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萍以麻杏薏甘汤为主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数据挖掘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梳理张燕萍教授运用麻杏薏甘汤治疗COPD稳定期的经验,探讨麻杏薏甘汤在COPD稳定期治疗中的应用规律,总结归纳药物基本用量、加减方法及证候要素,试图从中发现的张燕萍教授在COPD治疗中的经验,并通过本研究为今后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象]纳入研究对象为2011年8月-2013年3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燕萍教授门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所选病例治疗时采用麻杏薏甘汤为主方加减的患者,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出225例符合要求的病例。 [方法]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医经验采集与数据挖掘系统软件进行研究: 1.数据规范化:对其中的症状、中药名、药物剂量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使数据资料统一规范化。 2.建立数据库:将225份病历资料录入中医经验采集与数据挖掘系统软件,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症状、舌象、脉象、治疗用药、药物剂量等多个方面。 3.数据分析:将录入中医经验采集与数据挖掘系统软件的数据导入Excel1表格中,分别从年龄、性别、症状、药物种类、药物剂量、中医证型、加味药物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应用中医经验采集与数据挖掘系统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出张燕萍教授的C0PD治疗中的经验,治疗方法及用药规律。 [结果]1.频次统计结果:225名患者中,前17个症状为咳嗽(185次)、咯痰(152次)、活动后喘息(139次)、气短(107次)、胸闷憋气(92次)、口干不欲饮(63次)、腰膝酸软(43次)、咽部不适(包括咽干、咽痛、咽部异物感)(42次)、便溏(40次)、盗汗(34次)、夜尿频(32次)、乏力(31次)、纳差(30次)、耳鸣(30次)、口唇紫暗(23次)。脉象记载中,脉滑(168次),其中脉弦滑(79次)、脉沉滑(51次)、脉滑(32次)、、脉滑数(6次);此外,脉弦(23次)、脉弦细(13次)、脉沉细(10次)。舌象记载中,舌体中正常(157次)、胖大(43次)、瘀斑瘀点(19次)、瘦小(6次);舌色中舌红(149次)、舌淡(40次)、舌淡红(30次)、舌紫暗(4次);舌苔中白腻(78次)、薄黄(57次)、白薄腻(42次)、薄白(37次)、黄腻(3次)。 2.用药剂量分析结果:本研究通过麻杏薏甘汤中每味药剂量的频数统计分析,总结出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的常用剂量:麻黄的常用剂量10克,杏仁的常用剂量10克,薏苡仁的常用剂量30克,甘草的常用剂量10克。 3.中医证型统计分析结果:痰湿蕴肺证(171次)、肺脾肾虚证(95次)、肺脾气虚证(68次)、痰瘀阻肺证(24次)、痰热蕴肺证(14次)。 4.加味药物分析结果:225例患者中使用加味化痰止咳平喘药17味,808频次,高于其他药物,居于首位;其次是补虚药11味,519频次,清热药10味,378频次;再次为活血化瘀药6味,218频次,祛风湿药2味,179频次,解表药8味,172频次。

[结论]1.麻杏薏甘汤用于治疗COPD稳定期的适应症为咳嗽、咯痰、活动后喘息、气短、胸闷憋气、口干不欲饮,舌体正常,舌红,苔白腻,脉滑。

2.主药常用治疗剂量为:麻黄10克、杏仁10克、薏苡仁30克、甘草10克。

3.麻杏薏甘汤用于治疗COPD稳定期的主要证型为痰湿蕴肺。

4.张燕萍教授常用的加味药为化痰止咳平喘药居于首位;其次是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收涩药等。 5.张燕萍教授治疗COPD稳定期的总体思路为:在“祛邪”的同时,注意“扶正”,佐以“活血化瘀”,治疗的过程中注重“清法”的运用。

张燕萍教授认为COPD稳定期以虚实夹杂为主,主要证型为痰湿蕴肺,基本治疗大法为:健脾化痰,并兼顾补肺益肾,活血化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