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厉害的读书人

本文导读:

一个有爱好的人,尤其是在爱好领域显得厉害的人,传递给我的,绝不仅仅是一时一地的小惊喜,而是影响终生的大感悟!

乐于读书是件好事,而通过书籍邂逅志同道合的书友,则是一件纯粹的乐事。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两个原本陌生的人因为读书而相识,或者某人循着书本能找到更高明更厉害的读书榜样,都属幸运之至。唯此,才算触及了读书的更高境界。

记得刚开始读书的小时候,我是区分不出什么境界的。一来字还认不全,二来认字也未必能看懂,所以彼时读书不算读书,只是看图识字看画凑热闹。这种方式一旦长期不被纠正,人就容易走入阅读误区,满足于满眼的线条图案,忽视文字背后的逻辑,然后恶性循环看书囫囵吞枣求多求快。之前有网络大V曾夸耀自己一年读书四百本,粗略一算人家一天就要看完一本多,想必他老人家一年到头净忙着吹牛皮和看画片了,也挺好笑。

同样一本书,人人皆可读。走马观花附庸风雅是一种读法,斤斤计较认死理儿也是一种读法,既然人人都能当个读书人,为何我还偏要在前面加上“厉害”二字呢?这就有必要聊聊我所结识的那些厉害的读书人。

第一个厉害角色是我的初中同学,大李。此君虽然其貌不扬,却有一手看书过目不忘的绝活儿,尤其是他感兴趣的军事历史领域。每每在我们面前聊起那些经典战例,大李总会目光炯炯,声情并茂地把时间地点、番号人数,战斗经过、武器装备娓娓道来。当时他那骄傲自豪的神态,仿佛亲自指挥了一场胜仗一样,令我印象深刻。

大李讲的战例其实我也大多看过,但盲目追求读书数量的我只记住了谁胜谁败,其他的都一股脑还给了作者。我看书,人家大李也看书,人家却能把书的内容背下来,所以他很厉害!

第二个厉害角色是我的高中同学,方明。此君课余时间的读书方式跟我截然不同,人家自始至终都对《三国演义》兴趣浓厚。记得有一天傍晚放学,他对我复述起“曹操宛城遇险,典韦舍身相救”一段,讲得抑扬顿挫惟妙惟肖,整个人声若洪钟犹如猛将附体,不仅凭空吸引来一众路人围观叫好,还把我感动得涕泪横流。时至今日,当时方明沐浴在晚霞中那张激情四溢的面孔,依旧闪现在我的脑海中。

方明讲的段子其实我也看过,但读书敷衍潦草的我早已忘记了所有细节。可见读书不在多,但读一本就要吃透一本,直至把精髓融进血液里,再淋漓尽致地发散出来。我看书,方明也看书,人家却能读懂读通,变成了自己的绝招,所以他很厉害!

工作之后,我每天朝九晚五在单位和家之间奔波,看书的空闲少了,看书的心情淡了,但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还可以通过网络结识更多更厉害的读书人。

罗振宇算是一个。2013年,央视制片人罗振宇毅然下海,创办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读书节目《罗辑思维》。尽管这档精彩纷呈的荐书节目内容很多都由写手们代为策划,但读书评书这一新颖的形式迅速博得了网友的青睐,其中也包括我。在连续收听一百多期后,我领悟到读书的一大秘诀,那就是去寻找书籍作者展开叙述论证的主要脉络,然后顺着这条脉络将书里书外的知识串联起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