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燕燕为何能长期保持和韩德让的私情?只因契丹对女性的保护政策
契丹大辽的萧太后燕燕,身为杨家将的对头,也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她身上有太多劲爆话题可挖掘,年轻寡妇,当国太后,秘密情人,不论哪个标签都很吸人眼球,搁到现代铁定是经常上热搜的流量担当。
随着萧燕燕的广为人知,她和情人韩德让的故事,也因而被演绎出各种荡气回肠的版本,有说是互相利用的政治盟友,有说是青梅竹马破镜重圆的铁血爱情。
不管是盟友还是爱人,萧燕燕和韩德让相互扶持、同舟共济、为契丹大辽呕心沥血27年,却是实打实的存在,他俩对大辽的贡献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
身为当朝太后的萧燕燕,让隶属宫籍的汉人奴隶韩德让做情人,还长久保持关系,为何没有遭到契丹贵族们的反对引发动乱呢?
除了萧燕燕和韩德让自身的能力让人无法忽视外,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才让契丹贵族对太后的私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就是——契丹人对女性的保护政策。
大概会有人嗤之以鼻,古代女性地位低下,何来对女性的保护政策?你该不会以为古代允许女性改嫁,就认为女性地位不低吧?
不不不,猴格并不认为古代女性能改嫁,就代表女性的社会地位高,猴格要说的是:契丹社会允许女性离婚、婚姻状态比较开放,这些不成文的“潜规则”,就是对契丹女性的一种保护。
为什么说古代女性允许改嫁并不代表女性的地位高呢?
很简单,有太多古代女性的改嫁并不是自己的意愿,而是被家人所操控,这只能说明女性的地位更低下是男性的附属品,而不是地位高。
早在母系社会时,由于群婚制和一妻多夫制,社会上是不存在寡妇这个群体的,更不会出现改嫁的行为。进入父系社会后,女性逐渐变成男性的附属品,才开始出现寡妇,但在人类社会初期,礼教还没有严重到束缚女性的地步,所以,寡妇再嫁是社会常态。
从汉朝到宋朝,女性再嫁都不受社会上的歧视,但从宋朝后到清朝,宋儒理学的发展成了套在女性头上的枷锁,女性再嫁就成了大逆不道,朝廷也提倡守节守寡,表彰贞烈,妇女贞节简直成为畸形的病态教条。
或许宋儒当初只是借女性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来暗示士大夫集团要对效忠对象忠贞不二的,但事与愿违,没看到多少男人为朝廷守节,倒是逼着女人为死鬼男人守节。
当然,宋朝及以前的女性在家人的控制下能够改嫁,虽然没有被当做独立人看待,但好歹有改嫁的那点小自由,还是比明清进步的多。
和中原汉王朝相比,契丹辽国的情况要好一点,契丹人虽然建立国家并吸收汉文明,但仍旧保留很多母系氏族对女性的尊重和维护传统。
比如有每十二年为太后举行一次的再生礼,以示对母亲的敬重;每年二月一日,由后族萧氏设宴招待皇族耶律氏的中和节,即耶律氏和萧氏的联谊会,以示夫族对妻族娘家的尊重;还有婚礼时的拜奥姑习俗,都表明契丹女性的社会地位并不低下。
契丹辽国对女性的维护在律法上也有体现,哪怕是个婢女也受保护,比如辽圣宗之女金乡公主耶律赛哥,就因为杀婢女被降为县主,驸马萧图玉也同时被削同平章事,虽然公主没有给婢女偿命但也受到惩戒。
契丹女性不但在法律上享有保护,孤寡妇女和老迈妇女,还能得到朝廷的资助,甚至男女一起违反禁令接受处罚时,女性受到的处罚也比男性更轻。
统和元年983夏四月丙戌朔癸巳,诏赐物命妇寡居者。(辽史圣宗本纪一)
统和十六年998五月,妇人年逾九十者赐物。(辽史圣宗本纪十四)
应历末年,辽穆宗的弟弟皇子质睦和一个宫人私通,穆宗大怒,命人捶打弟弟几百下,还刺伤他的眼睛丢到监狱准备处死,对那个与皇子私通的宫人却没有丝毫惩罚,可见辽国人对女性的宽容。刚好穆宗遇刺,质睦才逃过一劫,被辽景宗释放封宁王,并把那个宫人赐给他。
(应历十九年四月)穆宗末年,质睦与宫人私,穆宗怒,榜掠数百,刺一目而宫之,系狱,将弃市。辽主即位,即释之,赐以所私宫人,封宁王。(续通鉴卷五)
男女一起犯罪对女性处罚轻也就罢了,契丹辽国对破坏夫妻忠诚的男性,不但在舆论上有谴责,甚至还有更严重的惩罚。
晋王耶律仁先的儿子耶律挞不也,因为外遇和妻子离婚迎娶小三,就受到人们的讥讽谴责。而萧燕燕的小女婿萧恒德,和宫人贤释私通,把公主气死,萧恒德就被萧燕燕直接处死。
反之,契丹辽国对待破坏夫妻忠诚的女性时就没有那么严苛,被辽圣宗很看重的耶律国留,他小舅子的妻子阿古和家奴私通,一起私奔去女真,耶律国留帮小舅子追拿逃妻,把那个家奴直接斩杀,阿古当场自杀殉情。
阿古之母并不觉得自己闺女私通他人有错,反而向太后萧燕燕控诉耶律国留无故杀奴,致使她闺女自杀,萧燕燕为此大怒,下令处死耶律国留,即便是圣宗求情也没用,耶律国留到底被处死。话说萧太后也挺双标的哈!
上面这些还不算什么,契丹辽国对女性最大的保护则是贞洁观念淡薄,婚姻状态开放自由,让女性拥有和男性一样的离婚权和再婚权。
如果你觉得婚姻生活过得不和谐,那就提出离婚,然后各自嫁娶,以《辽史公主表》记载为例,辽国36位公主,除了6人遭遇亡国没记录外,剩下30位公主离婚再嫁的就有5个,前后离婚七次。
景宗第四女淑哥,先嫁给卢俊,婚姻不谐,就申请离婚,改嫁萧神奴。
圣宗之女岩母堇,丈夫萧绍业被老娘萧耨斤杀后,二嫁给萧海里,因为婚事不和谐,离婚,三嫁给萧胡睹,不和谐,又离婚,四嫁给萧惠。
兴宗之女跋芹,初嫁萧撒八,不和谐,离婚,二嫁萧阿速,夫妻感情仍然不好,婚姻的不和谐让公主也变自由奔放起来,导致再次离婚,三嫁萧窝匿。
道宗次女乣里,被小叔子萧讹都斡逼婚,并不愿意,后来到底趁着萧讹都斡依附的耶律乙辛倒台,与之离婚。
道宗第三女特里,因为驸马萧酬斡得罪,也与之离婚,改嫁萧特么。
在这样开放的婚姻氛围社会里,最容易产生的就是两性私通和婚外恋,以及对女性贞洁的无视。
所以,辽世宗可以宠爱大龄汉女战俘甄氏并立之为皇后,萧燕燕的姐姐萧胡辇可以拥有马奴情人,兴宗之母萧耨斤可以公开杀帅哥耶律宗允的妻子,逼迫他迎娶她的寡姐;也可以为妹妹杀情人耿元吉的妻子让妹妹嫁过去;甚至在儿子兴宗死后,劝慰儿媳妇兼侄女萧挞里说:你还年轻,不就死了丈夫,有啥难过的?
在这样开放自由的氛围中,太后萧燕燕有情人并保持长期私通的关系,贵族大臣们有什么大惊小怪值得侧目的?毕竟又没正式嫁给情人,有啥大不了的?
契丹社会中的婚姻开放自由在《辽史烈女传》中也很有所体现,同时期的《宋史》、《金史》烈女传中的烈女都是一抓一大把,多半都是为夫守节殉节的烈女,再看辽史烈女传,只有五个烈女。
这五个烈女中,还有一个是以教子知名入选,一个以有才气讥讽奸臣知名入选,剩下三个才是为夫守节、殉节。
耶律奴的妻子萧意辛,丈夫被耶律乙辛诬陷流放,辽道宗劝她改嫁,萧意辛拒绝,坚持为丈夫守节。耶律术的妻子萧讹里本,在丈夫死后殉节。耶律中的妻子萧挪兰,国亡后夫妻相约殉国,被金兵俘虏后,耶律中先殉国,萧挪兰听说后,抢到一匹马逃出,来到丈夫殉国地自杀。
煌煌契丹大辽,历经二百多年,只有3个守节殉节女,不正说明了契丹大辽的婚姻、社会风气自由开放?不正说明契丹辽国的女性地位高、没有受太多的礼教束缚?试想,在不受礼教荼毒的情况下,又有几个年轻女子真心愿意殉节守节的。
契丹辽国的这种开放风气,可不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宋国人、乃至于现代人能够想象得到的。正是腐儒们想象不到的这些,才是萧燕燕和韩德让能够长期保持私情、而没有受到道德谴责的主要原因啊!
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