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大山深处的古村落独特两姓祠堂!
山岫宅坐落于福建省福安市范坑乡的西北部,与浙江省泰顺县接壤,路段自然风景优美,有着福安'小香格里拉'之称,据该村祖谱记载,宋朝宣和年间,郑、刘两姓先人先后迁居山岫宅,'见兰溪之境尤有意以蟠山云无心而出,岫指宅而居,遂名山岫宅'。
山岫宅坐落于范坑乡东北部的山冈上,地理坐标为北纬26°41′-27°24′,东经119°23′-119°51′。总面积7.8平方千米。因为路段自然,地理条件良好,曾被称为福安的'小香格里拉'。全村现有人口180多户、900多人,几乎全是郑、刘两姓人家。自古以来,两姓村民便是亲如一家。庙据村祖谱记载,宋朝宣和年间,郑、刘两姓先人先后迁居山岫宅,'见兰溪之境尤有意以蟠山云无心而出,岫指宅而居,遂名山岫宅'。两家人同垦荒共兴业,相濡以沫,生息繁衍,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以至于后来两姓人家通婚结亲,不分彼此。为铭记这份难得的情谊,世代和睦相处,明嘉靖年间,两姓族人共同建起了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刘郑宗祠。经清光绪乙卯五年(1879年)重建及20世纪70年代的再修,刘郑宗祠屹立村口,揽尽百年沧桑,炽烈乡情亘古如一。
自唐至清,溪畔古道就是上京赶考举子的必经之路,揽尽昔日浮华和历史的沧桑。宁静致远的官司路上,曾经有36间“当店”、72家“驿栈”。虽然隐藏山坳的时光早就坠入遥远,但依稀可见旧时古道之痕迹。明末清初期间,由于政局动荡、盗匪横行、民不聊生。该村裔孙郑先华为了山岫宅的安宁,自发到泉州“少林寺”拜师学艺。他练就一身武功,返乡除暴安民,留下传奇故事与动人传说; 1934年,山岫宅村民大多参加革命根据地工作,其中郑老弟等15位村民献身革命,被评上“革命烈士” ,还有何阿铃等20多位同志被评为“五老”。老红军刘发禄(连长)跟随毛主席爬雪山、过草地,历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改革开放以来,曾经被称作是福安“西伯利亚”的山岫宅,在宁德市人大等七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硬化铺上了四级水泥公路。程控电话、移动手机信号覆盖全村。闭路电视入户,所收节目与城关居民同步。
“流水滩下非有意,白云山岫本无心。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这世上有许多事,都是机缘巧合。洋坑溪畔集油坑梯级瀑布群、九曲溪漂流、桃园山庄、马仙岩、八仙下棋盘、太白仙游峰、七曲岭风景、银坑洞古迹等旅游资源,恰如山岫淙淙的水声,仿佛在向游客奏响亲切的迎宾曲。这是天籁之音,也是山岫宅发出的呼唤。一座在大山中的村落谱写着历史的符调。
▍内容来源:参考半惆怅 宁小博宁德城市资讯原创编辑完成
▍图文编辑:宁文策划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