口都念干了,香纸蜡烛烧了一堆又一堆;水龙也舞烂了,结果天还是不下雨。
1936年隆昌大旱,直到次年6月3日隆昌全县才普降大雨,就是人们常说的丙子年大天干。那年闹粮荒,人们吃草根、树皮,有的甚至吃白泥巴,有的四处逃荒,民不聊生,饿死的人畜不计其数。
在“十年动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派性斗争极其激烈的1972年春,刚解放出来主持工作的干部,随时都有被批斗再打倒的可能。就在这特殊的极其困难的年代,隆昌县委作出了特殊的历史性的重大决策:聚全县之财力、物力,举全县之人智、人力,修建沱灌水利工程,引沱江水、灌溉隆昌几十万亩良田,根治隆昌县“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顽疾。
在毛泽东“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光辉照耀下,在省、市有关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隆昌县各级干部的正确领导指挥下、隆昌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伟大精神,从1972年至1998年27年漫长时间,投资1.5亿元,投劳5500多万个。农民背井离乡到沱灌工地住工棚。技工干一天回生产队评10分,工地补助0.4元,补助粮0.6斤。决算分配时,10分只等于二三角钱、一斤粮,这就是水利战士的全部报酬。工地又没有大型机械施工,完全靠人扛肩抬用条石、水泥、河沙修筑沱灌水利工程。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修筑隆昌沱灌期间,有37人为工程捐躯,有307人因伤致残,有293名县、区、乡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长期坚持在工地、同常年一万多水利战士一道经风霜雨露、冒严寒酷暑、受蚊叮虫咬,忍饥挨饿地战斗在工地上,终于建成了石盘滩拦河大坝。石盘滩电站、石盘滩电力提灌站、渠系工程和以古宇湖、柏林寺为中心的囤蓄水工程,配套电力提灌工程等。实现了“以电养水,以水促农”,集发电、提灌、囤蓄为一体,为抗御特大旱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的沱灌水利工程。
隆昌县最好的香格里拉就是我的家乡,那就是胡家镇洪家村。
沱灌二期工程主渠道从我家左侧流经胡家镇。古宇湖到胡家镇这段水渠沿线都从山顶上经过,几乎全是桥渠。沱灌放水栽秧时,古宇湖的水,好像是从天上流下来的。这段水渠两侧的土地,完全实现了自流灌溉。这种提高高程的优化成功设计,效果很好,只是修建时投资更大,工程难度更大。一旦建成,千百年不用提水设备,造福人民。这种成功设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特别是李高山到乐只段,是用无数个高大桥墩支撑的,在无数跨桥洞上建筑的长长的水渠。有的高三十多米,有的跨距50多米,远远看去,好像是翱翔在蓝天下的长龙。
李高山桥渠,人们称“十里长虹”。高大,雄伟,是沱灌工程独特的,美丽景观。多少游客专程驱车前来观赏,照像留影。
每年栽秧时节,滔滔的沱灌水延延不断地流入农田。这是农民最忙的时节。要把油菜、小麦收割回来,又要引水整干田,又要栽秧,人们称双抢。即抢收、抢栽。农民再忙,再累,只要看到有沱灌水流入农田,就高兴。有了水,就有丰收,就有希望。
这时节,沱灌水渠下两则热闹非凡。农民小春丰收喜悦的笑声;哗哗的流水声;水耕机欢快的歌声;男女老少栽秧的水响声……“十里长虹”下两侧万亩小春地,就由黄色变成水黄,又由水黄变成淡绿色。
秧苗栽下后,有水源作保证,气温升高,秧苗生长的声音都听得出来。一天一个样,好像姑娘长给小伙看,越长越漂亮,人人见了人人爱。
禾苗抽穗后,“十里长虹”下两侧,是一望无际平坦绿色的万亩稻穗。微风一吹,简直像大海的绿色波浪,绿得使人心醉;在稻谷收割之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绿色的稻穗染了又染。先从翠绿染成黄绿,又从黄绿染成金黄。远远看去,望不到边的金黄在太阳光下闪闪发光,农家的男女老少看了都乐得合不拢嘴。
在收割时,千万台打谷机齐鸣,像丰收的大合唱:歌唱沱灌工程;歌唱改革开放;歌唱水稻丰收;歌唱隆昌的香格里拉……
已故的胡家区委书记、水利“土工程师”、“水利工程土专家”吴绍洲就是古宇湖到胡家这一段水渠的设计者、创造者、力争者。
第一次设计是,胡家区的水源由古宇湖放水到洪家河沟内为止,再经四级提水灌田。吴书记不接受这个方案。
第二次设计是,古宇湖的水放在李高山脚下,征5亩地做堰塘囤水,转水,用机器抽水灌田。吴书记计算后说,要抽水灌李高山后面的3万多亩田,每天需五、六十台20马力的柴油机同时抽水,要用1万斤柴油,要派100人到隆昌挑柴油。这种劳民伤财的事绝不能干。
第三次:省委审批组不同意胡家区报告中的在海拔346米高程从古宇湖出水,只同意在340米的高程从古宇湖出水到胡家。高设计师再次要吴书记证实李高山后面是否有3万多亩农田,吴书记把随身带的两种帐本,分公社、分大小队的田土面积都写给了高设计师。过后,双方都在按各自的想法在干。
第四次,在1979年农历四月十四、十五两天,在隆昌外宾招待所,专题研究胡家区自流灌溉水位高程问题的会议。最后拍板:按海拔345米高程从古宇湖出水到胡家镇。争论了三年多的问题最后终于得到了解决。这样古宇湖下的响石区、城郊区、胡家区、石燕区四个区保证了最大限度的自流灌溉农田。为胡家干渠多争取了三万多亩自流灌溉面积。
吴书记为了多争取5米高程,不知经历了多少坎坷,尝了多少酸甜苦辣,动了多少脑筋。他用智慧和勇气与水利专家们和各级领导们挑战、论辩了三年。他为了坚持真理,为了胡家区的自流灌溉,他放弃了进城、进机关当县水利局长的机会,锲而不舍地坚持着、力争着,最后终于达到了目的。
古宇湖到胡家镇的主干渠的自流灌溉,没有吴书记的力争是得不到的。吴书记把沱灌工程建好不久就去世了,但他为沱灌工程的贡献,为胡家区人民的贡献,人民永远铭记在心中。
隆昌沱灌工程是隆昌人民用血汗和生命打造出来的;隆昌沱灌工程创造了我国水利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奇迹;隆昌沱灌工程是共产党的干部为人民办实事的光辉典范,她是屹立在隆昌人民心中的一座伟大的不朽的丰碑;隆昌沱灌与著名的“红旗渠”一样伟大,壮观、美丽。
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当人们喝到清澈甘甜的沱灌水时,当沱灌水促进隆昌工业大发展时,当隆昌农业大丰收时,当沱灌水造福隆昌人民时,哪个不感谢当年为修筑沱灌工程做出巨大贡献的共产党的干部们!哪个不感谢为修沱灌工程流汗、流血、致残、捐躯的沱灌战士呢!
隆昌沱灌工程灌溉的地方不是香格里拉,胜似香格里拉。
主 管:四川省文联
主 办: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
承 办:
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
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
四川曾训骐三月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四川书生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贾平凹、赵义山
顾 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