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勇丨砍油菜

不知道收割油菜籽用“砍”是否合适,反正我们村的人一直沿用着这样的一个动词,或话是成熟后的油菜秸秆较为粗壮,必须用较大的力道才能割倒吧。

油菜籽收获的季节一般都在五月中下旬左右,时令刚进入小满节气,早晚较为凉爽,但中午的气温像是在三伏天,待在日头里久了,头也晒得发昏。

早些时候,油菜是被作为一种经济作物来种植的,除了供应家里日常烧菜用的菜籽油外,大部分都卖给了当地榨油作坊。这些年来,随着外出务工收入的提高,加之农村市场的日益繁盛,村里面已经很少有人大面积种植油菜了,一则家里面不缺那几个钱了,二则青壮年都到外地务工了,砍油菜这样的重活,在家的老人也做不动了,再说孩子们寄回来的钱已足够日常开销。村里遍野的油菜花的美丽景象恐怕只能留在记忆里了。

油菜花开的季节,成片成片的黄色映入眼帘,在春日的阳光下,黄澄澄的,无论是在平原,还是丘陵,都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婺源的油菜花算是有名的了,每年都有大量的游人前往赏花观景,就连我们这座城市边边角角的小片油菜花里,还有几位靓丽的女孩子在那里玩着自拍。

在今天很多人的眼里,油菜花只是一片景,而在我的心里,油菜花却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生活记忆。

经历了冬季的严寒,触摸过春意的柔软,油菜到了成熟的季节,此时也正是“三夏”农忙的季节,砍油菜啦,砍油菜啦,以为是在做梦,却是母亲在耳边的轻唤。就这样被母亲叫醒了,要到地里帮助父亲去砍油菜。当我们带着懒懒的睡意来到油菜田里时,父亲已砍倒了一大片,他夜里两点多就起来了,趁着朦胧的星光月色,为一家人的生活辛勤地劳累。

油菜的收获期很短,大概只有一个礼拜左右,如果不能及时的收割,待油菜荚老熟透了时,损失率会更大。至于为什么天不亮就到田地里砍油菜呢,因为那时油菜荚上沾满了夜里的露水,菜荚变得柔软,不容易裂开,当经过阳光的曝晒后,菜荚会变得脆硬,一碰就会裂开,菜籽就会迸出。这时家家户户都会集中力量尽快把油菜砍倒,然后整齐地排放在田地里晒上三四天。

砍油菜不仅是个力气活,还是一个技术活。油菜成熟后,上面的枝枝丫桠互相穿插、相互交织,变得牵牵绊绊,即使砍倒后也要用力拉扯,才能把它们分离开来。此时,你要看清枝丫和菜荚的整体走向,然后顺势去拉,才能将已砍倒的油菜整棵地分离出来。有时,由于身上穿的衣服比较薄,砍的过程中不免被菜荚前面尖头所刺伤,一趟下来,胳膊上都是红红的小点,有些痛痒。现在想想,那时真的很辛苦,尤其是父母,早出晚归的,他们的付出何尝不是为了我们。

待到日上三竿时,早起砍油菜的人们陆陆续续地拎着镰刀和开水瓶,匆匆忙忙地赶回家吃早饭了。一碗绿豆汤,一颗水煮蛋,是母亲对我们一早上劳动的犒劳,也是那时我们最大的享受和现在最深的记忆。

砍油菜时,由于是赶在天凉,虽说也累,汗也不少淌,还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的。最怕的还是打油菜籽,而所谓打油菜籽就是给油菜荚进行脱粒。正好与砍油菜相反,日头越烈,天气越热,就越要选择此时到油菜地里。砍倒的油菜已经在地里晒了三四天了,菜荚在阳光的照射下,已进一步老熟了,这个时候进行脱粒是最佳的时期。

小时候,大人们都是将砍倒的油菜在田里先打捆,再担回家门口的场基上进行脱粒,一来费工费力,二来从油菜地到家还有一段路,路上磕磕绊绊的,又增加了损失率。后来,有人在市场上购置了整块约有半分地大小的花的厚的薄膜,铺在地里进行脱粒,也算是一种劳动创新吧,反正是提高了效率,并且降低了损失。

在没有任何挡头的油菜田里,热浪一阵阵地直往脸上扑,我们姐弟负责将原先砍倒的油菜抱上薄膜,待铺好后,父亲就举起连枷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进行锤打,等这一面锤打好了后,我们再把油菜秸秆翻个身,再锤打另一面,以实现完整的脱粒。

顾不上擦拭脸上的汗水,也不敢用手去擦,因为此时脸上已落满了油菜秸秆被锤打时扬起的粉灰,变得灰头土脸的,就连鼻孔里都是黑色的,远看就是一个十足的“卖炭翁”。这个时候,整片油菜田就像是一个“桑拿房”,嗓子已干得直冒烟,随意坐在田里某一处,灌上一口刚刚打上来的清冽的井水,沁人心脾的感觉真好,身上的毛孔也随着冰凉的气息张开了,感受到微微凉意。

当一粒粒乌黑发亮的油菜籽拢聚起来时,最爱赤脚走在上面,滑滑的,柔柔的,很是细腻,累的感觉在此刻消失得无影无形。这些年父母在辛劳中渐渐地变老了,家中的油菜也逐渐栽种得小了,仅在河埂种上一点,收获后送到镇上的油厂里去换些菜籽油,但砍油菜、打油菜籽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就在不远的前几天。

也许就在眼前,也许是在记忆里,当晚霞铺满天际的时候,全家人担着满满的收获,带着一路的欢歌朝着家的方向进发。晚归的老牛紧紧跟在身后,后面还伴随着家里的老黄狗,在初夏的夕阳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风物图。

作 者 简 介

程勇,多年从事新闻、游记、杂文、散文写作,喜爱文学创作,曾发表多篇作品,现为中国旅游新闻特约记者。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

  • 收割时光

    收割时光 文/橙子 油菜收割的季节,正是五一劳动节假期.我回到老家,父母已经把池塘边那块地的油菜籽割完了.我只能用眼睛看看,用耳朵听听,用鼻子呼吸,用照片记录,用文字收割关于家乡的一切. 每年劳动节, ...

  • 四月芬芳 || 油菜花香 /一味作品(第457期)

    小菲浅语: 花开花落知春事,云淡风清总关情. 未入花丛心先醉,屏山檐影话晓清. 江南三月看黄花,万垄油菜沾露霞. 悄然旷野幽香远,静坐乡间饮淡茶. 文:一味 导语:林小菲 不知从何时起,迷恋上了油菜花 ...

  • 【​菜籽熟了】/ 畅冲

    菜籽熟了 畅冲        上周母亲打来电话说老家的菜籽熟了,恰逢我休假,于是收拾一番便去车站坐车回家.         春夏之交,油菜籽成熟了.这个时候的油菜田,别有一番风味.结满荚子的油菜秆子, ...

  • 平生未见!宝应惊现白色油菜花

            田野里,春雨过后,宝应大地黄灿灿的油菜花成片成片地铺展开,像铺了一地金子.如果你认为油菜花只有黄色那你就"OUT"啦,你可见过白色的油菜花吗? 据资料查找,如果开出 ...

  • 思念故乡黄花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走在北京的郊野公园,看到路边的迎春花冒出朵朵金黄,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故乡的油菜花. 在这个时节,正是家乡油菜花开得最旺盛的时候.最诱人的花自然也是油菜花. 油菜花的美,对于当年封 ...

  • 【张新全】石门的油菜熟了

    石门的油菜熟了 文/张新全 随着布谷鸟的鸣叫声,山川在宜昌初夏的细雨后显得更加葱绿起来,曾经开满金色花朵的山谷也渐渐褪去了那耀眼的金色,一串串圆鼓鼓的油菜籽映入了人们的视野,相伴着麦子的搭色透亮,那成 ...

  • 亲,你妈喊你回家割菜籽了吗?

    亲,你妈喊你回家割菜籽了吗? 司马狂/文 外地游客总是在油菜花开的时候,来到徽州,纷纷惊叹这油菜花海的秀美.可我们徽州的乡人却始终无法对油菜花的美有那种旁观者的赞叹,油菜之于徽州人,那就是生活的必需品 ...

  • 申云贵:又见菜花开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又见菜花开 申云贵 下了几天雨,天忽然晴了.太阳像一张灿烂的笑脸,天蓝得像被水洗过.这样的天气,人的心情 ...

  • ​菜油好不好,只需要4招可判断,学会了,再也不怕买到劣质菜油

    菜油好不好,只需要4招可判断,学会了,再也不怕买到劣质菜油 说到油菜籽,不得不提的是儿时的记忆,还记得小时候,油菜籽苗长出来,还没有开花的时候,油菜籽杆又粗又嫩,还很好吃.我们放学回家,由于没有书包, ...

  • 程 勇丨三月雨

    "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地下个不停:三月里的小溪,哗啦地流个不停--"歌声唱出了春雨绵绵不绝的意境,也道出了情意萌动久久难以忘却的真实. 经过整个冬天的睡眠,大地万物渐渐苏醒了,此时 ...

  • 【西散原创】汪云飞作品丨砍柴记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一 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 ...

  • 贾国勇丨母亲慈祥的面容(散文)

    我在梦中看到了母亲慈祥的面容,如一尊大慈大悲的菩萨--如果说一个人生下来要受尽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正果的话,我的母亲已经受尽了八十二难,应该成正果了!据我的大姐讲,母亲从小就受尽了苦难,出生在富贵之家, ...

  • 贾国勇丨相逢未嫁时(散文)

    出香山公园不到500米,我和枫就到了"雕刻时光". 院子不大,几棵枣树刚刚萌发出嫩芽来,两只慵懒的波斯猫卧在枣树下晒太阳,看到我们从外面走过来,漠然地看了我们一眼,依然低下头去晒太 ...

  • 【推倒时钟系列】吕志勇丨高人老张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高人老张 □ 吕志勇 /  文 老张是个高人! 他个头足有一米八.和他说话,我总需要仰头,所以,我就不太愿意和他肩并肩走.仰头说话,累!其实,每个人和别人仰头说话,都累.只不过 ...

  • 贾国勇丨写给小猴子

    我常给人说,我是五亩地里的一颗豆芽子,意即是十分的珍贵.从父亲那一代往上数,我们家族确实是人丁兴旺的,老爷爷弟兄五个,爷爷弟兄五个,到了父辈时,仍是弟兄五个,一代接一代地繁衍下去,除了出门在外挣前程的 ...

  • 『我醉乡土』程立正丨母亲的纺车

    母 亲 的 纺 车 程立正 每次回老家,从我家大门洞里穿过的时候,一抬头,就会看到侧面墙上高高挂着的纺车,它在那里已经"休息"了近二十多年了. 那是一辆普通的农家纺车,陈旧但并没有 ...

  • 『我醉乡土』程立正丨忆水井往事 更应惜水如金

    忆水井往事  更应惜水如金 作者:程立正 水是生命之源,井是水源之地.下面我就说说与井有关的那些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人们主要用砖砌成的井.村内生活用砖井直径大约一米左右,村外浇地用的井直径更大些 ...

  • 『我醉乡土』第60期||程立正丨参观“白塔惨案”纪念馆

    参观"白塔惨案"纪念馆 程立正 1972年的那年春天,我刚上小学五年级,刘文华老师带着我们去参观了位于白塔村的"白塔惨案"纪念馆,接受了一次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