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易经残卷·谦》中古神农时代(草稿)
谦:亨。君子有终。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文言:(原缺)
谦:这里指尊重对方,不盛气凌人。《序卦》“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众者必大,大者,有众也。圣哲身为老大,众望所归。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由圣哲操持,必须得用帮手才能成事。作为君上,佗要尊重并肯定手下的能力,即使手下比自己有所不如,也要鼓励说“不错不错,比我做的好!”。唯有这样佗的手下才不会摔耙子走人,此谓“致恭以存其位也”。因为这已经是最好的了,不用佗还能用谁?自己虽然做得更好,无奈分身乏术,死活也只能这样。太无奈了。
君子有终:有,真才实学也。贤者有用武之地,故有功也,有功则会被人们承认。被人们承认,人们才会认为贤者确实有真才实学。
称物平施:物,人也。“称物平施”,按需分配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也。唯有在深入了解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这一点,贤者也。
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在圣哲眼中,民众们的这些言行水的不行,于是圣哲就呕心沥血地教化民众,提升佗们的素质。民众们知道自己的水平不行,因此才会用心向贤者学习。佗们敬教劝学,勤而不辍。
天道亏盈而益谦:亏盈,则盈亏,不如也。盈,满盈。全也,无缺也。天道者,阴与阳也,依靠基本粒子“道”的特有属性来认知我们身外的这个世界,也就是生而知之,圣哲之道也。在这里,有一件事情需要明了,就是“知道,不等于能够做得好”。之所以谓之“圣哲”,是指佗们做得好。并不是所有的得道者都能称得起“圣哲”。益,助也。面对百姓们,圣哲不会高高在上,佗们“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于适”,佗们本着“义设于适”的原则,隐藏自己的学识,以求同百姓们交节时彼此总是对等的,以免佗们见难而退不再进取。圣哲的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谦逊”的理解。
地道变盈而流谦:变盈,则盈变,三人成虎也。地道者,刚与柔也,以“则、象、法、化、心术、计数”为核心的大人之道也,学而知之者也。这些伟人就像大地那样,承载一切,没有偏私,民众们照着伟人的样子做,传播着伟人那谦逊的风格。
鬼神害盈而福谦:害盈,则盈坏,不能用也。这里的鬼神,指的是迷信思想,这种鬼神之道,是变了样的天道。佗们讲述的是天地万物。《庄子·庚桑楚》“灭而有实,鬼之一也。”这些草木都枯死了,可是佗们却留下了种子,这些种子就是各种鬼类中的一种,我们是见过鬼的。鬼,是指有生机而无生理的这么一种存在。它是万物在轮回的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一个环节。《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例如各类种子,哪些大小不一的各种各样的蛋类,佗们都携带有一份类似于程序的这么一种东西,佗又好比一份图纸,先哲叫佗为“神”。“神”这种东西,当佗被启动之后,只要条件允许,这程序就能依照程序本身所携带的这份图纸打造出一个拥有生理的生命来。所以说是神创造了万物,神是虚存的,佗就好比看不见的母亲。“鬼神害盈而福谦”,由于三人成虎,先哲的鬼神学说,成了迷信思想,成了假道学,于是先哲对这些假道学进行打击。见到要挨打,这假道学就很委屈地说了“这理论这么难懂,俺怎么能一下子就学好佗,饶了俺吧,俺一定好好学。”见假道学说的有理,于是免打,因谦得福也。
人道恶盈而好谦:恶盈,则盈败,不能存于世也。人道者,仁与义也,“元、亨、利、贞”也,君子之道也。天道万物一齐,人道以人为贵。人道认为天道鄙陋无状,是故讨厌佗们。有趣儿的是,由于部分圣哲在与人交接时隐藏了这部分被人认为是糟粕的东西,因此这部分圣哲得到了人们的好生招待。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圣哲之道是谦逊卑让的,因为佗们尊重这世界上的一切存在。只有尊重并遵循这种谦逊卑让之道,人们才能得到先哲之心。在当时,先哲所持有的那种认为万物一齐不分尊卑的天道是不受待见的理论,人们普遍地认为除了人类,其余的物种都是下等的低贱的,唯有人类才最为高贵。佗们认为人与动物是有区别的,不应该“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所以人们一面卑视先哲的这种谦逊卑让行为,一面又不得不应用这种方式来谋求支持者,只有尊重并遵循这种谦逊卑让之道,才能够得众,才能够成其大。自然啦,这种所谓的“谦逊卑让之道”早已经不再是那种从圣哲们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谦逊卑让之道”了。当时的人们认为君子之道就是最好的,人们早已经忘记了那些大人,早已经忘记了那些明哲,即使有人表现出大人风范,甚至是明哲的水准,那也不会有人识得,只道这不过是君子之行罢了。孔子曰:“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文言:(原缺)
谦谦君子:不自满的人,将成大器者也。
用涉大川:启用这些传道者,好学也。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文言:(原缺)
鸣:传播。与“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的用法相同。这里指扯破嗓子大喊,叫人照着贤者的样子做。劝学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文言:“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万民服也:有万民服之,必为君上或执政之上的王者。《九三·象曰》,是用来点明本节主人公身份的。
尊重对方的言行,不凭借自己的功劳而去指责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做得不好,甚至有些功劳根本就不为外人所知晓。不为名利,这样的品德,可谓“厚之至也”。
六四:无不利,撝谦。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文言:(原缺)
撝:挥,挥动。这里指该人拿“谦逊卑让之道”当工具用。
沽名钓誉者也,名谦而实争。但人家做得好,不违则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文言:(原缺)
遵循谦逊卑让之道,总感觉自己没有人家做得好,因此不断进取。这样的邦国,必为仁义之邦,不会妄行其事。因此佗们即使是做出了侵伐行为,也不会有什么不利的后果。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文言:(原缺)
要求大家要彼此相互尊重,不可盛气凌人。对方不听,于是发兵前往讨伐。这样做,不会因此而出现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