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引镇街道白道峪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秦岭北麓,终南山中段,嘉午台(嘉骨台)沟口,距长安城区东南20公里处。东邻胡刘村,西连太平村,北接西河滩,南至嘉午台进山口。新中国成立前有60户、360人,2010年,有6个村民小组,370余户、1524余人。耕地1702亩。有效可耕地1700余亩,山林4700多亩。
村名来自清朝乾隆年间,据说原来村中有一坐北面南的无量庙。庙中曾长隐居士,道士姓白,白道士在方圆十多里村镇很有名气。加上无量庙又在嘉午台山峪口一公里处,故将此村称为白道峪村。
村中过去有一新庵寺(白道峪村大庙,唐贞观元年建造)。新中国成立前,几经修缮的大庙驻扎着国民党三十四集团军。设有营团级干部秘密监狱,四周有炮楼,周围安装着严密的铁丝网,关押地下革命党负责人和爱国青年。新中国成立后,大庙改建为白道峪村小学至今。
村中有四大家族,赵家最大,其次是张家、李家和郭家,及其他散户。过去都是砖包土墙屋架式的草棚,小四椽房,大四椽房,鞍间房,角勾四合院以及旧式的小平房,随着群众收入的增加,现在大多数人居住的都是三间两层楼房。
改革开放后,利用农业机械科学耕作,种植高产和有较高收益的经济作物,种植果园,搞运输,办小作坊等。
1972年前后兴修水利,在村南沟口建一小水库,可容纳水10万立方米。为了不让水土流失,修东、西二岭梯田,300余亩,成为长安县学大寨的先进村。支书马金台被授予西安市劳模光荣称号,被毛主席、陈永贵等多位中央领导接见,成为一名穿着草鞋系着草绳的省委常委。
1985年,时任党支部书记赵志华,自筹资金开发嘉午台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曾多次参加规模较大的旅游会议,进行经验交流。1986年在《陕西日报》及市电视台受到通报表彰。
2012年,改变白道峪村容村貌。将瘫痪16年的嘉午台旅游区,从失去承包资格的承包方手中要回。重新开发嘉午台风景旅游区。
村小学多次被评为长安区先进学校,村里每年都有大学毕业生,至今村中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30多名,专科毕业生30多名。
明代为西安右卫军驻地,人称引家卫,清代亦设有兵站。1940年为引镇乡,1950年为引驾回乡,1958年建 引镇公社,1984年设引镇。1996年,面积19.4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引镇中学家委会和引镇北街、引镇西堡、引镇东堡、引镇南堡、引镇东庄、姚家寨、张寨沟、高村、甫村、江村、原上、碱子、屈家斜、常沟、光昌、岔道口、天王井、孙家崖、车家崖、枣园、前门20个行政村。
大峪乡位于长安区东南部,距城区25千米。建国后为大峪乡,1961年设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83.7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辖大峪口、羊健、许家沟、黄土坡、龙渠、西河滩、上河滩、下河滩、胡刘、白道峪、南寨西、南寨东、太平、枣园、安上、五里庙、新贯寺、板庙子18个行政村。
留村乡设立于1984年。位于长安区东南部,距城区15千米。1996年,面积11.3平方千米,人口0.8万人,辖北留、光辉、南留、胡家寨、光明5个行政村。
投稿、闲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