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美中用黄芪治疗中气下陷
岳美中临床运用黄芪的心得
黄芪是今日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补药,因为它应用最广泛,所以有的人在临床上应用得漫无标准,超出了它的应用范围,这是不能发挥黄芪本来的长处的。
现在我根据古代翔实可信的文献记载,结合临床实践,归纳其适应症,非敢云必当,不过是启其端绪,愿与大家共同商讨,因为中医学术蕴藏实多,极待发掘,提出黄芪的应用问題供参考。
黄芪)治中气下陷:
中气二字始见于《灵枢·营卫生会篇》及《灵枢·口问篇》,《营卫生会篇》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并咽,而布胸中”,《口问篇》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腹肠为脾胃所司,苦泄与鸣,中气下陷,亦即脾胃之下陷。
《素问·太阴阳明篇》曰:“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主,故不用焉。”是水谷之气生于脾,可称脾气,亦即中气。常见人因饥饱劳逸过度,以致发生体倦盗汗,言语眼视无力,食少无味,微热心烦,脉虚大等症。其原因多系脾胃内伤,谷气不胜,中气虚馁,体力为之不足。
谷气见于《灵枢·刺节真邪篇》:“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后人解谷气为五谷之精气,通会于肌腠之元真,脾胃之所主。李东垣本着《内经》各篇脾胃之说,并作《脾胃论》,以治当时现实常见病症,甚有功于世。
其中尤以创制之补中益气汤,能补中气,亦即是能补脾胃之气,通会肌腠之元真(腠、是组织之罅隙,元真,即所谓“真气”)以之治饥饱劳役,脾阳下陷,气怯神疲之疾患〔多见于当时因“啖食蔬粝”)及疟久脾虚,清气不升,寒热不止者,每有显效。但补中益气汤之补脾胃的虚馁,乃方中参术的职事,黄芪是负鼓荡谷气以充肌表力量之职责者,东垣谓内伤者,上焦阳气下陷为虚热,非黄芪不可。
然则补中益气汤之应用黄芪,仍未出仲景用黄芪之范畴,不过在视乎方剂的组织法度与配伍品味如何,而随宜的发挥其振起肌表衰弱的能力罢了。有的人提出治虚损膀胱有热尿血不止者,于蒲黄丸中,用黄芪固下焦之卫,认为这样地黄麦冬始得合奏清热之功,并借其升阳以达表,而水府之热,遂以投清热而除,这是善于组织与配伍的。
后人于补中益气汤中加知母、黄柏,以治清阳下陷之尿血;加赤石脂,以治气虚之慢性脱肛;加龙骨、牡蛎、茜草、海螵蛸,以治脾气下陷之带浊症,都有效验。中气下陷的患者,常有小腹重坠感,在劳作时更显,且同时表现呼吸短促,这时投以补中益气汤或张锡纯之升陷汤(是根据东垣补中益气汤所制出的,方为黄芪、升麻、柴胡、桔梗、萸肉、党参等)颇有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