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元宵节的欢乐记忆/石正祥

过了年,就是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不同的地域,孕育出不同的元宵文化。元宵节从最初的热闹吉祥,逐渐演变成一条文化流,流向世界,流到现在,流进人们的心头,汇成一道写满乡情乡音的风景。每当行走在城市的街道、大路或公园里,看到琳琅满目的各式花灯和“火树银花”般的灯光时,内心里不由得感慨如今太美好了,太幸福了……

同时,我也常常会想起儿时的元宵节来。

我的童年时间是在农村里度过的。那时的农村,还不知元宵节的称呼,只是叫做过正月十五罢了,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小年”。因为这一天,欢乐很多:中午吃水饺,晚上蒸面灯,挑灯笼,看大队宣传队演出节目等,这便是当时我们最高兴的日子。尽管当时没有元宵,没有电视,但一种叫“摇花”的游戏,印记在了我的心里,成为永久而美好的记忆。

总是好几天前,村里就有人出头,开始张罗有关摇花的前期工作。将村里比较能干的男人们分成几组,准备着摇花的事宜。有的找来“熬火”的木材,如松柏、果梨、家槐等木头,到村头的一处宽敞的地方,开始烧制木炭;有的去村西头的铁匠铺子里,捡拾些细碎的铁屑、薄薄的生铁块,或破锅叉;有的专门制作摇花的铁笼子、摇杆、铁环子和长绳。待到准备就绪,盼望已久的正月十五,也就来了。

大家都早早地吃过晚饭,全村的男女老少,依然穿着过年时的新衣裳,嘻嘻哈哈地来到村大队院前—一块宽阔的地方,兴奋地等待着观看摇花开始。壮年男人将烧好的木炭和铁屑、生铁块,装进一个早已编好的铁篮子,把篮子用一条长绳固定绑在长长摇杆一端的铁环子上,几个特有脸面、特有力气的男士,将木炭用纸张、柴火之类的“呼呼”地吹着点燃后,将木杆竖起,在“头头”(指挥者)的号子指挥下,先是慢慢地摇转,让火逐渐燃烧起来,然后再使铁蓝越来越快,铁篮子里被燃着的木炭和铁屑、碎铁,在快速的摇转下,急速与空气中的氧“亲密接触”。这样氧助火势,越烧越旺,温度越来越高,不一会功夫,碎铁就被融化成“铁水”了。被烧得通红的铁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撒落成一个大大的圆圈,瞬时再从地上溅起,迸出千万的火花,耀眼夺目,甚是壮观。于是,人们激动得睁大眼睛唏嘘着,周围的夜空被映得通红……

那时的我们这些孩童,并不在意那些好看的摇花。总是约了七八个小伙伴,四处奔跑。女孩子自然是不让跟着的,因为她们太爱哭。我们每人的手里都郑重地攥着新年里就偷偷珍藏的几只鞭炮,在大人间的空隙里钻来钻去,兴奋得不行。偶尔还趁人不备,悄悄地将鞭炮点燃一只,“砰”的一声,等大人们缓过神来,便说:“嘿嘿,这些孩子”,我们哈哈大笑着又疯去了……

就是这些少有的哈哈的笑声,在那样的年月里,伴我度过了童年时代。

作 者 简 介

石正祥,山东省枣庄滕州市人,散文作家,钟情于地方人文历史民俗方面的研究。喜欢学习和思考,以积极的心态感恩生活,感悟人生,并将其融入文字;积极搜集和挖掘当地革命烈士、先模人物的英事迹和战斗故事,以表达对英烈们的怀念和提醒人们珍惜目前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生活。其200余篇50多万字的散文、诗歌、小说、人文类等形式的稿件作品,发表在省级媒体和本地的报纸、刊物、网络上。




重要通知:根据广大作者的要求,【“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延长一个月,至农历的正月二十(即2018年3月7日)截稿;统计期为10天,至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3月18日)出奖!

评选办法征文将根据“文章点击率”、“打赏率”、“评委意见”进行评选;获项作品领取证书和奖品后,新媒体《行参菩提》即获得版权,结集出版时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

投稿方式: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投稿信箱为“289341034@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春节的味道”有奖征文。

行参菩提·“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