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新丨最后的草原
故乡草原系列终于写完了,写的很苦,写的很累,以至于累的最后一篇写完到医院输液,刚从医院回来控制不住自己,又打开电脑,开始书写最后的草原。
“我们新疆好地方”这首悠扬的歌曲也许很多人不会忘记,六分之一国土的新疆是祖国西部边陲一块美丽富饶的宝地,优美歌声展现的是一幅幅诗情画意的西域田园风光。新疆有全国其他省区不可比拟的矿产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有着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新疆是我国第二大牧场和著名的瓜果之乡……
50年前,当《新疆好》这首歌诞生时,父母背井离乡从黄河母亲边来到边疆开荒拓土,50多岁就把生命献留在了那片孤独、苍凉的沙漠。所以我一想起故乡,感情尤为复杂,有一种相濡以沫的情感,在内心深处,始终把那个遥远的地方当作故土。自从我离开那片土地起,这么多年来,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很多相识不相识的人,都会问我一个相同的问题,你是哪里人呀?我总是带点沙土地的乡音自豪地说:“我是新疆人。”“喔,新疆人!”这个响亮的回答。随着离乡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坚定,随着离乡的思念越来越执著,随着岁月的流失越来越清晰。
记得当我呱呱落地的时候,正是金秋瓜果飘香的季节。哈密瓜甜的开口了,马奶子葡萄熟了,香酥可口的香梨笑弯了腰,空气里到处都弥漫着收获的喜悦。当土屋里传出第一声洪亮啼哭时,竟惊飞了沙枣树上养神的小鸟,呼啦啦地飞向蓝天。由于是家里第一个男孩,父母那开心的神情是不言而喻的,于是给我起了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名字——河新,意思再也明白不过了,父母的老家在河南,有“河”,我出生在新疆,有“新”。所以我从出生那一刻起,注定今生今世,身上便刻上了沙土地的胎记。
16岁后离开了故乡,来内陆上学,工作,结婚,离开故乡的日日夜夜几十年里,随着年纪的增长,已数不清到底有多少个这样的不眠之夜,我从梦中醒来,敞开心扉,努力在寒风中倾听,想知道哪一缕风会吹过故乡的夜。可是,我听不到,我也看不到,只有回到思念里,才才忽然发现,故乡一直就在我眉梢和心底。我静静想,努力地感觉,想把我的痛苦和忧伤传递到故乡的空气里。可是,我心跳着,却感觉不到,我回到现实里,才知道原来自己就在故乡温柔的臂弯里。
记得三姐家的女儿结婚时候,我带着媳妇女儿一家人回了故乡,姐弟五个二十多年后第一次团聚。其后的日子里,二姐、三姐带我们去了草原,这可是我第一离开故乡去草原,儿时的记忆我出生的南疆满目苍凉,戈壁、沙漠、胡杨、沙枣树……在草原的日子,我们去了巴音布鲁克、那拉提、巩乃斯、赛里木湖、果子沟后,我仿佛进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年过去了,可草原之行仍历历在目。我不知道为何走过这么多地方都没留下太多的眷恋,回想起在草原的日日夜夜,每当我凝视着相片中广袤的美好的景致和我们欢快的身影,以至于精神恍惚、泪流面满。
回到我生活的空间,当坐开车行在城市拥挤堵塞的车道上,我怀念在蓝天白云低垂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上空自由驰骋;当我望着小区高楼林立间窄小灰暗的天空时,我怀念赛里木湖之夜的璀璨星空;当我掩鼻而行于车水马龙间,我更怀念纯净空气给我感动。
在草原,牛羊的欢叫、牧人的毡房,远方的炊烟,青青的牧场,蓝天上苍鹰在盘旋,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干净,似乎心里承受的重可以就此放下。
在草原,有安静的湖水,五色的花海,翠绿辽阔的草原牧场,挺拔向上的云衫,静得宜人,绿得深邃,让你感受生命的顽强。
在草原,有美味的烤羊肉串、清水炖羊肉、大盘鸡、椒麻鸡、馕坑肉、手抓饭、烤馕饼、烤包子,拌面,可口的乌苏啤酒和卡瓦斯,团聚而食的氛围让你可以不去顾及彼此贪婪的吃相。
在草原,有洁白的毡房和哈萨克族孩子,有包裹头纱长裙的神秘女人,有英俊蒙古人巴特,说着我们可以听懂的语言,使我们仿佛置身另一个国度,他们没有传说中的敌意,他们的微笑让你忘掉戒备,一切都如此的诱人,使人身在其中,流连忘返。
为什么会如此热爱和念念不忘新疆,如今我终于明白,她永远是一个梦中缥缈虚幻的情人,偶尔让千里万里慕名前来的你挑开她的窗帘,让你欣赏她的美貌,但你绝对无法与她长厮守,与她紧密接触。却也许前世的我就是那草原上的一棵小草,春来发芽,夏来开花,秋来丰美,冬来休眠,生生不息的在那广阔无垠的大地上自由生长,对,一定是自由让我如此渴望!但当我回到温馨的家中,当我重新坐到办公桌前,我的心无法安静,于是大口喝了一碗酒,立下雄心壮志把心中的感受写出来。写作的时候,我的心在飞翔,我甚至觉得也许前世的我,就是那草原上的一棵小草,春来发芽,夏来开花,秋来丰美,冬来休眠,生生不息的在那广阔无垠的大地上自由生长。欣慰的是,几十个日子里,在老师和朋友们的鼓励下,草原系列游记终于写完了,故乡梦也醒了。
我仍然,仍然向往着再一次与草原亲密接触。下一次,与我同行的,是谁?
作 者 简 介
李河新,笔名“月亮之上”。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新疆,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散文家协会会员、平顶山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曾做过河南《医药卫生报》记者、平顶山文艺广播电台文艺编辑。现在平顶山市卫生系统工作。