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34
NO.134
然而南霁云却连筷子都没动。
他流着眼泪,无比悲愤地说:我来的时候,睢阳的将士已经断粮一个多月了,我虽然很想享用面前的美食,但实在无法咽下去(“食不下咽”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大夫(贺兰进明在朝廷的职务是御史大夫)您坐拥强兵,却眼睁睁看着睢阳陷落而不施以援手,这岂是忠臣义士所为!
说完,他猛然拔出佩刀,一刀砍下了自己的一节手指。
随后南霁云把鲜血淋漓的断指狠狠地摔在贺兰进明的面前:我南霁云既然不能完成主将交给我的任务,只能在这里留下这根手指,以证明我已经来过了!
在场的众人见状无不动容。
可贺兰进明却依旧无动于衷——表情不冷不热,嘴里不言不语,一副开水烫了也毫无反应的死猪样。
真的无耻,敢于直面鄙视的目光,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下,南霁云知道指望这家伙出兵是彻底没有希望了——本以为你是苍鹰,没想到竟是只苍蝇!
他还能再说什么呢?
他只能狠狠地摔门而去。
在出城的路上,他依然心绪难平,忍不住拔出弓箭,对着城内一座高高耸立的砖砌的佛塔就是一箭,那箭竟然射入砖里一大半!
伴随着箭一起射出的,还有他的一句誓言:待我破敌之后,必灭贺兰!
离开临淮后,南霁云又赶到了张巡镇守过的宁陵。
宁陵守将廉坦之前曾是张巡的部下,听说老上级有难,二话不说就立即带着手下三千步骑与南霁云一同前往睢阳。
又是一番恶战。
南霁云、廉坦两人最终率兵突破了叛军军营,回到了睢阳城内——然而跟他们一起前来赴援的三千兵马却只剩下了一千!
得知救兵无望,城中将士全都失声痛哭。
接下来该怎么办?
有人提议弃城突围。
但张巡、许远两人却不同意。
他们的理由有三点:
一、睢阳不能放弃——睢阳是江淮的屏障,一旦落入敌手,叛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直取江淮,因此绝不能轻易放弃,能多坚持一天是一天;
二、突围不会成功——此时将士们都已疲饿至极,身体非常虚弱,要想冲出叛军的重围几无可能;
三、援军仍有希望——尽管南霁云这次没有请到援兵,但并不代表以后没有;尽管许叔冀、贺兰进明不肯出兵,但并不代表其他人也不肯出兵!就算是战国时期,不同的诸侯之间还常常相互救援,更何况他们与周边众多州郡还都同属一个大唐,一定会有人来救援的!毕竟,天下的鸟并不都是黑的,世上的人并不都是坏的!
因此,最终他们还是做通了将士们的思想工作,决定继续坚守。
可是此时城中连茶叶、纸张都已经吃光了,没有了吃的,怎么守下去?
张巡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吃马——城中还有一些战马,反正现在也不可能出击了,不如杀了吃掉吧!
很快,战马也吃完了。
接下来他们只能想方设法张网、掘洞,抓捕麻雀、老鼠,以其为食。
没过多久,麻雀、老鼠也光了。
城中除了人,已经再没有了任何活物。
接下来,他们面临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饿死,要么吃人。
张巡选的是后者。
没人知道,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也许在他看来,只要对忠君报国有益,没有什么不能牺牲的,也没有什么是不能干的!
可是,从现代的人道主义思想来看,报国的目的难道最终不就是为了百姓吗?为了报国而把百姓当成食物,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当然,这些东西,一千多年前的张巡肯定是不知道的。
不过我觉得有一点他应该知道——不吃人,是做人的底线。
但张巡最后还是突破了这条底线。
可能他当时的想法是,城内早已山穷水尽,他不得不这么做。
连底裤都没了,还在乎什么底线不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