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 胜利门 中山公园消失了的打卡处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山公园有两处与抗战相关的建筑,一处是大家熟悉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受降堂,还有一处为消失了的纪念抗战胜利的胜利门。
受降堂1946年《新武汉指南》 朱汉昌藏书
受降堂
1945年9月18日,在中山公公园受降堂举行华中战区受降仪式。中国战区划分为十五个受降区,武昌、宜昌地区,由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在汉口中山公园受降堂代表中方接受日本冈部直三郎大将投降,受降日军21万,并立受降碑。
受降堂,历史上辉煌了那么一瞬间。很长一段时间在游人眼里是一栋闲置的木屋,大门紧闭。中山公园很长一段时间除了小卖部卖大碗茶、汽水、冰棒,是没有餐饮的。这间房子曾经作过一段时间的餐馆,我有一次在此处进餐的经历,仅仅一次;后来,公园湖边与草坪区曾开过餐馆。
1939年 公园微缩景观与张公亭
1998年5月21日,公园职工迎接建园70周年打扫卫生时,在张公亭一楼值班室发现尘封半个世纪的受降碑。1999年中山公园召集历史学家座谈后决定恢复受降堂。相隔了半个世纪后,2000年9月18日,受降堂正式恢复开放,展览供游客参观。
2020年6月2日,湖北省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武汉市江汉区解放大道1265号中山公园内)。保护范围: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及周围一定范围。以旧址外墙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
受降堂并非1945年抗战胜利后所建,其时,此屋为中山公园张公祠,在往前追溯,此楼为1935年公园建的大众会场(市政府会堂),用于市政府会议,那时的汉口市政府距此地不远,出公园大门上西满路(今解放大道)往东经双洞门路,即可到达市政府所在地市府路,今民主街。
1938年10月日军攻占武汉,中山公园成为日军的养马场。伪市政府在市政街(阜昌街)汉口商业银行(今南京路武汉儿童图书馆)成立,市府开会在附近的维多利亚剧院,中山公园的会堂废弃。1940年日军将公园交还伪市政府。1942年张之洞的小儿子伪市长张仁蠡主持改成张公祠,供奉张家牌位、族谱。同期,中山公园建张公亭。这两处建筑都与纪念张之洞有关。
1956年胜利门
其实,中山公园还有一处建筑疑似与纪念张之洞有关,1940年公园棋盘山附近小桥旁建的木结构重檐听香牌坊。“听香牌坊”,这是我与武汉文史研究者张垠在中山公园踏访时,张垠打电话给中山公园历史资深研究者吕学赶先生,吕先生告诉我们的。
笔者推测“听香”与“香帅”张之洞似有联系?牌坊、纪念亭、祠堂,构成了纪念张之洞的系列。1945年抗战胜利后此牌坊改为胜利门,现在只有张公亭还在沿用老名称。少年时代,小伙伴到中山公园玩,总会到公园前部的假山小宝塔爬上爬下、躲猫猫,旁边胜利门旁的小桥上坐一会。
1957年胜利门
好友黄明忠在旧摊淘得一张照片,为武汉硚江岸三区理发业民管会全体干部,1957年2月22日,拍摄于中山公园胜利门的合影照,是一张行业管理人员的纪念照。
这张照片信息比较完整,人物、时间、地点各要素都比较清晰,图片上标写的:武汉市硚、江、岸三区理发业民管会全体干部,初看叫人有点迷糊,实际上就是汉口的硚口、江汉、江岸三个区的理发业民主管理委员会的全体干部。这个"硚、江、岸"三个区简略缩写称呼有点别扭,表达的意思从“高头”到“底下”顺序即汉水、长江自上游到下游,那时人们的习惯。与今天江岸、江汉、硚口,“底下”到“高头”的顺序相反。
1958年胜利门
我的母亲1958年参加江汉区前进街办事处大跃进“小土炉”炼钢,很忙活了一阵,“放卫星”完成任务与同事在此处照了一张“钢铁大丰收”的集体照,公私合营云霞照相馆摄,这家照相馆在民权路清真寺旁边。
那时工厂、学校、单位集体活动,多为游中山公园,此处为拍集体照的首选之地,如同今天的网红“打卡”处。
笔者还看到一张1956年中山公园胜利门的照片,一女子坐在桥栏上,胜利门背后建筑公园图书阅览室呈现在人们眼前。记得中学时代去公园玩,常到阅览室翻阅画报,那时画报还是稀罕物,除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外,还有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画报,打开了一扇看外面世界的小窗口。这些彩色的画报一般人家都买不起。
据吕学赶先生言,1967年夏天木结构的胜利门被暴雨淋垮。物虽不存,但留在老武汉人的记忆难以磨灭。何时重建胜利门?工程不大,花钱不多,有照片可参照,应该不难。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解放大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