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北宋缺良将、南宋缺良相”,有没有道理呢?

作者:孔祥举

一、北宋重文轻武经济发达,边境地区国防空虚

北宋建国皇帝赵匡胤,为了防止日后部下效仿自己,使得江山分裂,使用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将军队的力量逐渐地拉倒中央管辖。

赵匡胤扩编京都军营,吸纳将士。使得汴京的军队力量,一下子极度膨胀起来,占到全国兵力总数的一半。为了防止军队领导在军中形成势力,赵家皇帝,频繁的更换将军将领。致使“将不认识兵,兵不认得将”现象成为封建王朝的一大奇观。由于军队的将领在权力上,大幅度下降。使得北宋一朝,武将的朝廷地位大幅度下滑。

更为关键的是赵匡胤建国初期,立下了祖训:“文官不会乱国,不论何时何地,文官不得诛杀”,而且每年给文官各种各样的朝廷福利。这可就意味着,只要你是官员,不光享有超高的社会福利,不光是社会阶层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更关键是不会被抄家,不会存在之前任何王朝所说的:“伴君如伴虎”掉脑袋这样的危险。

北宋一朝,可以想象的是:无数的大宋百姓,起早贪黑,不分寒冬酷暑,用功读书,只是为了功名。为了功名离开家园,一着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赴过琼林宴。打马御街前,人人夸耀一表人才,考上状元就可以锦衣玉食把名显,考中状元就做高官,就可以鸣锣开道,光宗耀祖,亲戚朋友八方来贺。这种场面,用现代的话来说,实在是太赞了,简直就是文化人的福音啊!所以,北宋一朝,老百姓对于考取功名是无限的向往。活生生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每年都在上演着。

北宋王朝的另一边,同级别的文臣对武将们嗤之以鼻,用鼻孔看他们。甚至一度在外边境行军打仗的武将受到文官的督军与约束。在北宋军队里面一度盛行“外行指导内行”。

武将在边境指挥起军队来,一时间变得畏手畏脚,裹足不前。一旦惹得文官不高兴,文官直接训斥在外地的将领。

在外的与西夏大辽国对峙的宋兵,一度因为文官的干预,就白白浪费了时机,耽误了本该胜利的战事,因为文官的纸上谈兵,延误战事,成为了败仗也是情有可原。

但是如果武将胆敢有意见,有的文官会直接混淆是非、恶人先告状,一封加急文书送到朝廷。不知真相的朝廷,直接降罪于边境武将。

重文轻武确实使得北宋一时间,名相辈出。著名的名相就有,赵普、吕端、寇准、王旦、吕夷简、范仲淹、韩琦、王安石、司马光等等。一时间,北宋的名相可谓是璀璨非凡,星光熠熠。

丞相寇准一度督促,宋真宗奔赴宋辽战火的前线,振奋士气,使得宋军打败辽军。但尽管宋军胜利,心理上的投降主义,还是挥之不去,宋军主动与大辽签署了澶渊之盟。

王安石等人的改革又使得北宋的经济,异常繁荣兴盛。在当时,整个北宋的经济,占到了世界GDP的一半以上。

这也就形成了一边是超级繁荣富饶的北宋,而另一边是国防虚弱,经常割地赔款的北宋。一个双重的北宋,特殊形象的存在。

二、南宋开始重视军队,但是居安派增多

“物极必反”过于放任文臣,必然走向历史的末端。

北宋末年,最后一个皇帝宋徽宗,重用奸相蔡京、宦官童贯等,使得民不聊生,民间起义此起彼伏。人们惶惶不可终日,王朝积贫积弱。

公元1119年(宣和元年),单单是儒家文化与忠君爱国文化盛行的山东地区,老百姓忍无可忍就爆发了宋江、方腊领导的两次大的农民起义。北宋境内的其他地区的恶劣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宋徽宗听信蔡京谗言,进行了残忍的武力镇压与打击农民起义,使得劳动力大幅度锐减,军队进一步腐败,使得国家社会动荡不安。

更为关键是,远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趁机崛起,更加使得内外矛盾重重交加使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千钧一发之间。

与此同时,北宋在对外关系、军事处理上败事连连。宋徽宗听从奸佞之人蔡京建议,与金国联手攻击日渐末路的辽国,约定功成后把原纳给辽的岁贡"转名过户"予金,而宋则可得回失陷多年的燕云十六州。

之后的靖康之耻就出现了,这是大宋的苦楚,这是中原的伤痛。一笔一笔的国仇家恨,在后世抗金英雄岳飞的诗中:“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表现得淋漓尽致。

之后的南宋王朝开朝皇帝赵构,死里逃生。迁都之后,他开始意识到,大宋军队的重要性,大力重用过岳飞一段时间。岳飞不负重托,在位南宋收复失地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是,南宋君王赵构还是继承了北宋宋徽宗的陋习,继续重用奸佞的文人,甚至相比较北宋末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在岳飞即将直捣黄龙,营救出宋徽宗宋钦宗二帝的时候,被秦桧召回。将一代大宋爱国将领岳飞将军,活活折磨、惨死在了风波亭。

三、南宋军队腐败落后,南宋走向灭国

南宋王朝,一味的只知道贪图享受,对外一直是卑躬屈膝,割地赔款,不知道振奋军心。

南宋后期,军队将士没有雄心壮志者居多,浑水摸鱼者居多。渐渐地,有血气,有魄力的将士或者是被打压,或者是被谋害。渐渐地,南宋军队内度,腐败愈演愈烈。

到了南宋后期,军队将领唯朝廷权臣马首是瞻,丝毫没有进取之心了。

更为令人唏嘘不已的是,南宋的兵源素质,差的惊人。这源自于军队的不断扩充,除了继续从厢军和乡兵中挑选之外,禁军还从民间募集了大量士兵。

朝廷甚至在灾荒时期,募集大量流民充入禁军,由于兵源素质的参差不齐,加上文人监军,皇帝猜疑军队将军。“将不顾军,士不识将”,南宋军队,可谓是,一盘散沙。训练松懈、管理混乱,最后的结果就是,南宋军队丝毫没有战斗力。

在公元1279年,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元军入侵的时候,一群群龙无首的南宋大军,一路往南逃窜,节节败退,最终直到南宋灭亡。

【作者简介】孔祥举 , 民间英雄故事创作人,抗日民族英雄好汉故事讲述人,山东好汉故事讲述人,泰安市作协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