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说史】
对于1939年春人称“彭猛子”的“白马将军”彭雄是否在常庄的大平房里住过,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但是,只要细读1939年3月22日发生在东平县城附近的郑海战斗,你就会清楚知道彭雄一定在常庄大平房686团办公室有过短暂的居住经历。
彭雄,1915年生,江西永新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3军团第2师通信员、师司令部作战参谋、第6师第16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历次反“围剿”和长征。到达陕北后,彭雄任红1军团第1师第13团团长、第4师参谋长。抗日战争开始后, 彭雄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6团参谋长,和团长杨勇一起,跟随主力跨越三千里,由晋西直达鲁西,3月3日在郓城樊坝战斗中,指挥所部英勇杀敌,获得樊坝大捷。杨勇率团教导大队和三营改编独立团后,彭雄继续以686团参谋长的身份东进,和张仁初、刘西元一起跟随主力来到常庄,住在凤凰嘴一支颜世荣的大平房内。彭雄比张仁初小6岁,比 刘西元年长2岁,作为参谋长,他很好处理了和两位军政主官之间的关系。为了确保师部安全,他身先士卒带领一营部分官兵扫除汶河两岸的日伪据点,3月22日,他率领一营部分战士和山东纵队6支队一团团长陈伯衡一起迎战东平县城出发的日军,利用地利条件,将日军打得落花流水,激战5个多小时,陈伯衡不幸中弹牺牲。3月23日上午,东进支队和鲁西区委在常庄召开了纪念陈伯衡牺牲万人大会,会上 彭雄流泪发表了纪念献身烈士的慷慨演讲。陈光、罗荣桓带领东进支队在泰西发展的同时,开始根据中央部署开辟沂蒙根据地,在4月下旬,派周贯五、彭雄115师教导大队和冀鲁豫七团改编为路东支队,彭雄为支队长,周贯五为政委,进驻蒙山前费县北部的马家峪,开始谋划建立鲁南根据地,先后两次打退日军的两次进攻,费北根据地初步建立。陆房突围后,罗荣桓、陈光又派司令部参谋处长王秉璋和师政治部副主任黄励率领师司政机关和直属队大部人员于5月20日从无盐村出发,越过津浦铁路进入沂蒙山马家峪一带,统一指挥路东的东进支队各部,师后方留守处和李梓彬、刘兴元率领的师教导大队一部,也随后前来,彭雄在王秉璋、黄励的协调下为沂蒙根据地建设作出了贡献,当时,费县、平邑一带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涝怕阴,旱怕晴,鬼子汉奸怕彭雄。听到彭雄来,鬼子汉奸跑掉鞋。听到彭雄到,鬼子汉奸不敢笑。”可见彭雄在敌人心目中是一位丧魂战将。1939年底,萧华所率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主力到达鲁西,和杨勇部会合,在东平县戴庙镇恢复343旅,并成立鲁西军区,杨勇任旅长兼军区副司令员,萧华任政委兼军区司令员、政委,彭雄在1940年4月由沂蒙根据地调任鲁西军区副司令兼黄河支队支队长,张国华任政委,邓克明任副支队长,下辖3个团,共有4500人。1940年11月,黄河支队改编为115师教导第四旅,彭雄任参谋长。1941年5月,彭雄奉命率教四旅一部增援苏北,任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兼苏北军区参谋长,辅佐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坚持洪泽湖和盐阜地区的抗日斗争,成为新四军的骨干将领。1943年3月18日彭雄在率队赴延安途中,在江苏连云港以北海面同日军遭遇战斗中牺牲,和他一同牺牲的还有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旅长田守尧及干部10多人,彭雄的遗体被抬到115师师部,陈光、罗荣桓为才28岁的彭雄牺牲而痛惜不已。彭雄、田守尧牺牲的消息传到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新四军某师参谋长彭雄、旅长田守尧同志壮烈殉国》的报道。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纪念碑,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批青少年和机关干部来到这里,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和信念教育。
(作者,颜建国,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宋元文化研究专家,系中国散文学家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数家报刊专栏作家,著有《元朝东平学派》《苏轼与东平文士考析》《文宗义脉》《春风有约》《家乡的石板坡》等专著。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