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的弓序
京胡的弓序 作者:河间
A.弓序的基本规律是:
1.乐曲都是拉弓开始,推弓结束;
2.每拍第一个音(即强位音)基本上用推弓,第二个音(即弱位音)基本上用拉弓;
3. 强拍音或次强拍音,也就是单数音,大部分时候都是用推弓
4.旋律中的重音基本上用推弓。
通常所说“基本规律”,就是京胡弓序虽然严格,但不是绝对、刻板而不变的。在许多特殊情况下,时常临时打破基本规律,以保证伴奏的唱腔的严谨和旋律的连绵流畅;有时则为了与后面音符连接得自然,临时改变弓序,经过合理的、暂短的调整,再回到正常的弓序上来。掌握弓序规律不是朝夕之功。初学者应遵照练习曲中标记的弓法,一弓一弓地练习,练多了,就可以从无标记的旋律上自觉地意识和运用正确的弓序了。
B、弓序与弓法组织
京胡;除了开头音与结束音外,整个唱腔伴奏的弓序基本上是先推后拉,有人称之为”推拉交替”弓序(如西皮6c1_2c1_和_1c2_1c、二黄1c2_3c6_和1_2c3_5c这两例拉法,京胡采用的都是第一种)。由于拉弓的音量比推弓的大,因此,京胡伴奏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强弱次序(如一般的强弱次序为:强弱,强弱;京胡演奏为:弱强,弱强)。这显然与一般的节拍规律相反,京胡的这个特点并不是毫无根据,而是与唱腔有密切关系的。京剧唱腔往往是强调弱拍上的音符,这种现象在花脸、老旦唱腔尤为明显,荀派戏中也较为多见。例如:《红娘》红娘[西皮流水]这段唱腔演员有很多部分都在后半拍张嘴,所以京胡在拉这段时,上弓正好配合演员的运腔特点,在弱拍上加强音量,拉出一点符点的感觉。用音乐来突出红娘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
除了”推拉交替”外,有时在特别的情况下也会转换为”拉推”弓序给予弓法上的对比,从而使唱腔更有感染力。例如:《红灯记》李铁梅[西皮原板]此段为了加强”应该挑上八百斤”一句的气氛而运用”拉推交替”弓法,使字字千斤重,直到”百”字后才运用带弓恢复”推拉交替”弓序。
这是京胡的弓序特点,那么当这种弓序与旋律的进行发生矛盾时就必须给予调整以保持这种弓序,这些调整包括:连弓、抖弓、加音符、减音符。除此之外,有时我们也可用两个上弓或两个下弓来做调整。但由于这种弓法会形成顿音效果,一般都在符合唱腔特点的情况下使用。例如:程派《六月雪》窦娥[二黄慢板]由于”程腔”有其独特的风格,此弓法的调整能更好地烘托”程腔”的”声断意不断”的效果,总之,京胡在伴奏中的弓法组织并不是完全随心所欲的,而是要考虑到唱腔和整个旋律的自然顺畅。
A……."西皮"和"二黄"在入唱(或起唱)位置上有明显的不同。“西皮”的入唱位置在弱拍(如2/4节拍时,在弱拍入唱;4/4节拍时,在次强拍入唱)。“二黄”的入唱位置在强拍(任何节拍均如此)。 《自我理解为:强拍推“二黄”、弱拍拉“西皮”》
B……..无论它以什么样的方法开起,在过门儿结束处,“西皮”过门儿总是归到“1、6”这两个音上,而且用一个起于“do”音又止于“la”音的箭头连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下滑的落音,然后演员起唱;而“二黄”过门儿的结束又总是另外一种形式,即归到“565 561”这几个音上,三、四两个“gol”音用一条连线连接起来,随之进入唱腔。
C…….京胡的弓法特点,可总结为以下几点规律:
1.乐曲,乐句的开始一定都使用拉弓;乐曲结束或句尾一般都用推弓结束.
2.在伴奏上很明显的一个处理弓序方法就是:在轻重音的处理上,京胡有弱拍重拉,重拍轻拉的"逆动弓序"①.即乐句进行中的小节内重拍音,采用推弓演奏.如《铡美案》中的西皮快板:驸马爷近衙君端洋2鬻吾莲三-二岁状告驯驸马口.王彩云:王彩云这段脍炙人口的西皮快板,除了开始的第一拍由拉弓起之外,其余所有的小节均为推弓在重拍上!这说明了"逆动弓序"在伴奏中的特殊性.3.乐句进行中,如遇弱拍连音到下一拍,弱音采用拉弓演奏,用回弓(即推弓)演奏记谱中的连音线,这是其它器乐所少有的淡化连音线作用的演奏方法.如二黄曲牌《哭皇天》:垒卫...."4.乐句开始时,如遇四个十六分音符一拍,或前两个十六后一个八分音符以拉弓起的情况,必采用先连弓再分弓的弓序.如《红灯记》中唱段:提篮小卖拾煤渣……又如《文昭关》中快原板过门 5.乐曲中遇有附点时,两个音符之间多采用分弓,抖弓,带弓演奏.遇有两拍到四拍的拖板长音,多采用相同音符以八分音符时值用分弓演奏,或采用颤弓演奏.如《杨家将》唱段:"到如今只落得兵败荒郊"伴奏谱:又如《女起解》唱段:"想起了当年事好不伤情7.乐曲中遇一拍内有两个相同音符,多采用先推后拉的弓序,而且把重音放在弱拍上演奏.如西皮快速《八板》乐曲中遇有中慢速切分节奏的音型,多采用淡化切分的方法,即把切分音符用推弓填充演奏.因切分音在京剧的各个行当唱腔里的使用都很普遍,演唱使用的是切分音,但伴奏却是将切分音填满,即使用"衬垫加花"的演奏方法①.如《赵氏孤儿》花脸的汉调。如《白门楼》中小生的二六:每日里在宫中逍遥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