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锦屏:以“青山”换“金山” 不砍树更能致富

肩上一把锄头,腰间一把镰刀,这是梁伦辉7年来巡山的“标配”。每天早晨7点上山,下午6点下山,行程20余公里,对于自己管护的锦屏县太平江—天龙山一带3万多亩森林的情况,他了如指掌。哪里有滑坡,哪里有人乱采砂,哪个区域出现了病虫害,哪里有盗猎者出没……只要发现,他便会立即向相关部门反映。

“和这些树相处久了,自然就有了感情,舍不得让他们受到半点伤害。”梁伦辉说。今年44岁的梁伦辉,家住锦屏县铜鼓镇小塘村3组。从儿时与父辈一起植绿,到如今每天护绿,梁伦辉见证了这片森林的生长和变化。从单门独户上山种植杉树“灭荒”,到逐步调整树种抱团发展,再到如今盘活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曾今的荒山已然郁郁葱葱,凋敝的山村显得更加美丽灵动,村民们也过上了“不砍树更能致富”的美好生活。

归回生态本位——

“把林当菜种,把山当田耕”

青山似锦、秀丽如屏。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全县土地面积1596.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84.4%,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南方典型集体林区县和全国三大优质杉木产区重点县。当地所产杉木以质优、干直、耐腐、易于加工而享誉全国,成为当地特产和民生源泉。

“在过去,锦屏是典型的‘木头财政’,每年各种林业税收占县级财政收入60%以上。”锦屏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陶通照说,曾经的锦屏,林业既是支柱产业又是经济命脉,“吃饭靠农业,花钱靠林业”成为当地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长期对森林采取粗放式管理,致使很多村民乱砍乱伐、伐木换粮、毁林种粮,森林资源被过度消耗,到90年代初,锦屏的活力木蓄积量从建国初期的近千万立方米降至390万立方米,降幅达60%,随之林木的减少,锦屏经济陷入困境,县财政和林农收入连续两年负增长。

在杉木上种植铁皮石斛。 孙远桃 摄

“如果没有森林,百姓的日子只会越过越穷,所以我们必须灭荒造林。”时任锦屏县林业局副局长的王树庭说。今年75岁高龄的王树庭,见证了锦屏森林产业的辉煌与落寞。“碗口大的杉树一片片砍掉,天一下雨水一冲,山体长期裸露,形成了近50万亩的荒山”。

引进国内外资金植树,以木换粮造林……1980年,锦屏县正式开启“灭荒行动”,全面保护天然林,积极培育人工林。“把林当菜种,把山当田耕。”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树庭至今依然感慨,“上山种树有粮食补贴,种出来的树也是自己的,所以家家家家户户主动上山种树,山上比街上还热闹,走错路都可以遇到农场”。

在各种优惠政策的激励下,群众植树造林的热情高涨,“十年灭荒”目标在1994年得以实现。新中国成立后至2000年,锦屏县人工造林、基地更新造林累计面积230.79亩,森林覆盖率有1983年的32.5%上升到58.1%。

为了保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绿,锦屏县开始狠抓森林采伐管理,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大林区执法力度,扎实开展“六个严禁专项执法行动”“天网”“亮剑”“绿剑”“绿盾”等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森林面积、活立木总蓄积量、森林覆盖率等均实现稳步增长。截至目前,锦屏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2.12%,林木蓄积1355.89万立方米,林业用地面积184.97万亩,森林面积170.74万亩,锦屏因此有了“杉乡”“林海”之美誉。

在黄金梨树上种植铁皮石斛,树下种植黄精。孙远桃 摄

转变发展方式——

让群众“不砍树,也能致富”

锦屏重回绿意盎然,但发展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如何让生态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成为锦屏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挑战。

“除了做好国储林的保护与收购,我们开始对过去单一的树种结构进行调整,让群众不砍树也能致富。”陶通照说。过去群众房前屋后山里种的全部是杉树,要十多年才能成材,群众种树短期效益不明显,为了让森林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林业局开始引导村民进行椪柑、山核桃、油茶等经果林种植,通过调整树种,一大批林农受益。

不过,由于森林产权不清晰,让林业结构调整始终处于单打独斗状态,难以进行规模化和精品化发展。为了“定产权、安民心”,锦屏县开启了深化林业综合改革之路,通过出台实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办法、林权收储管理办法、林权抵押贷款办法、权贷款辅助办法等系列措施,激活沉睡林业资源。2018年6月,锦屏县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为全国33个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和贵州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试验区,锦屏由此开启了对林业生态保护体系、林业生态产业体系、森林生态文化、智慧林业等方面的创新和探索试验。

在锦屏县敦寨镇龙池的多彩田园里,梨树上的铁皮石斛长势喜人。这片过去以发展金秋梨和椪柑为主的1245亩果园,今年不仅收获了水果,还变身成为了铁皮石斛林下标准化栽培示范推广基地、铁皮石斛优质高抗品种选育与生态种植基地以及全国铁皮石斛林下栽培模式示范基地。

锦屏县大力发展铁皮石斛种植。孙远桃 摄

“树上挂水果,树干种石斛,树下我们还种了黄精,原来的一份收入现在变成三份,实现就近务工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敦寨镇龙池党支部书记龙立华笑着告诉记者。

“实施林业改革之后,我们彻底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木材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利用林业资源,从林上、中、下、内、外五个方面大力发展,让林业生态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绿色红利’。”陶通照说。立足林业资源实际,锦屏县正在全力探索林上活树种植石斛、林下种植中药材、林中养蜂、林内石斛花采摘体验和森林康养、林外种植花卉苗木、石斛搭架种植以及林产品精深加工的“五林”经济发展新模式,计划3年内(2019—2021年)完成铁皮石斛基地建设3万亩,石斛驯化育苗基地200亩。

截至目前,锦屏县实现林下经济林地利用面积76.5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超过3.68亿元,通过利益联结带动农户362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56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切实将绿水青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责编:顾兰云(实习)、陈康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