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霸王丽红:不顾劝阻远嫁乌干达,如今20多年了她过得好吗?

近年来有多起新闻报道都是关于部分素质低下的外籍人员,在中国惹是生非乃至于杀人犯罪的情况,也逐渐让国人刻板印象中,“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这种不正确的思想。

在婚姻方面,以前很多人对于嫁一个洋老公或是娶一个洋媳妇十分热衷,带回乡里都觉得倍有面子,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发展。

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也是事实存在的,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是抱着媚俗的心理去和外国人交往甚至缔结婚姻的,在几十年前那个大众普遍还有着对西方文化比较强烈崇拜的年代,就有一位年轻的中国女人,不畏艰难险阻远嫁到了异国他乡,抛弃了自己优异的家境和国内光明的事业前景,前往了一个贫穷而落后的地方。

她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她的婚姻和生活又究竟如何了呢?

时间回到1968年的北京,在首都一个优渥富足的家庭中诞生了一个女婴,家人为她取名为王丽红。

这个孩子从小便机智伶俐、聪明过人,在学校读书时成绩一直都很好,是哪种班里的尖子生,加上王丽红的父母都是有文化的人,所以对教育方面也很重视。

就这样,她在念完了小学和初中以后,以出色的成绩考入了首都的重点名校北京四中,彼时的她,简直就是周围同学羡慕的对象,家长们口中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这对于王丽红而言似乎还不够,她一点也没有因为自己的成绩沾沾自喜而产生惰怠,反而安安稳稳地继续扎实学习,功夫是不负有心人的,当三年以后的高考成绩下来时,王丽红一举被清华大学录取。

那会儿的高考还是“独木桥”,在没有大量扩招的情况下,想要进入北大清华这种国内顶级学府,那就是优等生中的优等生了。

她在前二十年中一帆风顺的程度几乎就像是小说里的剧情,优越的家庭条件、首都的户口、清华大学有名的才女,再加上她本身外貌和气质都十分出众,何况她还是一个女人,周围的朋友都开始担心感叹,以她这样的条件,今后真不知道什么人才能娶到她。

不过王丽红自己却对这一点毫不在意,她尚未到谈婚论嫁的年纪,心中和所有年轻人一样有着对自由恋爱的向往,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她还是认真学习,同时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交际,像她这样优秀而开朗的女孩,很容易交到朋友。

追求王丽红的男同学自然也非常多,不过她始终没有觉得满意的,直到后来在一次活动上认识了一个国外的男生。

这个同样开朗活泼的男生叫苏玛,英语和汉语的水平都很高,是公派的留学生,但他却不是来自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人,他的家乡是一个非常小的地方,位于东非的乌干达共和国。

不过正是因为这个小国让王丽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的国内民众对于遥远非洲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就连王丽红这样的高材生知道的也不多,所以她开始经常和苏玛聊天,让他给自己讲那里的奇闻轶事、风土人情。

其实70年代的乌干达国内环境非常糟糕,几乎到了民不聊生的境地,自从1971年,乌干达的前陆军司令伊迪阿明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后,这个国家就陷入了军人专政、政治混乱和经济凋敝之中,大批国民都开始外逃,在周边关系上和坦桑尼亚也纷争不断。

阿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兵痞和文盲,他根本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只信奉自己武力至上的真谛,他封自己为乌干达终生总统,大肆虐杀政敌,甚至屠杀本国的平民。

后来他又不顾国家之间的和谐共处,便悍然率兵入侵邻国坦桑尼亚,在占领了大片的土地后,就开始纵容手下士兵对占领区内的坦桑尼亚平民施暴,肆意动手杀人、强暴凌虐妇女。

而对于坦桑尼亚政府的怒火,阿明竟然毫不在意地表示要和他们的总统进行一场拳击比赛,他说自己可以绑上一支胳膊,两腿加上铅块,以输赢来决定撤兵和占领区的归属,简直无比儿戏。

这样的政府和统治者自然会激起强烈的民愤,有20多个流亡国外的反阿明组织在坦桑尼亚的莫希召开集会,组成乌干达全国解放阵线和民族解放军,向阿明的武装部队发起进攻。

后来乌干达民族解放军成功占领了首都坎帕拉,赶走了残暴的独裁者阿明,但是原本就发展落后的乌干达仍然难以摆脱贫穷和战乱的困扰。

苏玛在聊天中将家乡这些糟糕的状况都告诉了王丽红,他表示出对乌干达贫困、混乱、发展落后以及医疗卫生条件低下等问题的忧虑,他之所以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留学,就是希望归国后能为家乡做出贡献,能对现状作出改善。

王丽红自然能理解他的心情和感受,并且对他爱国的热情还表示非常钦佩,在后来的长期接触过程中,两个人逐渐都对彼此产生了好感,而苏玛作为一个大方外向的非洲青年,毫不犹豫就向王丽红表白了,王丽红是个思想先进的女孩,父母从小的教育理念也很开明,所以她很快就答应了苏玛。

在清华大学的校园中,有不少外籍学生,高知分子们的思想也没有那么传统,自然没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这对肤色不同的情侣。

但是当王丽红把苏玛带回家见父母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王家的两位长辈也是文化人,并不歧视苏玛的黑色皮肤,但也正因如此,他们对乌干达这个国家的境况多少有些了解,那里天天都是饥荒和恐怖袭击,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而且现在还实行一夫多妻制,要让他们同意自己的掌上明珠远嫁到这样的地方去,实在难以启齿。

他们并没有逼迫王丽红,但王丽红知道他们的心意,自己也是百般无奈,甚至脑海中也闪过了放弃的念头。

不过苏玛很坚决,他的态度也很诚恳,受到感动的王丽红和他重新回到了父母面前,苏玛果断地表示自己一定会善待这个未来的妻子,并且绝不他娶。

既然事情已成这样了,王丽红的父母也只好苦笑着同意了这门跨国的亲事,在他们举行的婚礼上,无数同学、亲人和朋友为这对夫妻送上了诚挚的祝福,但同时也在内心隐隐担忧着他们的未来。

清华和北大这两所学校的毕业生出国留学率非常之高,被称作“国外名校预科班”,学生出国后留在国外的比例高达七至八成,他们就读于如此优秀的学府,即便出国以后也会有很好的发展。

不过大家普遍愿意去的自然是欧美这种发达国家地区,在那里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赚取更好的工作更享受的生活。

可是王丽红这么优秀的女人,甚至在清华读完了研究生,她在与苏玛结婚后,两人先在国内生活了一段时间,并且生下了一个孩子,然后不久,她竟然就随着丈夫回到了他的祖国,那个遥远又贫穷的乌干达。

苏玛带着王丽红回到自己的部落,他的父亲是一位部落酋长,不过这里的部落连中国的村子都不如,穷得离奇,连水电都还没通上。

乌干达除了贫穷,思想的落后也令人不敢想象,他们仍旧保持着男尊女卑的固有定位,女子的地位低得可怕,她们就像是父母的固有财产,在婚嫁上完全没有任何发言权。

而嫁出去之后,她们又归属于丈夫,必须要事事听从,甚至是在丈夫回家时跪在门口迎接,如果丈夫去世了,女人还要任由他的兄弟们挑选,如果都不要,她才能自行改嫁。

苏玛的酋长父亲就有十几位妻子,生下了四十多个孩子。

这些比中国封建时期还要耸人听闻的规矩都被王丽红看在眼里,虽然她和苏玛之间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那些女人的悲惨境遇还是让她暗自心惊。

她只能极其勉强地“入乡随俗”,在任何时候都用白纱遮面,当她外出尝试着挑水的时候,苏玛看她做体力活便抢着去帮她,这被部落里的人一看到立马都惊呆了。

食物方面的问题则更为严重,中餐哪怕是一盘小菜都炒得讲究,但到了乌干达部落,王丽红只能和大家一样以鱼干为主食,虽然她并不是怕苦的人,可那玩意一口下去几乎让她立马吐了出来。

可是这儿哪还有别的山珍海味呢,王丽红无奈至极,好在贴心的苏玛看到这种情况后,便尽力去自己找一些食材来按照王丽红的口味烹调,虽然谈不上美味,但总是比之前要好太多了。

在王丽红来到乌干达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战乱已经平息了,但是反政府武装的恐怖袭击仍然时不时就会上演,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动荡。

在这些武装分子中最大的一支自称为“圣灵军”,他们打着政教合一的旗帜不断扰乱国家秩序,尤其是对待平民的手段更是极其残忍。

圣灵军自从建立以来,就疯狂展开恐怖活动,他们大量训练童军,为了让这些孩子忠诚,他们被逼迫着杀掉自己父母或是亲人,然后被驱使着再去绑架其他的孩子。

在乌干达北部地区,这些人平均每天就要抓走五到十名孩子,无比猖獗。

想要改变这样的国家似乎是不可能的,但苏玛仍然愿意试试,王丽红和他在部落呆了一段时间后,便动身前往了大城市中,开起了一家医疗器材公司。

他们两个人文化程度很高,又精通多国语言,尤其是王丽红,她拥有中国的渠道,而中国的医疗水平和器材较之乌干达简直是天壤之别。

就这样,这间公司的生意蒸蒸日上,王丽红也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她和苏玛又陆续生下了几个孩子,可是没想到第四个孩子在一岁时染上了疟疾,这种病在中国很轻易就能治好,可是在乌干达竟然让他们束手无策,王丽红竟然只能眼看着自己的幼子被病魔夺走。

在那以后,她开始意识到了自己必须要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于是在丈夫的支持下,她很快用资金买下了首都坎帕拉附近的一所中学。

此时的圣灵军已经被政府剿灭,乌干达国内形势已经趋于稳定。

王丽红给这所学校取名为鲁扬子中学,她办学的目的完全不是为了赚钱,所以这里的各项费用都很低,一些家庭过度贫困的孩子甚至可以免费入学。

此时的中国已经积极和非洲各国展开友好往来,并给予他们帮助,王丽红也在校内开设了中文课程,向他们传播中国的文化,鲁扬子中学也成为了乌干达唯一一所有中文老师的学校,而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在乌干达人眼中既友好又神秘,于是许多人慕名而来。

2013年,中国的湘潭大学和乌干达合作,在麦克雷大学成立了第一个孔子学院,此时的王丽红正在努力地在当地培训中文教师,原本只凭借她个人的力量难以扩充多大的师资力量,但现在有了国家的支持为后盾,更是如虎添翼。

很快,这所孔子学院就以鲁扬子中学为教学点开办了乌干达第一个正规的汉语教学培训班。

中文教学的推广,为很多贫苦的学生创造了机会,也同时促进了中乌两国的交流和发展。

培训班的首次结业典礼规格很高,中国驻乌干达大使、乌干达总统事务部长郑竹强亲自致辞,乌干达方面也派出了总统事务部长前来。

当初这所学校最早成立的时候,环境破败不堪,设施老旧,教师缺乏,能发展到如今的样貌都是王丽红一步一步艰难努力下的结果。

这对王丽红而言是伟大的成就,对中乌友谊而言,也是一步迈进。

后来BBC的记者采访时称她和苏玛为“一则爱情故事如何成为中非关系蓬勃发展的完美榜样”,的确,王丽红非但让乌干达的人民认识到了中国的文化和态度,也让不少中国人了解到非洲国家的真实情况,不再和以前那样抱有偏见。

在二十年当中,乌干达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王丽红开设创办的鲁扬子中学,通过推广汉语等各种项目和方式,已经成为了中乌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她为乌干达人民奉献了很多,他们感激她,而在中国,大家同样以王丽红为骄傲,为她漂洋过海远嫁东非的举措而敬服。

中国高校内的学生,很多留学国外,在那些先进的国家地区吸收了很多尖端的知识,然后回到中国助力祖国发展,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而像王丽红这种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建设落后国家的行为,同样是一件壮举,如今的中国和乌干达在经济和多方关系中都处于深层互助,这其中少不了王丽红的贡献。

她作为清华大学的才女,敢作出别人不敢之事,在勇敢追求爱情的同时追逐自己的理想,当之无愧是她清华母校的骄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