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西域绝技新疆拉条子
人人都知道拉面好吃,有条件呢,馋劲儿上来就跑到马路对面的小馆子里“吸溜吸溜”吃上一大碗,然后抹抹嘴,揉揉肚子,心满意足地叹口气。没条件呢,还可以YY一把,譬如日本人,明明是机器切制的碱水面,却死乞白咧地非要把它叫做“拉面(ラーメン)”,娱人娱己。而中亚各国,就比日本幸运多了,真正的拉面大行其道,其中功劳最大的,便是新疆拉条子。这拉条子的渊源似乎还在内陆,因为维吾尔和柯尔克孜语言里,“拉条子”的发音正是字正腔圆的汉语“拉面”。再向西,到了把面条当国粹的意大利,大伙儿依然无法抵御拉面的魅力,可惜因为语言不通,没法像日本人那样自娱自乐,而且路途遥远,也没有新疆师傅过去传道授业解惑,便只能土法上马,聊以解馋,这便是意大利的托斯卡尼地区流行的“脾气(Pici)”面,样子且粗且短,完全木有中华拉面的那种灵性,或许意大利人原本想照抄来着,可惜技术不过关,弄来弄去都是一幅鬼样子,最后火冒三丈,脾气越来越大,于是这面条便唤做“脾气面”了,哈哈。
把600克面粉放在一个大碗里,缓缓倒入混好的盐水,边倒边快速搅拌,做成絮状的面穗。
把絮状的面穗倒在面点案板上,捏成一个面团,然后不停揉大约15分钟,直到面团变得均匀光滑有弹性。包上保鲜膜,放在一边静置松弛10分钟,然后打开保鲜膜,快速揉5分钟,再包上保鲜膜静置松弛10分钟,重复三次这个过程后,面团就变得非常光滑细致。这个过程需要一些耐心和体力,如果面团揉得不到位,拉制的时候就容易断开。
把面团搓成长条形,均匀切成4段,每一段就是一人份,下面我们做的就是要把每段都拉成一根长长的面条。这个过程听起来有些挑战,不过只要按照程序一步一步来,其实并不复杂。拉面、拉条子要克服的主要问题就是面团里面的内应力,当内应力超过面团强度上限的时候,它就会断开。“标准”拉面一是靠拉面剂降低内应力,二是靠在案板上摔打把积聚的内应力释放掉。饭馆里制作拉条子略有不同,制面师傅先提前把面团搓成长条形,盘在大盆里备用,有顾客点单的时候,就用双手像盘毛线一样快速把大盆里长条形的面团拉长。这个动作必须要快,因为拉长面团靠的就是惯性力。最后再把双手撑开,进一步拉长面条,因为这个时候面团内部的应力已经接近极限,所以还需要在案板上摔打几下,来释放一些应力,就跟陕西人做扯面要摔得“biangbiang”作响一样。这种操作手法对家庭制作来说有些勉为其难,所以洋洋这里用的是“分阶段成形”的办法,简言之,就是分步拉长,每拉长一次,就让它松弛一段时间让里面积聚的内应力自然释放。
把前面切好的4段面团搓成长条形,在表面刷上一层油,确保表面不会变干开裂。在面团上面盖上保鲜膜,让它们松弛30分钟。
利用等待的时间,取两个直径至少为24厘米的深盘子,在盘子里刷上一层油防粘。
30分钟一到,在手心和案板上抹上一些植物油,把每个面团一点点搓成手指粗细的长条形。搓的时候尽量保证粗细均匀,否则到了下一阶段,比较细的部位就会被拉断。
把搓好的长条盘在深盘子里,为了防止粘连,盘之前给每个长条上再抹一层油。蒙上保鲜膜放在一边松弛30分钟。等待的时间可以把配菜准备好。
30分钟后,把长条进一步拉长,这时候,它的直径就只有0.5厘米了。注意拉长的时候要一步到位,不要在同一段反复拉,不然手指就会留下印痕,后面进一步拉制的时候就会在那里断开。拉好之后依然盘在盘子里备用,为了防止粘连和风干,在面条上抹上一层油。最后盖上保鲜膜静止松弛15分钟。等待的这段时间,你就可以烧开水,准备煮面了。
15分钟后,用两只手像盘毛线一样将盘子里的面条继续拉长,双手向外盘面条的时候动作要快一些,因为拉长面条靠的就是惯性力,动作越快,拉得就越细(当然副作用就是,也容易拉断)。把一份面团拉完之后就直接丢进沸水里,煮面的时间与面的粗细和个人喜好有关,最准确的办法就是捞起来尝尝。不过一般来说,因为是新鲜面条,煮的时间应该在60秒以内。
煮的面条捞出浇上配菜就可以甩开腮帮子开吃了。哦,洋洋还没说配菜应该怎么做呢,拉条子的配菜有很多种,不过其中配料万变不离其宗,不外乎洋葱、番茄、青红辣椒、牛羊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