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僵局
一战中后期时,德国领土成倍的增加,看着曾经不可一世的英、法成为了自己的手下败将时,当时统治德国的威廉二世开愈发骄傲。俗话说的好:“骄兵必败”,在美国突然参战后,威廉二世并没有及时改变旧时的战术,继续和协约国硬碰硬。的确德国军人的整体素质远高于协约国,但协约国多大?德国即使能以1:2的战损打赢战斗,可在面对协约国不惜用人命筑城墙的战术后,战事还是不免开始陷入僵局。战场上的持久战一旦出现,其最终结果无非两种:要么你死我活、要么各退一步。在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持久战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中,秦、赵两国就和德、法非常相似,进攻的秦国(德国)不愿意死了几十万人还竹篮打水一场空啥好处也捞不到,就砸锅卖铁,死命从民间搜刮物资送往前线;长平(凡尔登)作为赵国(法国)最后的防线,赵国不想丢,因为丢了国都就危在旦夕,为此也只能全国上下凑粮食。长平之战中,进攻方的秦国有巴蜀、陕西作为自己的后勤补给站,成功耗赢了赵国,但到了凡尔登战役,则因为法国、英国有整个非洲、美洲、澳洲输送血液,几乎就不差军需。可德国就不一样了,没有殖民地、盟友意大利还叛变了,为了凑军粮,威廉二世不得不开始搜刮民间。这之前还是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可一旦触碰到资本家和普通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之后,为了守住自己的血汗钱,德国的工人运动就轰轰烈烈的爆发了。
德国大革命爆发
对付“造反”,一样无非两种方式,一是镇压、二是安抚。毫无疑问,其中安抚是最“贵”的一种,而此时前线战事吃紧,威廉二世不想为了安抚所谓的“工人运动”浪费宝贵的物资,于是,他选择了镇压。而让威廉二世万万没想到的是,被镇压的起义者四散逃离,反而促进了大革命思想的传播,起义也就开始从局部转变成了全国。起义不断发生,威廉二世就不断镇压,镇压叛军又需要从平民手里搜刮钱、粮来养额外的军队,于是整个局面进入恶性循环。到了后期,许多德国的百姓都认识到,德国人若要想过上好日子,那么皇帝威廉二世是比英、法还要大的障碍。同时,德国高官们也发觉,如果德国作为一个共和国出现在协约国面前,并把威廉二世作为背锅战犯,也许这样可以使德国会获得较好的投降条件、也能使德国的军官们免受战犯之罪。为此,军官们为了在军队溃散之前为自己争取活命的机会,也开始公然以德皇退位为要求向协约国谈条件。
逼迫德皇威廉二世退位
11月3日,被派出镇压暴民的基尔港士兵面对自己亲人的劝说率先加入起义队伍。接着,其他地区的起义军和士兵们纷纷效仿,工人和士兵委员会在一些城市先后成立。这些起义者、士兵代表就要求,除非威廉二世退位,否则他们将加入政府反对派,使新政府失掉代议制的性质。11月9日,为了让德国内阁尽快同意他们的要求,从基层工人、士兵、到政府官员的全国总罢工爆发了。面对协约国的步步紧逼,德国前线士兵纷纷放弃抵抗、国内生产武器的军工厂也开始停止生产,可以说若如此继续几天,柏林就将被协约国沦陷。当天,德国内阁的总代表马克斯亲王就向德皇报告说:“退位是件令人讨厌的事情,可是没有社会主义者参加的政府对国家将有更大的危险。”此时,威廉二世正在比利时斯帕的德军总部。柏林的兵变和亲王的劝说令他十分惊讶,他很犹豫要不要退位。不过即使大难临头,他仍觉得自己只是像光荣革命那样交出权力,但仍然可保留普鲁士国王及德意志皇帝的身份。不过很快,内阁就泼了他一头冷水。首相马克斯·冯·巴德登以及国内的革命者的目的均是要建立一个共和国,而共和国无论是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是绝不可能拥有皇帝的,为求得政治统一和为内阁官员争取权力,内阁上上下下均坚持要威廉放弃德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的两个头衔。
威廉二世退位,德国走向共和,一战结束
在全国一致的施压下,威廉二世的皇帝梦也就此幻灭了。亲王在得知只有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能控制德国四处暴乱、起义的局势后,自己也在皇帝退位后辞职让位给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然后,在德军总部,首席参谋总长鲁登道夫辞职,这可以说是最后一个拥护德国皇室的将军。其辞职之后,德军大权便就落到内阁手上,威廉二世在同时失去政权、军权、民心之后,只能无奈退位。当日下午,在内阁的逼宫之下,威廉二世退位,德国宣告成立共和国,次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大战就此结束,而发动战争的罪名也被内阁统统扣在了威廉二世的脑袋上。
背锅侠:德皇威廉二世(右)和他的表弟俄皇尼古拉二世(左)
在1922年的时候,威廉二世还不忘四处游走、写自传来洗白自己的战争罪。然而在希特勒发动二战的时候,威廉二世却又大力赞扬希特勒并向其无偿捐出250万马克的资助金用于发动战争,实属令人唏嘘。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地史馆】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 地史馆 ]
地理历史不分家
用地理解释历史,用历史记录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